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图腾:两千年华夏对外战争全史》
第60节

作者: 叶落如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06 12:23:58

  3、凉州三明
  第二轮羌战就此平息,东汉开始着手恢复西部地区的社会秩序。公元124年,陇西郡政府重新迁回狄道,公元129年,安定、北地、上郡等也完成重建。护羌校尉马贤继续率领重兵留守,陆续收服勒姐、沈氐、烧当、烧何、虔人、钟羌等部落,努力维持着来之不易的和平。而连续折腾了半个世纪的羌人各部,也亟需喘息。按理说一两代人的安宁还是可以期待的。
  然而,在人类历史中,“按理说”很多时候显得毫无意义,非理性因素往往比理性更强烈地主导着人类的群体行为。化干戈为玉帛只是后人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对于局中人而言,数十年的羌战已经形成恶性循环:战争积累了仇恨,而仇恨又引发新的战争,仇杀的绞索就这样越来越紧地套在双方的脖颈上。事实证明,羌人只是暂时慑服于名将马贤的武力和威信。等到公元139年,戍边十年的马贤调到内地的弘农郡当太守,羌人顿时又蠢蠢欲动。

  祸不单行的是,公元140年四月,南匈奴的几个大贵族举旗叛乱,以八千骑兵攻杀了朔方郡、代郡的长官,导致西河郡、上郡、朔方郡的政府机关都搬家避乱。趁着马贤内调、汉军又被南匈奴吸引注意力,且冻、傅难等羌人部落在这年夏天再次发动了暴乱。
  有了前车之鉴,东汉朝廷这次的反应倒挺快,赶紧再请马贤出山,以征西将军之衔领军十万出征。马贤先是修筑了三百多座城堡坞壁,阻止羌人向内地渗透,然后领军进击羌人巢穴。谁料到这次出击“马失前蹄”,中了羌人的埋伏,马贤和两个儿子都战死沙场。消息传开,羌人诸部气势大盛,一时间,居于塞外和内迁归附的羌部都联合起来,沿边十余郡纷纷告急:巩唐部落攻袭陇西、进掠关中,罕种部落烧杀北地,诸种羌围攻武威……危急之下,安定、北地等郡政府只得再次内迁关中。算起来离上次回迁才十年时间!公务员们都快改行做搬家公司了。

  乱局之中,击败羌军的武威太守赵冲被寄予厚望,接替马贤的护羌校尉一职。他照搬前辈们的成功经验,一手喂胡萝卜招降罕种羌,一手抡大棒打垮了死硬的烧何羌,以定向分化、重点进攻的老套路陆续平定了叛乱,史载“前后降者三万余户”。眼看成功在即,老革命却遇上了新问题:公元144年春,赵冲的部下、护羌从事马玄与羌人勾结,率领投降的羌部反出了塞外。
  高级军官竟然被敌人策反,这可是羌战以来前所未有的政治事件!赵冲急怒之下率军追击,重蹈前任马贤覆辙,在建威城(今青海贵德东北)中伏阵亡。讨伐军的两任主将相继阵亡,让东汉政府不得不改弦更张,改走怀柔路线。公元145年,朝廷以妥协政策招降羌部五万余户,暂时缓和了西北形势。直到公元148年,益州刺史山昱想出了“以夷制夷”的法子,征用属下悍勇善战的板楯蛮(古代巴人后裔)为雇佣军,才最终大败诸羌,史载斩杀、招降达二十余万众。

日期:2012-06-06 12:26:03

  然后呢……不用我说您一定也猜到了,十年之后,羌人再次发动了全民暴动。此时距离东汉正式灭亡不到六十年,距离董卓进京、大乱开局只有仅仅三十年。面对接近癌症晚期的东汉,羌人铆足了劲要占大便宜。但正所谓“事不过三”,这第三次羌战却成了羌军的终结篇,连底裤都输掉了。
  这一切,都源于有了力挽狂澜、终结羌战的“凉州三明”!凉州三明,乃段颎(字纪明)、皇甫规(字威明)、张奂(字然明)三人是也。他们都是凉州人士,是“凉人守凉土”政策的成功执行者。
  话说公元159年,烧当、烧何、当煎、勒姐羌等八个部落再次起事,联军十万围攻金城塞,竟被护羌校尉段颎一举击溃。段颎又打破历次羌战初期“羌攻汉守”的定势,主动出击,统领一万骑兵渡过湟水,在羌部老家斩首两千、生俘万人。 
  挨了当头一棒的羌酋们大跌眼镜:哪里冒出来这么个魔鬼?
  也难怪他们对段颎不熟悉。段颎的祖上段会宗曾出过西域都护,但那是两百年前的事情了。到他这一辈,只做了个宪陵园丞(给皇帝守坟)的小官吏。后来他奋发图强(“折节向学”这个成语典故就是说他的),当了辽东属国都尉,在与鲜卑、乌桓的战斗中立下大功。直到公元159年羌乱再起,朝廷才让在外打拼多年的段颎回乡应战。
  虽然长年在外打工,但作为祖祖辈辈的凉州人,段颎对惨烈的羌战历史是痛彻心肺的,百年以来,反复仇杀,直打得生灵涂炭、废墟一片。冤冤相报何时了,如何才能挣脱这个恶性循环呢?
  大家都知道,对于法德世仇,德国宰相俾斯麦有句名言:“能解决问题的,绝不是清谈和投票,而是铁和血。”段颎的答案大体类似,他说羌人是“狼子野心,难以恩纳……唯当长矛挟胁,白刃加颈耳”——他要以战止战、根除祸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