《大明的年代》
第52节

作者: 九周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即便陛下此次全然未曾与他们商议过,圣心独断。
  但他是首辅,需匡补时弊,这是他的责任,也是他的使命!
  即便推行此策会极大的损伤文臣集团的利益,谁都可以消极怠政,谁都可以辞官致仕,但他谢迁不能!

  杨廷和已经屹立在这朝堂之上一辈子了,他也该休息了。
  他谢迁平白耗费了十六载的时光,现在到了他抗起这大明江山的时候了!
  或许是见这满腔热忱的三百进士心中有感,亦或许是听出了杨廷和这位老友的致仕之心,这位首辅大人也不由低吟起了王安石的一首七言绝句: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不畏啊!无所求,便可无畏!
  奉天殿,午时。
  原本一场传胪大典最终变成了“誓师大会”,这是在场之人谁都没有想到的。
  大典结束之后,朱厚并未离去,他需要给群臣一个交代。
  而满朝文武也同样都未离去,有些东西是不能就如此轻易糊弄过去的,陛下此举已经触动到了他们的切身利益。
  没有人愿意当傻子,这个时候还跟他讲“三纲五常”、仁义道德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陛下手中的屠刀都已经举起来了,你还要用仁义道德告诉他您这样是不对的!你看他会不会一刀砍死你!
  朱厚摸着下巴若有所思地坐在龙椅并未率先开口,群臣则是望向站在首位的谢迁,期待着这位首辅大人“伸张正义”!
  谢迁自然感受到了背后那一道道目光,心里暗叹一声,不得已出列道:“陛下,新科进士均外放为官有违祖制啊!”
  这便是谢迁的精明了,他并未直言此策将给文臣集团乃至整个大明官僚系统造成的巨大冲击,因为这就是陛下原本的目的,直接出言挑明陛下的用意,纠集群臣共同反对于他,定会彻底激怒这位圣天子,到时候恐怖难以收场了。
  而谢迁选择从“祖制”这一看似合理的角度,其实是想要试探这位圣天子的决心!
  陛下手中之刀是真砍还是假砍?
  是锐意革新还是仅仅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是啊!这与祖制不符啊!”

  “正是如此,简直就是乱了套!成何体统!”
  谢迁此言一出,群臣会意,纷纷小声的议论道。
  “那谢卿家告诉朕,何为祖制?”
  “这……”谢迁被朱厚的反问问懵了,我们是在交流祖制的问题吗?

  “九品中正制是祖制吗?察举制是祖制吗?荐举制是祖制吗?既然知道其弊端,那朕为何不能进行革新?”
  朱厚闻言并不动怒,嘴角含笑地回答道。
  偷换概念可不是你们文臣的专长,朕也会!
  “洪武十七年,太祖亲自定下了科举之事,此乃祖制!”谢迁心中微怒,不慌不忙地接着出言道。
  既然您想谈祖制那就来啊!老夫从小学习礼法事宜会败给你一介稚子吗?
  来啊!谈啊!
  “那谢爱卿可曾记得洪武三年太祖下诏实行科举之事,但洪武六年又暂停了,而是选用荐举取士,这是为何?”朱厚虽然从未学习过这些程朱理学推崇的宗法礼教,但是他有着明史册上清晰的时间脉络,这也是他敢于在这个问题上驳斥群臣的底气所在。
  “这……是因为当年科考所选拔出的大多为年轻后生,缺乏处理政务的经验!”
  “那尔等心中明明清楚!还需要朕给你们解释吗?”
  你回答上来了才好,朕才能找到借口!
  “朕并不否认科举取士选拔出的皆是德才兼备之人,但他们和洪武三年选拔出的进士有何不同?皆是些空谈误国之辈!他们就有处理政务的经验吗?”

  “选拔出的贤才被你们纳入翰林院,选为‘庶吉士’,目为储相是吧?“
  ”哦,对,有你们在旁教导敦促就学会了如何治理政务了,是吧?”
  “那你告诉朕,为何这大明天下会变成现在这副样子!你们选出的绰尔小官都敢肆意鱼肉朕的子民!”
  朱厚怒极,大声呵斥道。
  洪武大帝改革科举制度他是十分清楚的,严令“中外文臣皆由科举而进,非科举者毋得为官”,又规定以八股取士。
  其目的不言而喻,就是为了束缚百姓的思想,加强对天下万民的思想控制,从而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

  作为一位开国大帝,他如此行事无可厚非,蒙元什么比稳固刚建立的大明江山更重要。
  但这些读书人、这些士子,大明对他们好的过头了!
  “臣等有罪!”满朝文武闻言尽皆跪拜在地,叩头请罪道。
  “朕看你们教导的不是如何治国,而是如何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吧!”
  “呵,尔等身为朝堂重臣,是我大明江山的柱石!何来罪过之说啊?”
  “尔等为何不走出去看看,看看你们治下的百姓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太远了是吧?或者说尔等身份太尊贵了不屑于去是吧?”
  “那尔等可入翰林院看看,你们这些年选拔而出的贤才有多少人在尸位素餐!

  “有多少满腹经纶、德才兼备的新科进士被你们扔进翰林院便是一辈子!替朕看管书籍典故便是一辈子!”
  现在的翰林院中都是大明举国选拔而出的顶尖人才,并且他们常年与执掌大明的顶级权力人物往来,相当于后世的中央党政学校,能入翰林院除却是对他们自身能力的肯定外,还意味着随时都有可能飞黄腾达!
  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这句大明官场的潜台词便成为无数新科进士的人生守则!
  但储相始终是储相,有些人一入翰林院便是一辈子!
  翰林院离内阁仅有一步之遥,但就是这最后的一步他们在翰林院等了一辈子!平白蹉跎了一生的时光!

  “是不是还自诩为国之贤臣,国之忠良!是不是真当朕不知你们这所谓“太平盛世”下的蝇营狗苟?”
  “你们出去打听打听,有多少百姓恨不得饮尔血,啖尔肉!”
  “朕已经很给在场某些人面子了,没有直接让锦衣卫将尔等逮捕下诏狱,不要继续挑战朕的极限!”
  “给尔等一句忠告,以前吞了多少现在就给朕原封不动地吐出来!朕会既往不咎!算是给尔等这些年操劳国事的嘉奖!”
  “如若尔等想要尝试一下朕手中之刀锋利否,大可来试试!”
  “这大明,这江山,这天下,是我朱家的!”
  “除了我朱家以外!在朕眼中,没有什么是不能推倒重来的!
  ”包括你们这些所谓的“士大夫”!”
  “乔宇,今日之内完成各新科进士赴任的遴选工作,明日恩科宴后便勒令前往各州府赴任!”
  “他们从京师到任所大概需要一旬的时间,这时间朕留给你们,是想要做朕的’忠良‘之臣,还是想要玉石俱焚,朕等着看!”
  “哈哈哈,黄伴,回宫!”

  朱厚在摔下几句狠话后,望着战战兢兢地群臣一阵大笑,随后便径直离开了大殿,留下一众大臣在殿中惶恐不安、战战兢兢。
  “首辅大人,吾等该如何是好啊!”被朱厚冰冷至极地话语吓得寝食难安的众臣,纷纷围在谢迁身旁,以期这位首辅大人能帮他们拿个主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