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华夏之名将传奇(两千年逐鹿中原史)》
第54节

作者: 猪猪然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齐军再次大胜。
  当夜,太子申愤恨交加,自杀身亡。

  第二日,孙膑与田忌商议,放了庞葱回去——庞涓虽咎由自取,但与其侄无关。
  日期:2013-08-29 15:51:58
  数日后,齐军凯旋而归。齐威王隆重设宴款待田忌、孙膑、田婴等人,并亲自为这三人把盏。蒙大王如此器重,田忌、田婴二人喜形于色,唯独孙膑默然。酒宴过后,孙膑辞别齐王,说道:“如今山东各国(指崤山以东的齐、楚、燕、韩、赵、魏等国)中,以我齐国最强。微臣才枯智竭,已无用处,因此想效仿先祖一样归隐山林,求大王恩准。”齐威王再三挽留不住,只得准了。
  到了第二日,孙膑在家眷与贴身随从的护送下飘然而去,不知所踪。齐王曾赏赐他金银无数,分毫未动。
  又过了月余,魏惠王、赵肃侯、韩昭侯三位国君一起前往齐国,尊齐王为霸主。
  再过去半年,邹忌诬告田忌谋反。这时齐威王已经年老,也忌惮田忌位高权重,便下令将他逮捕审问。田忌惊慌之余,统帅手下亲兵猛攻临淄,扬言要捉住邹忌将他千刀万剐。结果临淄城防坚固,田忌连续攻打了一个多月未能攻克,这时,齐国勤王的军队从四面八方先后赶来,都已到了距离临淄不远处。
  田忌灰头土脸,猛然间想起好搭档孙膑走之前曾留给自己锦囊一个,嘱咐说危急时便可拆开看。他找出锦囊,打看一看,上面只有三个字:走为上!
  又过去好几日,当各路勤王大军赶到临淄城下时,田忌已扔下军队逃去了楚国。先前楚宣王见齐国日益强盛,心中不安,如今见田忌来投,大喜,待之甚厚。
  五年后,齐威王去世,齐宣王继位。
  齐宣王查实清楚,当日田忌确实无谋反之心(虽曾领兵围攻临淄,也是被那邹忌给逼的),于是他罢黜邹忌,差人去请田忌回国。这时的田忌已年过七十,也是心念故国,因此见齐宣王是出自真心,欣然同意。
  田忌回国后,曾多次派人去寻找孙膑踪迹,花费了多年精力,一无所得。
  孙膑生卒年不详。
  后人在齐国境内为其立碑一座,碑上只题有四个大字:
  ——兵圣千古。
  日期:2013-08-29 17:00:57
  魏昂见秦军大举撤退,大笑道:“先前卫鞅在魏国时,与本公子相交甚厚,我怎能不知他的底细?公孙痤等人说卫鞅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依本公子看来,不过如此。”左右从人见魏国公子高兴,连忙一个个抢着点头附和。魏昂见了,吩咐下去:“通知我军各部,秦军已经撤走,我军大胜。此战众军士出力不小,过几日为大伙设宴庆功。”几万魏军将士听了,欢天喜地,交口称赞公子昂贤明。

  却说那卫鞅撤军回国,行迹匆匆,走了有三十里开外时,见道路两旁有山峦数座,上面树林茂密,突然颁下军令:一半军士继续撤军,一半军士留下待命。大队秦军听了这命令后都是一头雾水,只得按令行事。(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上下军纪甚严,士兵们只能依令行事,不能稍加议论。)
  卫鞅遣散走一半士兵后,另将剩余的五万士兵暗藏到山上的密林中,然后他召集身边随从数人,回头向雁门方向快马驰去。
  此时日暮西沉,天色已将晚。雁门关魏军守将见有数骑快马奔驰而来,连忙发问。卫鞅见了,笑答道:“我便是秦国大良造卫鞅,素来与魏将军交情深厚,现有书信一封在此,可速速送与你家将军。”
  说完后,他搭弓射箭,一箭射到城上去了。
  守军拿起箭来一看,见上面包扎有白羊皮一张,上面有字,连忙跑去送到魏昂手中。
  魏昂听说这书信是出自卫鞅之手,倒也吃了一惊,连忙站起身来拿过细看,上面写道:魏公子果然用兵有方,卫鞅败得心服口服。我二人本是密友,之前各为其主,不得不战。如今我既然认输,且已将大军遣回国去,不如我二人找一清净之地,把酒言欢,叙叙往日之情,岂不是天大的美事。
  魏昂见了,问那军士道:“卫鞅送信时,带了多少人来?”
  “只有随从数人。”
  魏昂听后,来回踱步了好几圈,想道:那卫鞅身为秦国大良造,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只带随从数人前来邀我赴约,可见一片诚意。既然如此,我不可无礼。

  想到这里,他主意已定。于是两人连番作书,约好时间地点:自雁门往西三十里处,景色甚好,明晚二人只带贴身随从,就在那里相聚,不醉不归。
  第二日,魏昂隐约觉得这事不妥,又派密探数人前去查看。过了大半日,那几人先后来报:“未见有秦军踪影,再往西去查看时,大队秦军撤退时留下的痕迹尚在。
  魏昂听后,暗叫惭愧,深深觉得自己心意不诚,便不再去细想其中是否有诈。
  当日快到黄昏时,他依照约定,只带了几名随从出城而去。临走前,他又嘱咐副将道:“你等小心守城,不可轻出。”副将听了,连连答应。

  出关往西过去三十里地,魏昂向前看时,卫鞅果然只带了几名随从已在道上相迎。魏昂不再多心,二人携手走入早已备好的营帐内,把酒言欢,气氛甚是融洽。酒过半巡时,突然外面有大片的喊杀声传来,魏昂大惊失色,连忙起身想要逃走,但这时,几万秦军已从四面八方包裹了过来。
  魏昂见逃无可逃,怒斥卫鞅道:“你这小人,用此毒计害我!”
  卫鞅笑道:“将军放心,我家主公爱才如命,定会重用将军的。”
  擒获了魏军主帅后,卫鞅趁着夜色,当即率领五万大军前去攻打雁门关。魏军主帅不在,副将等人又压不住阵,当即大乱,被秦军破关而入。

  几日后,魏惠王得知王弟魏昂被擒,秦国已破关而入的消息后,几乎绝望。他弄清了事情原委后,当场大声痛骂卫鞅阴险狡诈,不守道义。骂完后,他悲叹一声道:“错在寡人,当日没听公孙相国之言……唉,悔之晚矣。”
  半个月后,秦国联络楚国一起大举发兵攻魏。楚国历来与秦国交好,那楚王见魏国身陷困境,同意秦国所请,也派出大军由南向北攻入了魏国境内。魏惠王急于征调兵马前去对付楚国,只得竭力与秦国媾和,并答应割让半数的河西土地给对方,只要求将公子昂速速交还。卫鞅与秦孝公商议后,同意魏王所请,但土地照收,人没放……(在这之后,公子昂直到老死,一直被留在了秦国。)
  一年后,卫鞅见魏国已奄奄一息,不足为患,便自作主张,单方面撕毁与楚国的同盟协议,率领大军突袭楚国西北部。楚国正忙于与魏国交战,措不及防,因此很快西北边境的商、於(今陕西省洛商一带)等地都纷纷失陷。秦孝公得知这事后,一边修书送去楚王那里告罪,一边赶紧将这些土地都封给了卫鞅——商鞅之名传诸后世,正是为此。
  商鞅得了商於一带大片封地后,见自己玩弄诈术的水平不下于治国的水平,很是得意,哪肯和孙膑一样功成身退。不久后,重振了秦国声威的秦孝公含笑而终,秦惠文王继位。秦惠文王年轻气盛,极度厌恶擅使诈术的商鞅,刚好有人诬告商鞅谋反,便下令捉拿他。商鞅千辛万苦逃到魏国,求魏惠王庇护,并许诺会尽心相助魏国重振雄风。熟料魏惠王见了他后,正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也不杀他,只是下令魏军军士将商鞅绑了逐回秦国去。商鞅被赶回秦国后,只好躲回封地真的起兵谋反。一个小小的商於怎能与强势崛起的泱泱大秦抗衡?很快商鞅兵败被擒,遭受了“五马分尸”的酷刑。而且,由于其生前在秦国大力推广“连坐”之刑——即一人犯罪,祸及全族,整个“商氏”一族也被满门抄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