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真相揭秘》
第25节

作者: 高山水2010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0-12-09 20:42:29

  澶渊之盟的影响
  宋、辽两国签订了澶渊之盟,从此后两国“和平共处”了近百年。这对于双方,尤其是双方的百姓本来应该是件好事,但宋真宗却受到了后人的指责和史学家的嘲笑,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澶渊之盟是在契丹人的武力讹诈下,宋朝以付出“岁币”的代价来达成的不平等条约。为此,宋朝向辽国支付了数额庞大的财物,而这些必然会转嫁到中原的百姓身上。其次,这个盟约虽然使宋、辽保持了近百年的和平关系,但是宋朝的边患始终未除,不得不继续支付高额的军费。最后,这次议和使宋朝丧失了一个千载难逢的一举强大的好机会。
  宋朝从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开始给辽国进贡,于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又增加绢、银各十万,直到徽宗重和元年(公元1118年),前后历经一百一十五年,总共支付绢三千多万匹、银两千万两。这个数目,比赵匡胤准备赎取燕云十六州的三百万,多出了数十倍。而且在这件事的影响下,宋朝在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对西夏也开始“岁赐”,每年绢十五万三千余匹,银七万两千两,茶叶三万斤。这些财务最后只能摊派到中原百姓身上,最后导致敌人国力更强,自己则国弱民贫。

  即使采取了这种“贿买”政策,也不能彻底消除敌人的入侵和骚扰。辽和西夏此后仍多次威胁进攻宋朝,从而向宋朝要求增加岁贡。西夏的开国皇帝赵元昊曾经说过:和宋朝和平相处,所得财物入不敷出,如为此失掉民心,则何以守国?不如和宋朝保持敌对关系,小可以任意抢夺宋的子女、财物,大可以开疆拓土。辽国也在宋朝与西夏作战期间趁火打劫,以武力要挟宋朝,最终宋朝不得不增加“岁币”。由此可以看出,宋朝澶渊之盟后依然边患不断,每年仍需支付大量的边防军费,居民的兵役、劳役和赋税有增无减。当敌人变成金国时,边境依然无险可守,终究摆脱不了灭亡的命运。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宋真宗居然能把到嘴的肥肉给吐出去!当时在澶州四周,宋军兵力就不下数十万,全国各地的勤王兵马还会源源不断地赶来。因为有百姓的支持,所以宋军的兵源充足。辽军主帅被杀,士气低落;宋朝皇帝御驾亲征,士气高昂。辽军入宋境后,处处碰壁,孤军深入千里,已经是强弩之末,兵力一损再损,兵源无法补充,主帅被杀,人人思归,士气全无。这场战争的胜负,不言而喻,胜利非宋军莫属。辽军已发倾国之兵,国内空虚,正如杨延昭所说,歼灭这股辽军后,乘势北伐,不要说收复燕云十六州,就是彻底灭亡契丹,也不是痴人说梦。这一点,不但是读史者每每扼腕叹息,就连宋朝皇帝也为之后悔。庆历二年(1042年)二月,契丹派使臣来索要关南各地,宋仁宗就后悔当初没听杨延昭等人的话。宋朝派富弼前往契丹交涉,富弼对辽兴宗说:“北朝忘章圣皇帝(宋真宗)之大徳乎,澶渊之役,苟从诸将言,北兵无得脱者。”辽皇帝听后竟然也没有反驳,最终放弃了对宋朝土地的要求。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澶渊之盟的签订,表面上是取得了辽宋之间的百年“和平共处”,但是基础很不牢靠,宋朝的边患仍未解决。正是由于宋朝皇帝苟且偷安的思想,断送了寇准、高琼、杨延昭等人的努力,也为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宋朝为了支付大量的军费和岁贡,对中原百姓横征暴敛,导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当百年后,宋朝面对内忧外患双重打击时,灭亡的命运就在所难免了。
  如果宋朝皇帝中有一位秦皇汉武式的人物,励精图治,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用不了几年,就会取得对外战争的胜利。即使不能象汉、唐一样逐敌于漠北,也能象明朝一样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样没有了对外的岁贡,减少了大量的军备开支,对内就不用横征暴敛,使百姓可以休养生息,国库也会得以充实,这才是长治久安之计。
  宋朝皇帝根本就不这样想,而且他们根本不将百姓的利益放在心上。澶渊之盟签订时,昏庸的宋真宗只为自己能苟安一时着想,不管百姓的死活。此次辽军南下途中,沿路抢劫了许多财物,掳掠了大量人口,本应该归还宋朝,但澶渊之盟中对此却只字未提。相反,辽军要求宋真宗下诏制止河北的宋军沿路阻截、追击辽军撤退,宋真宗却完全照办。但是河北的将士们不能咽下这口气,以杨延昭、石普等人为首的河北众将“阳奉阴违”,沿途袭击契丹的零星兵马。这其中尤以杨延昭表现得最为突出,他带领士兵一直追击辽军进入敌境,攻陷古城,俘虏了许多辽军。

  此次澶渊之战,虽然杨延昭带领的只是一支牵扯部队,没有起到决定战局的作用,但是他自始至终贯穿在整个战役之中:先是据守边关,然后攻入敌境,接着上书献策,最后攻取古城。如果不是宋真宗只想着“苟安百年”,杨延昭肯定会有更多用武之地。
  在现代评书《杨家将》中已经找不到这一段历史的影子了,但是在杨家将的早期作品中都能找到一些。在《杨家府演义》和《北宋志传》中,都有杨延昭在澶州与辽军作战的情节,当然最后都是以宋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而告终。此外,在河北梆子中,还有传统剧目《澶州会》等也反映了这段历史。
日期:2010-12-11 14:09:47

  杨延昭与“地道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