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
第57节

作者: 叶落如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5-29 23:10:34

  百年羌战:东汉对西北地区的经营
  1、中华和平下的溃疡
  随着匈奴帝国的彻底坍塌,东汉终于确立了唯我独尊的地位。环顾天下,也只有万里之外的罗马帝国还值得掰掰手腕。要说起来,这一时期的罗马帝国与中华帝国,实在是存在太多的相似性了,
  从公元初到公元2世纪,东汉帝国和罗马帝国是这颗星球上的绝代双骄。两百年中,随着两大帝国霸权地位的稳固,世界逐渐进入了和平的黄金世代,史称“罗马和平”与“中华和平”。

  自从公元前27年屋大维接受元首尊号,罗马从共和国转变为帝国,一直到公元167年所谓的罗马五贤帝全部逝世,西欧世界生活在安详富足,这两百年被后人称为罗马和平(Pax Romano):内部安宁,没有大规模内战;对外开疆拓土,使地中海成为内湖;经济文化高度繁荣,西塞罗、维吉尔、奥维德、李维等巨星辈出。
  同一时期的中国,王莽在公元前22年进入仕途,开始建立“新王朝”的努力,随后昙花一现,中国进入东汉时代,再次确立帝国主导的华夷秩序,直到公元184年道教徒发动黄巾暴动,这两百年可以称之为东亚大陆的“中华和平”:对外彻底消灭匈奴汗国,东亚霸权再无敌手;内部社会高度发达,政治上人才选拔制度化,文化上儒学大盛,佛教东来;蔡伦发明造纸术、张衡发明地动仪、许慎写出《说文解字》、张仲景写出《伤寒论》、华佗开创全身麻丨醉丨术……中国进入了全方位的独尊时代。

  高处不胜寒,有人找麻烦。
  这边两大帝国正享着清福呢,那边就有人打起来了。麻烦制造者正是:日耳曼人与羌人。
  在罗马和平与中华和平的时代,日耳曼人和羌人都还处于氏族部落阶段,部落林立、各不统属,组织上较为分散;但就是这样一群看起来还没开化的乌合之众,却给两个如日中天的帝国制造了长期而巨大的困扰。
  罗马和平之下,帝国军队多次惨败于日耳曼人之手,尤其是条顿堡森林之战,迫使罗马只能与其隔着莱茵河划河而治;在认识到这些野蛮人的战力之后,罗马帝国开始大量雇佣日耳曼人当兵,逐渐造成军队蛮族化的局面。这些蛮族化的罗马军队没能承担起保卫帝国的使命,反而成为内乱之源,最后帝国在外部日耳曼蛮族入侵之下全面崩溃,从土地、人种到社会体制,几乎被日耳曼人全盘取代。

  中华和平之下,匈奴覆灭、西域降服、南夷归治,西北地区的羌人却揭竿而起,爆发了长达百年的羌战,迫使东汉最终放弃了西域地区,并从西北沿边郡县撤退。
  与罗马帝国相类似,羌战后期的东汉军队,尤其是与羌人毗邻的凉州边军也涌入了大量羌人。东汉帝国之衰亡,受到羌人强烈影响的凉州军阀实在是最大祸端,从董卓到马超,他们几次掀起滔天巨浪。当时世人的评价是:“天下之权勇,今见在者不过并、凉、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其中,并州和凉州汉军、湟中义从、八种西羌都是那场百年羌战的主角。
  天下强兵,大半在此,百年鏖战,烈何以堪?
  对于这场战争,史书记载,最终战败的羌人“其能穿窜草石,自脱于锋刃者,百不一二”;名义上的胜者东汉也因此“人弃农桑,疲苦徭役”、“兵役连年,死亡流离”,为后世埋下长远的祸患,明代王夫之《读通鉴论》有一段评价颇为中肯:“夫羌、虏之于汉末……驱之迫之,蹙而杀之,而生类几绝……人长乐杀之气,无虏可杀而自相为杀。自相杀,则自相敝矣;自相敝,则仅存之丑类,徐起而乘之;故垂百年,三国兵息,而五胡之祸起。佳兵不祥,遂举旷古以来富强卓立之中夏趋于弱,而日畏犬羊之噬搏。汉末之强,强之婪尾而姑一快焉者,论世者之所深悲也。”

  滚烫的文字让人感受到战争的灼痛;冰冷的数据更能说明这场战争的惨烈:
  近两百年历史的东汉,有一百五十年都在与羌人作战,其中五次大战更是烽火接踵,延续了百年时间,战时军费每年高达二十多亿,而同期花在南匈奴、西域、鲜卑身上的钱不过两三亿;由于羌战引发的战伤、仇杀和逃亡,凉州汉人人口从西汉晚期一百五十万的峰值,跌落至羌战之后的十万余人,并州、司隶甚至豫州一带也饱受重创。
  羌人损失更为惨重,仅历史记载的斩首俘获人数就有一百五十万以上,青海湖域、河西走廊、陇西河源、秦岭山区等传统聚居区被扫荡殆净,以至于到了五胡乱华的时代,原本是西北第一大族的羌人竟然只能长期给匈奴、羯、氐、鲜卑当小跟班,在十六国中只建立了一个后秦,还轻轻松松就被人灭了。曾经和汉民族一样历史悠久的羌人,从此一蹶不振,时至今日已成濒临灭绝的“化石民族”(人口19.8万)。

  百年鏖战,两败俱伤。这场令人不忍卒读的历史惨剧,始作俑者竟然是一个村干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