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故:先秦九子之儒家“老二”》
第35节

作者: 峨眉山浪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24 18:32:00

  二
  谁大白天见过鬼?看来孟仲子真是被吓傻了。
  孟轲从未见过孟仲子这样子的,心惊中头皮一阵发麻。但他是不信邪的,听了孟仲子的鬼话,便镇定地转过身去。
  树丛中,不知何时钻出个不明生物,手拄龙头拐,喘着粗气步履沉重的走过来。该物鸠首人形,面色如剥了皮的松花蛋。一头杂乱的毛发长过膝盖,即便他此时身无寸缕,也看不出躯干上长有什么物件。
  孟仲子喝道:“你是什么东西?别过来!”
  不明生物停下,站在台阶前用沙哑的人声反问:“我乃孔子门徒子丹是也。来者何人,竟敢在圣人灵前捣乱作怪,就不怕遭天谴么?”
  听对方这么说,孟轲反倒冷静下来。于是拱手行礼,恭顺地说:“晚辈孟轲,在此祭奠先圣。若有冒犯,请子丹前辈勿怪。”

  “你是孟轲?”子丹浑浊的眼中射出一道精光。
  孟轲谦逊地说:“正是。不才也是儒家弟子。”
  子丹身形突然暴长三尺,一个健步跨上祭台,抱住孟轲的肩号啕大哭起来。
  这一切发生得太快,孟仲子呆若木鸡,孟轲一时也没反应过来。
  子丹边哭边诉:“孟轲贤弟,你怎么才来啊,我等你三十年了。”
  孟轲疑惑地问:“先生的话我听不懂,怎么会是这样的?”
  子丹松开他,然后口述历史:“我乃是孔夫子学生子贡的后裔,本族每代必出一男为孔子结庐守墓,至今已历五世。早些年,父亲子书临终遗言,说三十年后,有叫孟轲的贤者会来祭拜先圣,此人必将继承并光大儒家事业。孟轲,我终于把你等来了,多年以来盘桓不去的心节今天总算解开了。快哉!快哉!”

  孟轲再向子丹深施一礼,满怀敬意地说:“原来是子贡先贤的后人啊。先生苦心守墓,矢志不移,着实令人敬仰。”
  孟仲子也缓过神来,能正常思维了,于是叹道:“老先生,不容易呀。那么些年独自呆在荒郊野岭守着一座孤坟,远离人烟与世隔绝,遭了多少罪,受了多少苦啊。这没有快乐只有忧愁的日子不是一般人能扛得住的。你的孤苦,你的无奈我能理解,不是说理解万岁么,理解是人生的……”
  子丹摆手止住孟仲子的话,笑着说:“这位小兄弟还是年纪轻,可能没弄懂什么叫仁者不忧呢。那就是有一种情怀让你的心胸无限大,许多事情自然就小了。不要因为世俗的标准而远离了自己的赤子之心。孔夫子曾教给我们的快乐秘诀,就是如何得到你内心的安宁。生活中真正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它有时不见得与外在的环境有紧密的联系。快乐的源泉来自心灵的富足,来自于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充实。”

日期:2012-05-24 18:58:39

  孟轲大声附和道:“子丹前辈说得真好,道出了一个真正的儒者具有的精神境界。神于天、圣于地是君子的人格追求,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自由翱翔,不妥协于人世的规则与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本能,能在有限的空间内拓展他行动的影响力。”
  子丹点头表示认同孟轲的观念,然后看着孟仲子说:“小兄弟,一个人的视力本有两种功能:一个是向外去,无限宽地拓展世界;另一个是向内来,无限深地去发现内心。遗憾的是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
  孟仲子的眼睛总是看外界的时候多,他拍了拍子丹的肩头,说:“老先生,您的这些话很有料嘛,我看应该去讲坛上好好说说。在下在此先给你提个意见,我觉得你在白日里这样光着身子乱跑,不雅观哟。”
  子墨解释道:“有个缘故,这里有种叫‘瑇俵’的虫子寄生于人的衣冠内,等你穿上,它就出来吸人精血。被它祸害久了,我什么也不穿了,图凉快自在些。平时这里少有人迹,有人偶然见了,视我为怪物,还给我封了个称号,叫‘裸倌’。”
  子墨说急了气上不来,停住歇了一会,说:“我脱光站在阳光下是为保命,而世上的王公大臣衣冠楚楚地站在庙堂之内,却只为私欲和欺骗。”
  他仄仄歪歪地走到坟墓前,独自喃喃而言,也听不清他说些什么。
  猛然间,墓冢发出一阵怪响,封土一角松动,居然裂开了一道大口子。然后一只不知名的玄鸟从土堆中探出脑袋,大叫几声,呼喇喇煽动翅膀,卷起一阵腥风,斜刺里向空中高翔而去……
  子墨见状脸色煞白,眼睛一闭,直直的往后就倒。
  孟轲和孟仲子同时惊呼起来,抢过来一看:躺在地上的子墨口吐白沫,眼角歪斜,瞬间声气皆无。
  一代裸倌,暴亡于孔子墓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