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们落日(日本名人们的辞世场景)》
第59节

作者: 又注册新账号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与同志一起自尽,自己却独自活了下来。这对一名武士来说是天大的耻辱。西乡隆盛痛彻心肺,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我如今已是土中尸骨,忍辱负重而活。”萨摩藩厅见西乡隆盛幸存,便命他前往奄美大岛暂避,以逃脱江户幕府的追捕。
  西乡隆盛在奄美大岛隐居之时,日本政局发生了巨变。大老井伊直弼在樱田门外被水户浪士杀害,江户幕府一改强硬作风,开始尝试“公武合体”的路线,试图与朝廷联合运营国政。但是,当时的孝明天皇是坚定的“攘夷派”,他要求幕府必须废弃与列强签订的条约。条约木已成舟,岂能轻易毁弃,江户幕府觉得十分困难。正在幕府左右为难之时,长州藩重臣长井雅乐提出了建白书《航海远略策》,长井雅乐认为“公武合体”是必然之路,但不能简单地废弃与外国的条约。与其锁国固步自封,不如与列强积极通商,增强日本的国力,如此方能不受外辱。

  长井雅乐的提议合情合理,对于无计可施的幕府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孝明天皇对长井雅乐的《航海远略策》也十分欣赏。长井雅乐在京都掀起一阵旋风,长州藩独领风*。
  日期:2015-04-09 16:06:49
  而萨摩藩也不甘示弱。当时,岛津齐兴已死,藩主岛津忠兴的父亲岛津久光掌握了实权。岛津久光虽与其父一脉相承,也是顽固保守的人物,但他也赞成“公武合体”的主张。他思前想后,决定效仿其兄岛津齐彬,率兵前往京都。
  当时,西乡隆盛的同志,同为萨摩志士的大久保利通(时名大久保一藏)很受岛津久光青睐。大久保利通向岛津久光进言,提出想顺利率兵上京,西乡隆盛的协助必不可少。于是,文久二年(1862年)2月11日,西乡隆盛从奄美大岛回到了鹿儿岛。但是,听了岛津久光的计划后,西乡隆盛居然表示反对。在西乡隆盛的眼中,岛津久光的才具见识远不及主君岛津齐彬,况且,世易时移,今非昔比,上洛计划在当时是一着妙棋,但在现在已经不再实用。可是,碍不住好友大久保利通的苦苦恳求,西乡隆盛答应参与。西乡隆盛先行前往下关,等待萨摩军队。但是,攘夷浪士们知晓了萨摩岛津久光的上洛计划,以为岛津久光决意举旗倒幕,便纷纷聚集到京都和大阪。当地的情势变得十分紧张。

  西乡隆盛见势不妙,不顾岛津久光让他在下关等候的命令,一路急行赶向大阪。他利用自己的声望,在大阪努力约束蠢蠢欲动的浪士们,以一人之力维持了大阪的治安。但是,岛津久光听说西乡隆盛违背命令,擅自行动,不禁怒上心头。他命西乡隆盛迅速返回萨摩,闭门思过,不得外出。
  日期:2015-04-09 16:07:22
  西乡隆盛被留在萨摩,不久又被流放到德之岛。岛津久光领军进了京都。西乡隆盛一走,京都、大阪的形势再度不稳起来。萨摩藩攘夷藩士们以有马新七为中心,决定以岛津久光上洛为契机,一起起兵倒幕。他们约定在伏见的“寺田屋”中集结。
  朝廷见岛津久光擅自率兵上洛,一时分不清他是敌是友。出于试探,朝廷命岛津久光负责镇压过激浪士,维护京都治安。文久二年(1862年)4月23日,岛津久光选了大山格之助等九名剑术超群的藩士组成“镇抚队”,前去寺田屋镇压过激浪士。寺田屋一场血战后,镇抚队斩杀6名浪士,俘虏2名,劝降20余名,而镇抚队只有1名队员死亡。岛津久光迅速有效的镇压行动也获取了朝廷的信任。
  岛津久光在京都志得意满,还被朝廷派去江户,向14代将军家茂颁布了促使幕政改革的朝廷旨意。但是好景不长,8月21日,当岛津久光离开江户时,在东海道生麦村(现神奈川县横滨市),4名英国人乘马而过,打乱了岛津久光的队伍。依照江户法令,擅自冲撞大名队伍是为大不敬。萨摩藩士奈良原幸五郎对英国人大喊“无礼”,随后拔刀砍去,将其中一名英国人砍死,是为引发国际纠纷的“生麦事件”。

  完成了使命的岛津久光回到京都,发现京都的氛围已经大为改变。长州藩长井雅乐的《航海远略策》被朝廷弃用,而长州藩松下村塾的一众下级藩士又展开了排挤长井雅乐的运动。长井雅乐被迫切腹自尽,而长州藩的藩政也一跃变成最过激的“尊王攘夷论”。
  日期:2015-04-09 16:08:12
  京都风向暧昧不明,而“生麦事件”后,英国也扬言报复。岛津久光无计可施,只能匆匆赶回萨摩。文久三年(1863年)7月2日,7艘英国舰艇陈兵鹿儿岛的锦江湾,与萨摩藩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炮击战,史称“萨英战争”。萨摩与英国各有伤亡,但萨摩藩也见识到英国新式兵器的威力。正当萨摩藩焦头烂额之际,长州藩的却是势力日张之时。长州藩不但在京都联络公卿,鼓吹过激的尊王攘夷论,甚至还将势力伸进朝廷内部,鼓动一班攘夷公卿,试图请孝明天皇驾临男山八幡宫,以显示长州藩的实力。

  担任京都守护职的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早已不忿长州藩的嚣张,而岛津久光也不愿让长州藩独占春色。会津藩与萨摩藩联起手来,在文久三年(1863年)8月18日清晨,出动两藩的藩兵守住御所之门。“公武合体”派中川宫朝彦亲王入宫面见孝明天皇,成功获得了罢免7名过激派公卿的诏书,长州藩的守卫之职也被免除。长州藩势力被一举赶出京都,史称“八一八之变”。
  萨摩藩之所以联合会津藩起兵,不仅是不喜长州藩张扬,也是为了恢复萨摩藩在京都中的影响力。萨摩藩随后提出“参预会议制度”,主张有力大名列席朝廷与幕府的会议,共同进行政治运营。但是,当时担任将军顾问之职的一桥庆喜暗中设计,使得这一制度无法实施,名存实亡。面对复杂的政局,岛津久光束手无策,无计可施。这时,西乡隆盛的同志们开始劝说他赦免西乡隆盛,共同应对难题。

  元治元年(1864年)2月28日,被流放的西乡隆盛返回了阔别近2年的鹿儿岛,随即被任命为“军赋役兼诸藩应接系”,主管军事和与他藩的联络工作。西乡隆盛上洛后,首先与顽固的佐幕派会津藩保持距离。长州藩为了一雪“八一八之变”的耻辱,来岛又兵卫等志士率军逼近京都,试图进入朝廷,恳请孝明天皇赦免长州藩的罪名。京都局势紧急,会津藩主松平容保要求萨摩藩一起出兵对抗,西乡隆盛断然拒绝。但是,在会津藩等藩与长州藩的乱战之中,西乡隆盛率兵守住了御所大门,狙击了即将攻入御所的长州藩势力,保证了孝明天皇的安全。自此,西乡隆盛一战成名。(未完待续)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