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之七大圣全传》
第29节

作者: 无性大象
收藏本书TXT下载
  《山海经 大荒北经》记载道:【共工臣名曰相繇,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土。其所歍所尼,即为源泽,不辛乃苦,百兽莫能处。禹湮洪水,杀相繇,其血腥臭,不可生谷。其地多水,不可居也。禹湮之,三仞三沮,乃以为池,群帝因是以为台,在昆仑之北】。这段记载与上一段大同小异,【相柳】变成了【相繇】,九个脑袋的排列方式更加明确,形成一个环形【自环】,与九头虫的【九个头攒环一处】相同。

  《山海经 大荒北经》还记载道:【大荒之中,有山名北极天桓,海水北住焉。有神九首,人而鸟身,名曰九凤】。【九凤】所居的“大荒之中”,虽不知其确切范围,却可以肯定包括楚地在内,因为楚人之先帝颛顼,与他的九个嫔妃皆葬于此。
  《山海经 大荒北经》开篇就说:【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
  《山海经 海内东经》则说:【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附禺即鲋鱼,古字通用。颛顼下葬之处在汉水流域,即湖北省,恰好是古楚国发祥地。
  楚人屈原在《离骚》中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这高阳正是帝颛顼。颛顼葬于汉水,九凤与颛顼同在一地,可见九凤是楚人所崇拜的九头神鸟。【九凤】的神性,以它的名字即可得到证明。凤是我国古代最为崇拜的两大图腾之一,与龙并称。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山海经 南山经》中说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尔雅 释鸟》郭璞注:【凤,瑞应鸟】《说文》:【凤,神鸟也......见则天下大安宁】。由于凤凰是吉祥之鸟,古代有的帝王,如少昊,周成王即位时,据说都曾有凤凰飞来庆贺。

  日期:2011-02-14 10:16:38
  ============================== 继续更新 ==============================
  楚人有崇凤的传统。楚国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到神游天国部分时,第一句就是:【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先秦典籍中,多有楚人将凤比作杰出人物的记载,如《论语 微子》中,楚狂人接舆就对孔子作歌云:【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楚人的祖先火神祝融就是凤鸟的化身。《白虎通 五竹篇》说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鸾便是凤,至少与凤相似。故而楚人对凤总存在着一种深厚的感情。他们尤其喜欢以凤喻人。传说楚庄王刚刚即位时,整天寻欢作乐不问国事。伍举便进谏问:【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答曰:【三年不蜚不鸣,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伍举以鸟喻庄王,庄王也以鸟自喻。

  在楚文化中,崇“九”传统也很明显。屈原的十分著名的系列作品,就叫做【九歌】。这是屈原被放逐时,【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故而“更定其词”,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屈原还有一个作品叫【九章】,他的学生宋玉则有【九辩】。《选游》一诗中,屈原曾写道:【朝濯发于阳谷兮,夕晞余身于九阳】。《楚辞》中许多地方用到【九】字、如九天、九畹、九州、九疑、九坑、九河、九重、九子、九则、九首、九衢、九合、九折、九年、九逝、九关、九千、九侯等等;连帝颛顼的后宫,也是【九嫔】。可见【九】在楚地信仰中影响之大。

  日期:2011-02-14 10:18:25
  ============================== 继续更新 ==============================
  先秦时代的天文学家,认为28宿中的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形状像一只鸟,南方属火、红色,故而将南方七宿称为【南方朱鸟七宿】。朱鸟取象于丹鹑:井、鬼二宿为鹑首,柳、星、张三宿为鹑火,翼、轸二宿为鹑尾。《礼记 曲礼上》记载:【前朱鸟(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史记 天官书》记载:【南官朱鸟】。在先秦时代,位于南方的国家,正是楚国。后世将朱鸟改称为【朱雀】,与青龙、白虎、玄武并称为四灵。再往后朱雀又与凤凰相结合,形成了朱鸟、朱雀、凤凰的一脉相承的统一鸟类。

  也许有读者会质疑,虽然九头蛇【相柳】与九头鸟【九凤】都记载在《山海经 大荒北经》中,但这两种生物除了都有9个脑袋,差异依然很大,一个像蛇,一个像鸟。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再看看其他古籍。《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说文解字》说凤凰:【鸿前,鹿后,蛇颈,鱼尾,颧颡,鸳思,龙文(纹),虎背,燕颔,鸡喙】。由这两条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汉朝和汉朝之前的凤凰,远远不是纯粹的鸟类,还有龟、蛇、鱼、龙等水生有鳞动物的特征。

  综上所述,人面鸟身而九首的九凤,是楚人先祖所崇拜的一个半人、半鸟、半蛇的图腾形象,它是我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原型。《山海经》中的九凤,是一个鸟神或神鸟无疑。而九凤—朱鸟—朱雀—凤凰—相柳,是一脉相传的楚国—南方—水生动物。
  日期:2011-02-15 08:57:57
  ============================== 继续更新 ==============================
  从汉朝开始,种种冠以其它名称的九头鸟,不仅完全丧失了神性,而且其形象和地位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况愈下,成了一个道道地地的鸟妖。汉代小说记载【周公居东,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犹余九首】。后来的《荆楚岁时记》、《酋阳杂俎》、《齐东野语》更是添油加醋,日益浓重的渲染之下,九凤的形象江河日下。宋代著名文学家欧阳修留下一首《鬼车诗》,将九头鸟称为【鬼车】,最生动、完整的记述了九头鸟的故事: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夜呼命庭率其属,弯弧陴遂出九州,
  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透,自从狗嗤一头落,断头至今清血流,
  迩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咻鹠。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惊辄堕,
  有时余血下点呼,所遭之家家必破。我闻此语惊且疑,反祝疾飞无我祸,
  我思天地何茫茫,百物巨细理莫详,占凶在人不在物,一去两头反为祥。……

  这首诗记载,中原人对九头鸟的仇视,是从春秋时曾被楚人战胜的周公开始的。从历史背景来看,早在西周时期,楚国君主便称王了,与称同样王的周天子对着干,中国大地上形成了周王、楚王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西周第4代王(前3代是武王、成王、康王)—周昭王姬瑕,率大军南征楚国,不仅毫无战果,还死于汉水之滨。《史记 周世家》对此记载道:【昭王南巡狩不返,卒于江上。其卒不赴告,讳之也】。《史记 齐世家》中,管仲责问楚成王说:【楚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备,是以来责。昭王南征不复,是以来问】。由这两次记载可见,周昭王的大军很可能在汉水之滨被楚国打得大败,周昭王阵亡,为了【为尊者讳】,中原人将这次惨痛失败说成了【昭王南征不复】。周昭王之死,标志着大周朝由盛转衰。

  到了东周/春秋时期,楚王连年北上蚕食中原,以【不蜚不鸣】的凤凰自居的楚庄王,更是对周王喊出了【问鼎】的口号。在这种背景下,战场上难以占到便宜的中原/周天子各国,只能利用文字来贬低楚国。中原各国称楚王为【楚子】,称楚人为【南蛮】,称楚语为【鴃(jué, 伯劳鸟)舌】,意为鸟语。象征楚国的九头鸟的形象自然江河日下,于是传说中九头鸟被天狗咬去一个脑袋,断头处血流不止,人们以为被血滴玷污即属不祥,九头鸟自然就成妖邪之物了。做为一代文豪欧阳修,他一方面详细记载了民间传说,另一方面他又不信此说,主张“凶吉在人不在物”。宋朝诗人梅尧臣做了一首内容、遣词相似的诗: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投。自从狗啮一首落,断头至今清血流。
  迩来相距三千秋,尽藏夜出如鸺鹠。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辄惊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