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的年代》
第56节

作者: 九周仁
收藏本书TXT下载

  答案是否定的!
  “王尚书,那如若朕废除卫所制,全力推行募兵制可否?”朱厚振作精神后,眼神明亮地追问道。
  还未等王琼作出反应,袁宗皋便急切地出言制止道:“陛下万万不可啊!且不说卫所制乃太祖钦定的祖制,朝廷募兵是不得已而为之,已经极大的加重了国家财政的负担!”
  “现如今国库几近空虚,即便有陛下方才的捐赠善款之策,也只是杯水车薪啊!”
  “如若陛下大力推行募兵制,朝廷财政必将赤字,国家会大乱啊!”
  “而且如今日久承平,仅有大明北境时不时爆发小规模的战事,我大明又何需行募兵之事啊!”
  王琼也适时出言劝谏道:“的确如此,募兵制虽能极大地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但都是靠花费大量的银子砸出来的!”
  “如今国库几近空虚,确实不宜大规模的募兵,陛下三思啊!”

  袁宗皋和王琼两人的话总结起来就是两个词—没钱!并且没必要!
  募兵是要花钱的!不同于卫所军户自给自足,募兵的粮食补给全部由国家财政直接支出,并且其饷银远远高于卫所军士。
  大明的募兵制自正统皇帝而始,或者说自赫赫有名的兵部尚书于谦而始。
  土木堡大败葬送了大明二十万京军精锐,京都仅剩下十万老弱病残,面对城外密密麻麻的瓦剌大军,整个京都都陷入了惶恐不安的绝望之中。

  但乱世之中总会出英雄,当时朝堂之上出现了一位扶大厦于将倾的擎天之臣—于谦!
  面对也先重军的团团包围,于谦力排众议,立郕(音同成)王朱祁钰为帝,调各地备操军、备倭军入京勤王,并于京师周围各地大肆募兵,日夜训练,经过数日艰苦卓绝的帝都保卫战,才勉强守住住了帝都顺天。
  不过这也为于谦日后身死族灭奠定了基调,英宗朱祁镇通过夺门之变复位为帝后,第一件事便是将于谦逮捕下狱,斩决!
  敢以臣子之身在天子未崩之时拥立新帝,即便你有滔天的功绩,也只能有一个下场,那就是死!
  自于谦后,基于北境边防废弛,战事不断,募兵成为主流。卫所制度因其战斗力低下逐渐被边缘化,募兵成了大明军队的主力!
  但诚如袁宗皋二人所言,募兵烧钱啊!还不是一般的烧钱!
  随着募兵成为主流,募兵的费用也节节攀升,本就入不敷出的大明财政日渐崩溃,其损伤也不可谓不大。
  以至于形成了一个恶劣的循环,大明中晚期北境战事不断,东南沿海又有倭寇肆掠,朝廷只能大肆募兵。但国库赤字的情况下,无法支付军饷,便选择增加各种苛捐杂税,导致民不聊生,各地纷纷爆发民变起义!
  起义又只能派出军队前去镇压,如此一来便形成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循环,受苦的是只有底层的百姓!
  不得不说,募兵制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这就相当麻烦了啊!朱厚对于大明的军事体制也很无奈,卫所制和募兵制各有优缺点,没有能尽善尽美的方法。
  卫所制能极大地节省国家财政用于军队的支出,有效地节省军费开支,实现自给自足,能够满足社会生产力的需求,减轻百姓负担。
  但其缺陷就很明显了,卫所制的军队或许不能称之为军队,长期缺乏训练的情况下大多军士其实是农名,战力相当低下,且毫无凝聚性可言。
  而募兵制招募的士兵因其兵源充足,不限于军户,经过选拔训练之后,其战斗力不是卫所军士能比的。
  而且基于高额的饷银激励,军士的作战积极性也比较高,堪称精锐。
  但其缺点就更明显了,极大地增加了国家财政的军费支出,并且脱离生产,导致百姓的负担日益沉重,其结果就是王朝末路,官逼民反!
  这也是袁宗皋极力反驳朱厚妄图大力推行募兵制的主要原因,他害怕这位圣天子为了他的改革军制一事,如同先帝一般胡乱增添赋税,如今大明的百姓真的再也承担不起各种苛捐杂税了!
  袁宗皋眼见朱厚两只小眼睛滴溜溜地转,眼神越来越明亮,不由出言警告道:“陛下,军制一事不能急于一时,此事同新科进士之事完全不同,贸然进行变革定会引起天下大乱啊!”
  “臣觉得袁大人所言有理,万万不能轻易尝试啊!”王琼也苦口婆心地劝谏道。
  “行了,你们安心便是,朕知道了!”朱厚经过两人的劝阻也不得不暂时打消了改革军制的念头。
  想要改革如今大明军队的窘境,就要先改革大明朝廷财政的困境,而这更加的麻烦,更加的令人绝望!
  如果说大明现在的军制是一团糟糕的话,那大明的财政就是一摊烂泥,里面还隐藏着数头巨鳄!
  目前这大明朝堂还不是他朱厚的一言堂,他还需要等到张璁等人上位后才有办法从根源进行革故鼎新!

  “那就暂时这样吧!王尚书别忘了捐赠善款一事!”朱厚揉着眉心无奈出言道。
  王琼闻言又愤愤不平地回答道:“老臣铭记于心!”
  朱厚闻言点了点头,又对袁宗皋温和地说道:“先生身体欠佳,可令户部他人主持此事,不必过度劳累。”
  “老臣谢陛下垂怜,此事老臣会亲自敦促,以防有人插手,横生变故!”袁宗皋摸着胡须摇了摇头回答道。
  朱厚对这固执的老头儿也是没辙,还说自己执拗,他才是最固执的那个,自己都是跟他学的!
  待两人走后,朱厚的心中仍然不能平静,大明的军制他是一定要改革的!
  嘉靖二十九年发生的“庚戌之变”朱厚可是清清楚楚,鞑靼的俺答汗率数万蒙古铁骑轻而易举地突破了长城防线,一路势如破竹,长驱直入,一直攻到顺天城下。
  与正统十四年发生的土木堡之变极为相似,当年是也先率领的瓦剌大军;而现在是俺答汗率领的鞑靼铁骑,不得不说蒙元那顽强的生命力真的令人惊叹!
  而号称驻军十几万的京营大军躲在高大的顺天城墙后面,任凭鞑靼军在北京城外肆意烧杀抢掠了十天,民之甚苦于虏,众人皆知,但竟无一人敢出城交战!
  到了明末时期,京营更是一塌糊涂,军纪败坏,训练缺乏,竟无一敢应战之士。
  无论是抵抗建州女真的八旗铁骑,还是起义的农民军,煤山战神朱由检同学都根本不敢派出这支可谓是毫无战斗力的军队。
  即便朱由检强行命令他们上阵杀敌,也不过只是给别人送菜,多增添一些亡魂罢了!
  最后当闯王李自成兵临顺天城下的时候,京营十万大军,竟然在几乎一仗没打的情况下就全部选择投降了!
  与太祖、太宗时期战无不胜的大明雄狮相比,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个莫大的讽刺!

  有这些前车之鉴在,朱厚这个皇帝是做的相当不心安的。
  “蝴蝶效应”可不是说说而已,谁知道如今大明北境正处于上升期的鞑靼、瓦剌发展成了什么样子!孝宗励精图治的同时,远在大明北境的蒙元也迎来了他们的中兴之主—达延汗,即是这些文臣轻蔑称呼的“小王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