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在哪里:科学解释活见鬼,鬼打墙,鬼屋,天眼,笔仙等等灵异》
第11节

作者: 南度南度
收藏本书TXT下载
  但是,研究者们也发现,藏族是一个有着记忆传统的民族。史书上记载,佛教传入西藏以后,西藏本土的苯教受到排挤,有些苯教僧人通过师徒口耳相传的方式将苯教经典保存。在藏文还没有普遍使用的情况下,在偏远的牧区,《格萨尔》也只能依靠记忆来传承。
  能说唱《格萨尔》的人,其在记忆方面确实有非同一般之处。如去年在玉树地震中遇难的“神授”艺人土登迥乃,就不仅会说《格萨尔》,还会说《水浒传》等。而能将《格萨尔》里上千人名记得一清二楚的玉梅,却又很难记住周围人的名字,显示出记忆的某种专注。

  美国的有关研究认为,人类大脑如果开发得好,可以记忆一个图书馆的资料。杨恩洪教授认为,《格萨尔》艺人有可能是在格萨尔这一知识领域开发得比较好,因而能记忆更多的知识。当然,这需要艺人本身对《格萨尔》的兴趣。如玉梅,在父亲说唱《格萨尔》时,她听得很专注,而她姐姐在一旁睡大觉,因此她姐姐就没有成为艺人。

  此外,杨恩洪教授认为,《格萨尔》艺人是有他们独特的记忆方式的。我们当代人一般依靠纸笔、靠逻辑思维、靠某种上下左右的顺序来记忆,但艺人靠的是录像记忆,像桑珠说唱故事的时候,把眼睛微微地闭上,大脑当中就出现了史诗征战的场面。主人公在什么位置,他骑着什么马,说什么话,对手又是什么,他就根据图像来记忆。一遍遍的说唱,又强化了他们这方面的记忆。

  另一方面,《格萨尔》艺人又是具有强烈语言表达能力的人。坚赞才让教授认为,艺人们在说唱《格萨尔》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现场有很大的即兴发挥空间。如果听的人多、场面热烈,会激发艺人的表演热情,他(她)会说唱得更生动、更滔滔不绝;反之,他(她)会讲得简略。
  女艺人玉梅26岁时被录用为国家干部,到西藏社科院录制《格萨尔》,但是她的说唱本领却慢慢丧失了。有的人认为她的本领被“神”拿走了,研究者则普遍认为,正是她脱离了民间的说唱环境,没有了听众,而只能对着录音机录音,才使她有关《格萨尔》的记忆退化了,说唱表达的能力丧失了。
  4、未有定论的 “神授”之说
  关于“神授”,世界格萨尔学界仍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这只是艺人为了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而杜撰的;有人认为这是艺人不明白为什么会产生创作冲动,就真心地认为是神的意愿;当然,也有人认为确实是“神授”……
  不过,这其中确实有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并不太认可“神授”说法的坚赞才让教授,也谈到调查中在治多县见到一位30多岁的男艺人,只要燃起桑烟,在香烟缭绕中他就好像不是他自个儿了,眼珠转动,如神附体一般开始滔滔不绝地讲《格萨尔》。
  也有人声称,亲眼见过有的《格萨尔》艺人在说唱前进行某种仪式,一旦进入说唱状态就停不下来,别人强行中断后艺人会出现昏厥等奇怪症状。
  从理论上说,人类大脑的储藏量是惊人的,即便记下篇幅浩大的《格萨尔》,也只是占据了大脑的一小部分。但实际生活中,却有一些艺人的奇特经历无法解释。在没有定论之前,目前的各种观点还都只能认为是假说。
  日期:2013-01-04 08:45:00

  关于“神授”,世界格萨尔学界仍有各种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这只是艺人为了抬高自
  己的社会地位而杜撰的;有人认为这是艺人不明白为什么会产生创作冲动,就真心地认为
  是神的意愿;当然,也有人认为确实是“神授”……
  不过,这其中确实有一些难以解释的现象。并不太认可“神授”说法的坚赞才让教授,也谈到调查中在治多县见到一位30 多岁的男艺人,只要燃起桑烟,在香烟缭绕中他就好像不是他自个儿了,眼珠转动,如神附体一般开始滔滔不绝地讲《格萨尔》。
  也有人声称,亲眼见过有的《格萨尔》艺人在说唱前进行某种仪式,一旦进入说唱状态就停不下来,别人强行中断后艺人会出现昏厥等奇怪症状。

  日期:2013-01-04 08:49:00
  藏语称圆光者为扎堪, 是指占卜或巫师。相传圆光者可以借助咒语, 通过铜镜或拇指看到被占卜者想要了解的一切。所谓的圆光艺人的史诗说唱艺人的史诗说唱方法, 几乎与圆光者一致。他们同样以目视铜镜、空纸、手指、纯净之水等发光的东西来说唱史诗, 表面上给人一种他们有一双“特别的眼睛”之感觉。艺人目视铜镜等发光的东西来说唱史诗的方法, 完全是一种模仿民间圆光者的占卜法而得来的习惯成自然的个人习惯。这与一般常人在进行一种思考时, 往往有一种无法改变的习惯是毫无两样的。是便于更好地集中精力, 更好地回忆所想之事而采取的一种手段而己。

  概而言之, 真正意义上的史诗说唱艺人之“奇”
  ,既不是因天棒的威力而一夜间之梦所结硕果, 也不是他们有超乎寻常的本事或独具“ 慧眼”而发现卷峡浩繁的史诗, 而这一切都是艺人们付出巨大劳动、勤奋好学的结果。他们之所以成为一名史诗说唱艺人,同样走过了常人必须走的, 由少至多, 由浅至深, 由生疏至熟练, 由简至繁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他们不是人们所想象的三头六臂之人, 不是神的代言者。但同时要肯定的是, 艺人们是史诗之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 是世人引以骄傲的极赋智慧的, 吃苦耐劳的平凡又伟大的人民艺术家。

  日期:2013-01-04 09:59:00
  以上是各学者的观点。
  我的观点是:神授艺人有的是无意的,有的是有意的。
  所谓无意的,就是他们从小受到了格萨尔说唱的影响,比如每天听大人们在说。后来成为神授艺人的人都有过这种经历,这在上面已经提到过。而这种记忆据现在的研究,全部记录在大脑里,成为潜性记忆,只不过是难于提取而已。然后在适当的刺激下,比如某种疾病或者其他大脑异常,某些记忆会被唤醒,结果出现所谓神授假象。后面我会有个案例重点讨论年幼时的记忆会带来何等令人惊奇的效果。

  至于有意为之,则是在偷偷练习的情况下学会,然后故作神秘,部分落后地区没有别的办法出人头地,神授可是一个重要的途径。就像范进中举一样。
  日期:2013-01-04 10:17:00
  二,阴阳眼
  ★★★★★★★★
  2007年我十六岁,夏天跟几个朋友去凤凰山写生。结果发生了意外,我从山腰失足滑落,幸好身后背着画架卡在石头上,我紧紧抓住一棵岩缝里的小松树,身体悬空,在等人救我的时候出现了幻觉,我感觉手中抓着的小松树慢慢变得柔软,像变成了一只手绕住了我的手臂,我甚至能感觉到它的体温,很温暖的样子。

  后来我顺利脱险,但那棵小松树却从岩缝里脱落到山谷里去了。当时没多想,只是感到自己命不该绝,当晚回到宾馆,我开始上吐下泄,持续发烧。同行的姐妹给我喂了药,说我是惊吓过度,让我好好休息,
  于是我很早就睡了,第二天就动身回家了,在回家的火车上我一直处于半睡半醒状态,默默观察着周围的一切。恍惚中我看到座位间的小桌子上坐着一个晃着腿的小男孩在冲我笑。声音像银铃一样,
  很清脆,很空灵,又很真实,然后他走到我身边,把手放在我手上,慢慢握住。我当时浑身神经都绷的很紧,默默感受着他的小手,很熟悉的感觉,柔软有温度,于是我突然想到了遇难时的那棵小松树。
  刹那间我肯定,男孩就是那小松树,现在还在保护着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