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先秦九子之儒家“老二”》
第9节

作者: 峨眉山浪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孟轲:“娘,那你告诉俺,谁的快乐不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上的呢?”
  仉氏心里一惊,心想这孩子说话怎么跟大人一样,这都跟谁学的?她拉下脸训斥道:“合着你白读了那么些圣贤书啊?孔夫子不是说过‘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么?你是怎么做的?少用歪理邪说来堵你娘的嘴。”
  孟轲闷不吭声,仉氏接着道:“轲儿,今后再不许去坟地玩了,你做得到么?”
  孟轲:“娘,别的小孩能去,我为什么就不能去?”

  仉氏一时语塞,孟轲嘟着嘴道:“娘,真的挺好玩的。”
  孩子最擅模仿,大人的一举一动他们都喜欢照样学样,因而这殡葬筑埋活动,就成了凫村儿童游戏的主要内容。就像现在,如果上辈是个有权势的官员,他的孩子即使干了缺德事说话都有居高临下的态势;倘若父母是亿万富商,他的晚辈往往爱在网上炫富耀能;要是爹娘都是影视明星,他的后代就可能在大街上表演闹剧,这大概就是当代人所熟知的“拼爹现象”吧。

  仉氏发现,没爹可拼的儿子受到了不良环境的影响。如果采取强制手段将孟轲与外面的世界隔离,这对孩子幼小的心灵不公平。
  于是,她痛下决心变卖房产田地,在孟轲伯父孟孙平的帮助下离开祖居地凫村,把家迁往庙户营。
  日期:2012-04-23 09:35:29
  孟轲跑堂
  一

  公元前364年,仉氏在庙户营租下一处房屋,把家从凫村迁到此处。
  庙户营是一座集镇,为邹国都城郾的出入门户,人烟极为稠密。街道两旁,但见客商云集,店铺林立,各类商铺、作坊、饭庄、旅店开门纳客,买卖兴隆。每逢交易日,四里八乡的人蜂拥而至,行商坐贾吆买喝卖,煞是热闹。
  孟家新居靠近正街,面积不算大却有两层。仉氏在一层耳房内安放织机,一如既往地为家务日夜操劳。孟轲每天坐在阁楼上“学而时习之”。
  这一年,孟轲八岁。
  清晨,孟轲吃过早饭,很自觉地上到阁楼,在案前坐下展简开读:“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这时,就听见东邻 “嚯嚯”磨刀呢,紧接着传出尖厉刺耳的猪叫声。孟轲连忙用手捂住耳朵。渐渐地猪不叫了,估计已经挨刀子了。

  孟轲重新打起精神,诵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突然,“叮叮当、叮叮当” ,打铁叮叮当,西园铁铺又开始忙乎了。
  孟轲极力排除干扰,硬着头皮继续往下读:“人不知而不愠……不‘叮叮当’乎?”错了,人家孔夫子的原话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孟轲心一乱,就读成了“不叮叮当乎”。出此差错,那打铁的难逃其咎,至少应负间接责任吧。
  久而久之,孟轲逐渐习惯了铁匠铺发出的声响,可以就着打铁的节奏进行诵读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君子乎?”可对面的饭庄也不甘寂寞啊,“噢——刚出炉的蒸饼,皮薄馅厚酥又香啊,不酥不香不要钱嘞……”
  那具有乐感的吆呼声彻底将孟轲征服了,他索性放下简册,趴在窗口朝街市看。
  街面上,有一群孩童在蹋鞠(蹴鞠),玩得开心极了。
  饶那孟轲一心求上进,但此时他的心思再无法放在读书上。他悄悄下楼,一溜烟跑到街上,和儿童团打成一片。
  日期:2012-04-23 12:07:19
  二
  傍晚,孟轲在灶间拉风箱,帮母亲烧火做饭,仉氏向锅中下面。
  “呱哒哒,呱哒哒”,拉风箱的声音很有节奏。孟轲时不时地往灶间添一把柴草,灶膛里的火被风箱催得旺旺的,火光将他的脸映得红扑扑的。

  孟轲兴致勃勃地向母亲谈对新家的体验:“娘,孩儿真喜欢这里呢。每天街上都那么热闹,哇塞,有好多好多人哪。”
  仉氏眉头微微一皱,仍用平和的语气说:“这孩子,就爱凑个热闹。那娘问你,今天功课完成了么?孔夫子的那段语录能不能背下来?”
  孟轲干瞪着眼摇头,仉氏沉下脸问:“理由呢?轲儿,给自己找个不挨批的理由。”
  孟轲磕磕巴巴地说:“娘,嗯……是这样的,本来孩儿在‘学而时习之’的,但被东家杀猪的吵闹声打断了。哎,娘啊,你说那东家为何经常杀猪呢?”
  仉氏道:“哦,看来东家是个屠夫呢。你呀,关心这个干啥?”
  孟轲瘪瘪嘴说:“杀了的猪就会变成肉,我好久没吃过猪肉了。”
  孟母笑道:“也许咱这邻居是个热心肠呀。见你新搬来,他杀猪让你尝尝新鲜猪肉的味道呢。”
  孟轲高兴得跳起来,满心欢喜地问:“娘,真的?”
  仉氏怔了怔,她避开孩子期待的目光,沉吟道:“当然是真的!娘是不会哄你的。”

  影响下一代最重要的教育方式是诚信教育,所谓“言必行,行必果。” 在这方面古代先贤起了很好的表率作用。据《韩非子》记载,某日,曾子的妻要去集市,儿子在地上打滚闹着要跟去。曾妻哄儿子说:“你在家等,我回头杀猪给你做红烧肉吃。”曾妻回来,见曾子在操刀杀猪,忙上前拦住说:“我哄孩子的话你别当真,这猪是为过年预备的。”曾子说:“做父母的现在骗孩子,等于教他以后去骗别人。大人一时能哄过孩子,但过后他就不相信大人的话了。这样怎能教育好下一代呢?”曾妻觉得这话有道理,就帮曾子杀猪切肉,为儿子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不但学问高,且为人诚实。他用实际言行告诉后人,对孩子的诚信教育身教重于言教。

  对比古人,说句实在话,我不知道现在那些身居高位却贪得无厌的党政官员,会用什么高招去教导他们的子女。也许他们的后代会承袭他们的衣钵,将来做跟他们一样的官,这就另当别论了。
  再说当时仉氏随口漫应“让你吃上新鲜猪肉”,不想孟轲将此当真。为了不失信于儿子,仉氏决定从捉襟见肘的生活费中挤出钱买猪肉,让儿子好好吃上一顿。
  她想:为了让孩子学好,在教育投入上,该花的钱就得花。
  日期:2012-04-23 16:02:27
  三
  次日大早,仉氏挽着个包裹准备外出,她将孟轲叫到跟前说:“轲儿,娘拿些绢布去市场交易,换回新鲜猪肉做给你吃。在家好好读书,别贪玩哈。”

  听说有肉吃,孟轲一高兴在地上翻了仨跟斗,然后搂着母亲的腰说:“娘,孩儿不贪玩了,待会就把《礼》一气儿背下来。说到做到,骗你就不是你养的。”
  来到街上,仉氏将刚下机的丝布交给丝绸经营店,以等价交换成刀币。她没去找邻家,却到郾城一个肉铺称了些肉,顺便买回一些日用杂物。
  看看日色偏西,便紧着往回赶。
  仉氏从外面打开院门,手里提着一束猪肉径直朝厨房走去。想找盛具,却发现所有陶碗陶盆不见了。
  疑惑中,她听见堂屋传出嬉笑声。诧异的走过去一看,傻了。

  原来,孟轲在自编自导自演情景喜剧呢。
  堂屋被孟轲简单布置成了饭馆,一些小儿被特邀充当群众演员,在屋内分开散坐。每人面前都有一只方凳,凳面摆放着碗筷等餐具。
  “来嘞——”随着一声响亮的吆呼声,主角闪亮登场。
  日期:2012-04-23 19:55:11
  孟轲肩搭白巾,学着饭庄跑堂的样子,一溜小跑过来给客人上水上酒。他打躬作揖,殷情招待,模仿得惟妙惟肖。那些装扮客人的孩子,被孟轲精彩的表演逗得喜笑连连,不时报以雷鸣般的掌声。
  仉氏站在窗前,默默地看着这一切,眼中露出深深的忧愁。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