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蒙元历史——孛儿只斤氏的兴衰史》
第1节

作者: 烟雨江南ABC2013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上卷 蒙古建国
  前言
  我的思绪在波动着:
  美丽的斡难河,在她缓缓流淌之余,将那一份远古的宁静透过马头琴悠扬的乐声,从那遥远的北方,渐渐地传到了这柔情的烟雨江南之地。对于这份远古的忧思,漠北与江南在我绵柔的思绪里,已是南北贯穿。
  不管岁月怎么变迁,我始终相信,总有人会记住曾经所发生过的一切,即使它已经被时间所尘封,但只要四季不断,这曾经的一切便会呈现在镜子上面。——这就是历史!
  在写此文之前,我得先向大英雄‘成吉思汗’致敬,正是因为他无穷的魅力,使得几百年后的我依然对他神往。无边的蒙古大草原,清澈的斡难河,有着他熟悉的身影。曾经的跃马扬鞭,弯弓射雕,草原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他的足迹。
  当漠北的风雪,在北国的上空飘扬的时候,曾经嘶叫的战马,蒙古勇士们的呐喊声却已经在这片荒凉中沉寂。一幅幅画面,一张张脸庞,虽然在历史的变迁中早已变成尘埃;但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却依旧在守卫着这片荣誉的土地。
  战争的灾难时巨大的,但是四分五裂的各自为营,将是强者永远蹂躏的对象。一个国家与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家庭是否强大,关键是看它的内部是否团结。蒙古草原的统一,无疑告诉了我们这一强大的真理。
  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版图最大的,军队最彪悍的;蒙古帝国若说自己是第二,那么敢于说自己是第一的朝代,在我目前看来还没有。

  成吉思汗早已住在他的地下王宫了,但他的名字却永久的响彻在草原之上。
  谨以此文,向伟大的成吉思汗致敬!
  日期:2013-10-10 21:58:43
  第一章 狼鹿传说
  匈奴人带着忧伤离开了北方的那一片青草幽幽的大草原,单于的马在不停地回头留恋,只是寒风的凛冽,刀剑的冷峻,使得他们再也无法在此生存下去。然而上天并非绝情到底,匈奴人的种子并非就此在草原上灭绝。
  事情的由来当从头说起:

  很久很久以前,中国北方的森林里居住着一群人,他们从事着捕鱼、狩猎等生产生活方式(其实就是茹毛饮血的原始生活);后来经过岁月漫长的变迁,这些人陆续地从森林中走了出来,他们来到了一片宽阔无垠的大草原之上;也不知道从哪里抓来了一批马、牛、羊、驴等,在吃不完的情况下,从而以放牧的形式代替了原来在森林中的捕鱼、狩猎等生产生活方式。而这些古代北方先民,也就成了后来草原牧民的祖先。

  说到草原,我们就不得不谈谈铁木真这个昔日弯弓射雕的大英雄。铁木真,我相信有很多人都听说过这个名字,不错,他就是征服与统一蒙古草原各部落的成吉思汗。这位曾经令蒙古草原诸部落和西亚各汗国,以及东欧诸多国家都闻风丧胆的大英雄,后人究竟对他有多少了解呢?在这里恳请读者朋友们,允许我以一个普通人的视野与思维方式,来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他,一起坐上时光之车去穿越到那几百年前的蒙古草原之上。

  民族的由来:
  蒙古这个民族原本是东胡系鲜卑同族中的一个小部落,换言之,也就是鲜卑族中的一个分支。这些人在唐朝的时候就住在额尔古纳河下游南峻岭的丛林之中。《旧唐书?北狄传》上记载,称其为蒙兀室韦。到了五代辽宋金时期则又译作韈劫子、梅古悉、谟葛失、毛割石、毛揭室、萌古子、蒙国斯、蒙古斯、蒙古里、盲骨子、朦骨等名;直到元朝建国时才被汉语译为蒙古,为后人一直沿用到今天。蒙古一词在蒙语中被译过来为“孱弱,淳朴”的意思。这就是我先前所说的他们是居住在丛林之中的鲜卑族分支(躲在森林中匈奴人的后裔)有关,而这一含义也正与最早的时候,他们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情形相符合,因为其当初部落群体是非常弱小的。由此可见,笔者悟出了一个道理: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乃至国家,弱小的一般都比较淳朴,强大的都比较蛮横,君不见M国便是如此,四处欺负弱小。

  鲜卑人自己是没有文字的,当然了他们也无法将自己民族的兴衰所记录下来留给后人;虽然有着慕容复(金庸小说《天龙八部》中的一大猛人)的复国热情,但是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里,鲜卑人便如同细沙一般被席卷而去;但是,正是由于那一群人的弱小与淳朴,却安然无恙地生存与发展了下来。
  匈奴人逃走了,鲜卑人也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日期:2013-10-10 21:59:09
  中国北方的这片最大的草原暂时没有了战争与厮杀,放眼望去,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天空下的大草原也是一片青草幽幽;天空中鸟儿自由自在的飞翔,草原上有欢快奔驰的野马,慢悠悠散步的野毛驴和低头吃草的野牛,野羊等其它一切动物,这样的场面看起来显得是多么的和谐。美丽的环境和景色不仅吸引着动物们,它同时也吸引着人们对它的向往。

  然而,有一天有一个名叫孛儿赤帖那的人,带领着他的妻子豁埃马阑勒从呼伦湖(位于今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的北岸渡了过来,并且在鄂伦河的源头肯特山一带搭起了帐篷住下。后来他们生下了自己的儿子巴塔赤罕。在这里我要特别地解释下孛儿赤帖那和豁埃马阑勒在蒙语中的含义:在蒙语中它们作为‘苍色狼’与‘白鹿’的意思。换言之,也就是说蒙古人的祖先原来是一只狼和一只鹿。有读者朋友,对此便不甚理解了,说:狼与鹿,前者食肉后者吃草,这两种习性和食性完全不同的两种动物,怎么会结合在一起了呢?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换着当下某电视台节目的贯口叫着,‘这一锤子抡到点子上了’。且莫急,待我细细道来。据《蒙古秘史》记载,开篇便讲述“苍狼,白鹿”是成吉思汗先祖的这个故事。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与传说,但通过这个故事却反映了成吉思汗先祖,对过去狩猎时代观念的传承,以及后来进入到草原游牧时代思维观念上的一种转变。很显然,在这里狼与鹿其实就是蒙古先民们的图腾,这就好比我们汉人说自己是龙的传人一般。那么关于狼与鹿它们之间究竟是怎么就相爱了呢?有一句歌词写的好:“狼爱上羊,爱的疯狂,它们一起相伴闯天涯”。狼既然能够如此不顾世俗的眼光和羊相爱了,那么它也有可能爱上鹿和其它一些食草动物。写到这里,我为狼的行为所感动,不像现在社会,男女双方谈婚论嫁还要看对方的出生与门第如何。

  在这里定居下来之后,他们生下了很多孩子(狼崽子与鹿崽子,姑且这么认为);不知过了多久,他们也因老迈相继去世,而他们的后代却在这里不断地发展壮大,于是由他们的后代而形成了后来蒙古草原上各个大小不同的部落。当然了,这些部落中有的还沿袭着之前在森林中的狩猎方式来生活;有的部落则把所捕获来的不同动物,如:野马、野牛、野羊等一时都吃不完的动物给驯养了起来。于是,这些部落间就形成了半狩猎半游牧的生产生活方式,知道最后转化为专门以驯养为主的纯放牧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都知道,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逐水草而居的,那么也就是说他们要不断地更换位置与迁徙(主要还是要看水草的供给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