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美人如名将—那些陪伴名将的红颜们》
第50节

作者: 与君相逢武陵溪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07 21:31:53

  看着这图片,LZ几乎词穷了。这才叫郎才女貌,珠联璧合……总之,所有美好的词语来形容这一对,都不为溢美。
  据有本杂志八卦,1945年,74军少将军长张灵甫在一家饭店,邂逅了17岁的王玉龄,复杂人生磨砺过的,已经41岁的将军依然如少年一般怦然心动。他制造机会与王玉龄重逢,他拜托有影响力的人为他牵线,让王玉龄逐渐注意到他。
  王玉龄出身极好,家族经商富甲一方,母亲是前清高官之女,虽然父亲早逝,由寡母一手带大,依然是娇生惯养,锦衣玉食。不过虽然娇养,她还是读书明理的,因为看到过祖国被日寇入侵,自然生发出家国情感,恨不能亲身冲到前线抗日,对于在抗日战争中浴血奋战,功绩赫赫的张灵甫本就十分敬慕,面对他的留意也很是惊喜。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在当时浙江省副主席程潜的主婚下,这两人很快幸福的结合了。
  张灵甫20岁时考入北京大学读历史,而后又进入黄埔军校读军事,文武兼修,丰富的人生经历也让他显得成熟体贴,总是尽他所能哄着小娇妻,陪她爬山,陪她吟诗,新婚的王玉龄只觉得满世界都是甜蜜。
  但是,随着了解的深入,王玉龄发觉了眼前这个人的深不可测。他曾有发妻邢凤英,后再婚娶吴海兰,后又娶第三任妻子高艳玉,而她是他的第四任。

  这些也就罢了,他比她大那么多,人生经历自然会复杂很多。令王玉龄想起就心惊的是,她听闻第二任吴海兰因为被他疑与外人有染,死在了他的枪下!为此张灵甫还曾身陷囹圄。
  还是个小女孩的王玉龄忍不住去和丈夫提及此事,甚至傻傻的问如果她在外也交男友,会不会一样被他杀掉。
  张灵甫原不愿回忆这样噩梦般的往事,更不愿娇妻知晓,却不想她还是问出了口,想解释,却不知怎么说。
  王玉龄见他沉默,或许以为他为难,说不出是男人的尊严重要,还是爱她重要。就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她不会背叛他的,如果万一有一日她真的对不起他,随他处置,她不会有怨言,她家里人也不会反对。
  这算是一种誓言了吧,表达的是年轻的王玉龄在爱情上忠贞的决心。
  张灵甫甚为感动,紧紧抱着她,只有眼前的这个痴情的女孩,才能抚平他记忆中的爱恨情伤。
  直到后来王玉龄才得知,或许吴海兰真有什么作风问题,但更重要的是,她曾取走了张灵甫的重要文件,又拒不承认,让张灵甫怀疑她与共产党勾通。双重背叛的感觉,让当时32岁的血气方刚的张灵甫失去了理智,才在冲动之下举枪杀死爱妻,血溅厅堂。(当然,吴海兰或许是被冤枉了。)张灵甫为此被判死刑,只因抗战艰险,才得到戴罪立功的机会,服刑2年后被释放出狱,走上抗日战场。

  算起来这场血案,对张灵甫的惩处算是很轻了。但或许将军每每想起,也是痛心疾首吧。当时毕竟是年少轻狂,有负前妻。
  王玉龄由此知道了他身上激烈的吓人的一面,却恨不起来怕不起来,反而心疼他的遭遇。爱情或许就是这么偏执盲目吧。
  张灵甫面对年纪尚小的爱妻这般的理解,这般的维护,这般的深情,沧桑的心也化为一汪春水。不管多忙,只要能抽出时间,一定会回家和王玉龄相见。他自豪的宣称:他有个好妻子,就算他讨饭,她也会跟着他帮他拿饭碗。
  要有多幸福,才能这样自信。

  走得最急的是最好的风景。内战爆发,张灵甫和以往一样义无反顾的奔赴战场,王玉龄泪眼汪汪的送丈夫出发。她已有身孕,此时离别,更增千般愁意。
  张灵甫身在前线,却无时无刻不牵念妻儿。焦心之中喜讯传来,王玉龄为他生下了一子。张灵甫44岁又得爱子,还是与让他疼惜入骨的红颜知己所生,兴奋难言。或许在战场上厮杀的时候,就一直憧憬着战争结束后,回去与他们母子团圆。
  只是,也只能是憧憬了,他怎能想到,此生注定不能与娇儿见上一面。
  原本胜券在握的张灵甫蓦然转身时,发现战局已经恶化,苦苦支撑,希望能有转机,奈何孤军奋战,无人支援,74师竭尽全力到最后还是走上了绝路。
  原本不甘心,直到最后死心,张灵甫愤懑之余做好了身死的准备。只是想起亲人爱人,末路英雄目断魂消,千言万语化作了一封遗书:十余万之匪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趋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与仁杰决战至最后一弹,饮诀成仁,上报国家与领袖,下答人民与部属。老父来京未见,痛极!望善待之。幼子望养育之。玉玲吾妻,今永诀矣! 灵甫绝笔 五月十六日 孟良崮
  44岁的张灵甫还是倒在了他驰骋多年的战场上。被杀,自杀,仍有疑团,但的确是良将陨灭。
  噩耗是瞒不住的,连带着那封带血的遗书一起到了王玉龄面前。
  想来这个场面实在残忍。19岁的王玉龄抱着襁褓之中的儿子,如何敢相信丈夫真的已经撒手离去?
  当初有多恩爱美满,今日就有多撕心裂肺。从此后,相思成灰。
  天可怜,这个痴情而又娇柔的女孩,是外柔内刚的性子。她带着儿子张道宇,坚强的生活下去。
  先是随国民党政权到了台湾,但是他们孤儿寡母却未得到政府应有的照料。为了生活,张玉龄只身前去美国求学。后来,又在美国做了几份工作,完完全全就是一位自立自强的职业女性。在工作之余她也尽心尽力的抚育教导独子,使他成为商界精英。

  但是,这漫长的岁月里,无论怎样孤单,王玉龄都没有再嫁。从19岁的花样年华起,她就用那璀璨幸福的回忆,装点孤寂。无论怎样艰难,王玉龄都没有麻烦别人,没有去要求什么,甚至也没有埋怨将丈夫逼上绝路的共军将领,甚至在有条件时,还会去看望丈夫与其他妻子所生的子女。
  节操这个词如今甚至蒙上了一层贬义,我们不提倡所谓的守节,但面对宁愿守着回忆度过余生的女子,大家还是感动不已。至少,原74师的老兵们对王玉龄一直毕恭毕敬,面对她时一群人泪流满面。而实际上,我也被深深感动了。
  年迈的王玉龄几经辗转回到了上海,在无尽哀思中,为丈夫立下衣冠冢,并题上挽诗: “当年有幸识夫君,没世难忘恩爱情;四七硝烟伤永诀,凄凄往事怯重温”。
  虽然时光荏苒,王玉龄也算尝尽了人生百味,那笑容已是极为平和,但在提到丈夫时,依然会禁不住心动情动,珠泪盈落。
  情深处,短暂既是永远,两年可抵百年。任岁月流转,从不曾暗淡。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