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揭秘 明宫100太监秘史》
第9节

作者: 皇帝不称朕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1-28 08:58:49
  第一章 明代第一个大太监黄俨
  四 宦官的选择(2)
  前文讲到,像赵琮、姚铎那样,昔日效力于建文帝,如今改换门庭,为篡逆者所信任之阉官不在少数。比如内官监太监沐敬,他在永乐末年已是太监中的头面人物。我们简单讲一下他的故事——
  永乐年间,朱棣数次兴兵征胡,然而御驾亲征,名誉好听,皇纛好看,可是战绩并不可观。而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调动十数万的部队,供应粮饷的民夫以及骡马驴车往往要达到数十百万,均从民间强行征调。搜刮聚敛起来的、山积一般的财赋,一次用兵就能消耗精光。动一次兵,国家已然不堪,可朱棣竟乐此不疲,他还同时进行了下西洋、营建北京等一系列开支浩大的工程,给朝廷财政和百姓生活造成沉重的负担。

  朱棣不是个从谏如流的人,他性格偏狭,刚愎自用,特别是晚年多病,又服食丹药,性情变得益加不可捉摸。对他的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即便是亲近的臣子,都不敢置一言相劝。
  永乐末年,朱棣的身体已经很不好,但仍然坚持亲自率军出塞征讨瓦剌和鞑靼两部。老臣户部尚书夏原吉仅仅因为表示了对粮饷供应的忧虑,就遭到暴雷一般的打击,被关到牢里,朱棣还恨恨地说:“待我凯旋回来再处置你。”
  然而这次草原行军,同前几次一样,大军在广漠里搜索久之,40余天都看不到一匹虏骑的影子,军士已相当困怠,粮草供应更是出现严重匮乏。可是朱棣坚持继续进军,随驾大臣稍示不安,即遭到锁项的惩罚。沐敬见皇帝在接见众将时勉强装出强直的样子,可一退回寝账,就忍不住剧烈的咳嗽,浑身颤抖,显出不能久持的馁态,他内心非常焦急。
  沐敬和太监马云(他是内官监排名第一的太监)、御马监少监海寿等人商议,说:“大学士杨荣、金幼孜都不敢谏,我等是内臣,扈驾从征,不可不谏。不谏非亲臣忠诚之义。”
  虽然马云、海寿等人都是潜邸出身,从与皇帝的老关系来说,比沐敬更亲近,但他们都很犹豫,生怕多嘴,惹恼了皇帝。海寿就说:“万岁爷圣明,自有主张,何须我等置喙——况且,圣意难测啊!”
  沐敬见他们都不敢说话,就自己一个人跑去,跪求朱棣退兵。朱棣大怒,骂道:“反蛮敢尔!你是要造反不成!”孰知沐太监竟是一位强项令,他把气忍了忍,吞了吞,居然仰起脸,徐徐应道:“不知谁是反蛮?”
  这阉官生了几个胆,竟敢顶嘴,揭“造反大王”的老底儿,这还了得!朱棣盛怒之下,命左右速将沐敬绑了,推出辕门砍头。沐敬被捆作一只大号的粽子,仍然呶呶不休,言之不已。
  沐敬言语不逊,碰到疯狂的病虎的牙口上,还不“齑粉万死难赎”吗?可朱棣竟然回心转意了,不仅教人给沐敬解缚松绑,还感叹道:“若我家养人皆如此,何忧不治!”
  沐敬骂皇帝是反贼,居然得以不死,这是何故呢?姜清在《姜氏秘史》中说:“(沐)敬亦与谋者也。”揭秘说,沐敬是当初建文宫里暗暗给朱棣透露情报的无间道,朱棣因忆起他的功劳,才饶了他一命。
  《明经世文编》里收有沐敬小传,讲的就是这件故事。传记说沐敬“建文时入禁中,貌魁伟,敢慷慨直言。”沐太监对篡逆者敢直言、真慷慨,我们已领教了,然则他在建文时,是不是也一般无二的“慷慨直言”呢?

  日期:2013-11-28 23:50:33
  第一章 明代第一个“大太监”黄俨 
  五 “采花”天使(1)
  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披上龙袍,登上了魂牵梦绕已久的金銮宝殿。燕王阖府搬家到了南京,原王府承奉司承奉正黄俨,也随他主子升了一级,坐上了司礼监太监的宝座。
  要说宝座,此时的司礼监还算不上“第一宝座”。虽然司礼监掌管着御前奏札卷册文档,当皇帝在内廷处理政务时,帮办一些笔墨文书,算是“近御”的阉秀才,但若论洪武、永乐年间的内府第一大署(衙署之署),内官监仍是当然不让。
  或者这么说,宣德以前的内府“二十四衙门”,权力最重的,还是全面掌管内府庶政的内官监,宦官中权位最重的是内官监太监,相当于外朝的中书省;而司礼监由于在御前行走办事,帮助皇上处理机密文书,并掌管一些对内监督的职责,相当于在大内当值的秘书省和内御史台。
  黄俨出任司礼监太监,显示了他作为皇帝最为亲近的内臣的地位。
  皇帝的亲信,往往都有一个别号:佞幸!黄俨的身份,在本质上正是一位佞幸。不幸的是,古人一说起佞幸,还有一顶帽子的添头:小人!

  佞幸=小人
  这是一个简单的公式。在中国古代和现代,这类异常简单而好用的公式,多得很咧!其运算的结果就是历史人物的粗放式归类:红的红,黑的黑,界限分明,永远掺合不到一起去——所谓“眼里不揉沙子”,还都是终身制。譬如好汉杨子荣,就是落在匪窝里,也是风纪扣紧扣、胸脯子挺拔如松,二十四响盒子炮打得比座山雕都响亮!
  此话长矣,且观“明宫揭秘”系列之三:《明宫小人传》,此处先打住,还说那黄俨黄太监,说他是永乐朝的佞幸兼小人,倒不冤枉他。
  佞幸既然是皇帝耳鬓厮磨、两小无猜的好朋友,经常促膝长谈,同榻而眠,他们与皇帝最交心了,差不多等于皇帝的男性闺蜜(可不一定是基友)。自然皇帝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心事,就要托好朋友来办。
  大家试想,你与亲密好友在一起欢聚时,只见满桌佳肴,香烟缭绕,觥筹相错,呼卢喝雉,你会谈家国之事吗?喷着酒气的嘴里,最喜欢谈的就是女人了。孔子说:食色,性也。两样儿算是凑齐了。
  朱棣在后宫炼完丹,一股阳气上升,无论怎么推拿,都回不到丹田里去,自然而然地,便“阳举”了。黄俨侍奉在他身边,见龙裤突然隆起一大块,嘿嘿笑道:“万岁爷在想一个叫春的地方了吧?”君臣相得,只在意会,朱棣大笑起来。
  黄俨就跟朱棣讲:“想前代元朝时,后宫佳丽,多为三韩女子,最得元帝之宠了。就是太祖爷爷,灭了元朝,也颇喜韩风。万岁爷您晓得的,太祖爷的后宫庶妃中,朝鲜女孩不少,多是国色天香,比中原女子相比,别有一番风味。”
  “别有风味?”朱棣笑得更厉害了。“老黄,你晓得那是什么味?”
  “奴才打个比方,”黄俨在朱棣面前说话,并无太多顾忌,向来是古代忠臣的直言派头,区别是他越“直”,皇帝越喜。“好比宫里吃的肉,都是尚膳监供应的,上林苑里猪羊遍野,京郊民户代养的也非常多。万岁爷为何还要亲自出猎,打几头野味呢?难道是宫里的肉不够吃吗?”
  “他妈的,刁奴才!”朱棣一抬手,把黄俨头上戴的真青绉纱圆帽打歪到一边。“你敢说妃主子是猪羊?”
  “话糙理不糙。”老黄俨嘿嘿笑着,将帽儿扶正。“万岁爷您说野味好吃不好吃吧?”
  “好吃!你娘的让我去朝鲜打野味?”朱棣和黄俨说话,三句话必带一脏字,这是他俩的亲热劲。
  “万圣至尊,岂可行此等之事?朝鲜那下国,又岂是天子重足所能轻践的?”黄俨谄笑道,“奴才愿做皇上行猎之犬,皇上只管——射,奴才替皇上去把野味叼回来。”
  “娘的,老子现在就拉满了弓,急得要射不行!”朱棣把裆间山峰一指道。他的毒气上来了,一时是难下去了,非得找个地儿喷出来不可。

  “那您家味儿先吃着,奴才立马起身,去帮你找野味。”黄俨说时,把所穿曳撒前摆一撩,他感觉那底下很空虚,自从他幼时失去了它,从此以后,就是地球一万年剧烈的造山运动,也无法再拱起一座新的雄丘。这令他沮丧,却不妨碍他以此间乐事取幸于阳气升腾的皇帝。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