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灵》
第8节

作者: 若舟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那么这个历史符号发生点在哪个地方?即是说布洛陀神话传说的文化中心点在什么地方,这要让壮族人民自己说。布洛陀神话传说流传范围很广,相信不少地方都有布洛陀诞生地的说法,但都缺乏权威性的认同。若想布洛陀诞生地或布洛陀庙获得社会的认同,必须具备如下几个条件:其一,必须有与传说内容相对应的文化背景,布洛陀是传说的创世始祖,所以布洛陀出生地周围在历史上或现在必须居住过或正在居住着壮族的群落,其宗教信仰、生活习俗、农耕模式都应当具有浓郁的壮族文化特点;其二,是曾经有过历史标记。传说中的布洛陀出生地必须曾经有庙、神坛、奇异石头、大树、岩洞等;其三,有多种共同记忆印记。即是说当地流传故事传说、巫师唱本、歌圩唱本等,其中内容必须要有布洛陀故事内容;其四,群众认同半径必须是大范围的。即是说,被认为是布洛陀出生地的地方应当具有圣地的性质,朝拜的人群要超出村、乡甚至是县的范围。以上四个条件,敢壮山都具备了。在敢壮山附近都是壮族的村子,人们自称为“壮”,称村为“板”,称田为“那”,壮文化很浓郁。他们信奉布洛陀,每年都到敢壮山布洛陀庙朝拜;敢壮山原来有布洛陀庙,现仍留有布洛陀庙的石柱、青砖、青瓦等遗物。现在每年早春时节,来敢壮山朝拜布洛陀的人约5万人,除田阳县外,还有巴马、田东、平果、凌云、隆安、百色等10余个县市的壮族群众都来朝拜。香火从山下一束束排列到山上甚为壮观。因此说,敢壮山作为布洛陀出生地已经得到壮族群众的认同。

  (待续)
  日期:2014-04-14 10:01:14

  (更新)
  三人小组拉开遗址开发序幕
  两次考察研讨会,专家、学者已初步揭开壮族族源的千古之谜,在第二次考察研讨会总结座谈时,百色地区行署专员马飚郑重向各路专家和各路记者宣布:一、根据专家、学者的考察认定,研讨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田阳敢壮山布洛陀遗址已大白于天下,民族文化旅游保护和开发提到议事日程。二、中共百色地委和百色地区行署正式成立以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梁春禄为组长,行署副专员刘侃、副专员毛裕为副组长的3人布洛陀遗址工作领导小组。三、根据专家、学者的意见,非物质的文化考察工作仍然可以继续进行,进一步挖掘布洛陀民族文化的内涵。

  在上世纪50年代,祖公庙被拆,有100多块石碑被拉去筑水库。中共百色市地委书记高雄明确指示田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只要有一线希望,就是把水库放干,也要找回这100多块石碑。
  田阳县民间歌手黄达佳,能一字不漏唱完整本《布洛陀经诗》,和几乎所有的当地山歌,堪称布洛陀文化“活化石”,属民族瑰宝。在第二次研讨会上,他的强记博唱给专家、给学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田阳县委、县人民政府已连夜制定保护抢救方案。
  各路专家先后发言,表达的方式不同,但大家一致认为敢壮山作为布洛陀文化遗址,完全可以成立。同时,大家也欢迎其它地方拿出更有说服力的遗址证据。最后作为研讨会召集人之一的彭洋院长,激情满怀地作了一个小结: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我们壮族是少数民族中的一个大族,一个望族,壮民族创造了泱泱大观壮哉奇哉的灿烂文化。透过敢壮山一带的歌圩和祭祖等民俗活动,透过在这里发现的一本本布洛陀经诗手抄本,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到这一尘封于历史时空帷幕下的壮民族文化瑰宝。

  这就是探寻布洛陀文化遗址的经过。当年在百色地区担任行署专员的马飚,如今已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了。当马飚副主席满怀深情回望这段过往经历的时候,一定不会忘记,2002年6月26日这个不寻常的日子,一位叫古笛的壮族歌手,率先揭开了布洛陀文化遗址的神秘面纱。如今你已作古升天了,但仍然念念不忘布洛陀文化遗址。你多么渴望壮族的子孙永远铭记布洛陀始祖的功德,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把自己的家园建设成得更加美好!

  (待续)
  日期:2014-04-15 08:53:58
  (更新)
  2013年4月11日 星期四 阴天有小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今天上午7时28分,你的爱妻梁凤引和你的爱女歌华、泓声等人一行,捧着你带着眼镜、文质彬彬、才华横溢的照片,踏上了护送你的灵魂回家归乡的路。一路上,汽车虽然有些颠簸,你却好像坐在摇篮上,悠哉悠哉,爱妻梁凤引替你担心,一路呼唤你的名字,一路告诉你“过桥啦!”“进村啦!”“回到老家的祖屋啦!”“登上灵堂啦!”灵堂简单肃穆,正上方供着你一本正经的照片,右边黄底黑字“妻女扶灵悲泪血”,左边黄底黑字“六亲祭奠痛伤心”。望着灵前伤心欲绝的妻女和忧伤的亲人,你似乎在说:“起来吧,别难过啦!说说笑笑送我上天堂吧!”你越是这样说,大家心里越是酸楚无限、悲痛异常。但,你终于落叶归根啦!爱妻梁凤引、女儿歌华、泓声,和血脉相连的亲人们,终于可以慢慢地把你放下,开始他们新的生活。

  今天中午我和几位文朋艺友一起小酌,喝的是杏花酒,那首小诗又一次悠长地在我耳边响起。席间,你熟悉的小沛老师率先谈起你,说你吃鱼生的趣事,说你与李延林先生的友谊。小沛老师是个性情中人,肥头大耳,一脸“阿弥陀佛”的福相。说起你吃鱼生的故事,引得大家忍俊不住,将口中的饭菜喷出。他记得你说过这样两句话,一句是“不吃鱼生何必生!”这一句话份量很重,把很多原本不吃鱼生的人,都激将得吃起鱼生来了。另一句是“吃鱼生者肝吸虫,不吃鱼生虫吸肝。”这一句也挺压心称。你想啊,这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但望着那薄如蝉翼的鱼片,细如金丝的配料,芳香四溢精工细磨的花生油,如何不会跃跃欲试。

  小沛老师这番话,勾起了我对初次品尝鱼生的回忆。

  那是你带我回你的母校峦城中学(原永淳中学)参加校庆,一路上你无比自豪地讲述你的母校。你说,峦城中学亭亭玉立在郁江之畔,是西江流域建立最早的中学之一。相传破土之时,有红冠白鹤拍翅飞过,故有红学(白话“鹤”与“学”谐音)之说,且被人们尊称为“学者圣地”。峦城中学师资雄厚优异,不仅有留洋博士,著名学者,更有曾为李宗仁、白崇禧之师的梁史,名扬两广。你说,你从母校学到了尊师、学到了奋发图强。当时时局动荡,正值日寇即将投降,内战即将打响之时。学生在进步老师的带领下,组织文学社、研读中外名著、投身学潮。正是在学潮中,你遭受学校反动势力的暗害,险些葬身郁江鱼腹。

  当然你说得最多最惬意的,还是鱼生。你说广西鱼生数横县,横县鱼生数峦城,待会儿就可以看到鱼生的风采。你一边说,一边吞咽口水。在忙完了校庆活动之后,我陪同你和你的校友一同走进了鱼生馆。说是鱼生馆,其实就是普通的酒家。但所有峦城的酒家,都以鱼生作为招牌菜。同时,因为竞争的缘故,在峦城,鱼生做得一家比一家好,待你都尝了一遍,才会恍然大悟,原来家家都好。为了让我领略鱼生的风采,你特意拉我坐在你的身边,一边吃一边介绍。从选鱼到配佐料,你好像在讲一堂生动的烹饪课,指鱼片说鱼片,指佐料说佐料,指花生油说花生油。你先告诉我,什么鱼做鱼生最好。不是黄鱼,不是鲈鱼,不是石斑鱼,而是个头不大的青竹鱼。你说,这青竹鱼生长在幽谷深潭之中,肉质细嫩紧致,口味透着竹叶的清香,是鱼生之上品。你还说,这青竹鱼喜欢生活在清凉的泉水之中,因为水凉,故而细菌难以生长,故而青竹鱼鱼生实为上品。说到佐料,你说葱、姜、蒜、各种香菜、野菜均可选用,但切记一个鲜字,刚从地里采摘的当然最好。切记一个细字,把佐料切得细如发丝,包裹上鱼片,再放入花生油中浸泡之后,入口即化,化而满口溢香生津,香则弥漫左邻右舍,津则滋润五脏六腑。说到为何要用花生油浸泡,你说这是一种杀菌的手段。如果说鱼生还尚存少量细菌的话,在花生油中浸泡一会,也就达到了瞬间窒息的效果。说到花生油,你说观色闻香。观色,以纯正的金黄色为妙;闻香,以你闻后三生难忘为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