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的一千种活法——写给我九岁女儿看的历史》
第24节

作者: 流浪猫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0-15 08:04:22
  ◎ 〇 正直的力量——汲黯的故事
  武帝是个很牛的人没错,他的一生,把匈奴打到远徙,年轻的时候,敢亲自跟熊啊野猪搏斗,他有没有怕的什么呢?
  答案是有的!是他手下的一个大臣,名字叫汲黯。怎么个怕法呢?
  有点像我们看到一个很严厉的老师,还没等他到面前,就开始心里嘀咕我有没有什么地方做错了,甚至连衣服都检查一遍,唯恐惹老师发火。

  武帝对汲黯就是这样的。有一次武帝在陈列兵器的帐中坐着,汲黯前来奏事。武帝没戴帽子,远远看见了汲黯,急急忙忙躲到帐子后面去,叫人去同意汲黯所奏的事。
  那时候,大将军卫青由于征伐匈奴的功劳,地位尊崇,没人可比,但是武帝就算在马桶上坐着,也会召见他,没有心理负担。
  丞相公孙弘之流,武帝会尊重一些,但是空闲的时候召见,有的时候也会不戴帽子。
  但是对于汲黯,武帝是不戴帽子,端正衣冠就不敢见他。汲黯所受的尊重和礼敬就是这个样子。

  日期:2014-10-15 08:04:59
  汲黯是怎样一个人呢?为什么会让武帝这么既怕又敬呢?我们从汲黯还没有这么高地位的时候说起。
  那时候汲黯只是一个谒者,就是皇帝周围传达命令的近侍,周围的人因为他很严肃,都很怕他。
  东越的部落互相攻击,武帝派汲黯去视察。汲黯走到半路就回来了,回报说:“越人相互攻击,是他们的习俗使然,正常的,不足以劳动天子派使节前去查看。”
  河内地方失火,延绵烧了一千多家,武帝又派汲黯前去视察。汲黯回来以后,禀报说:“百姓不慎失火,烧了屋子,屋子比邻烧了下去,不足以让陛下为之担忧。倒是我经过河南的时候,发现河南的穷人遭受了水灾和旱灾的有一万多家,有的甚至到了父子相食的悲惨地步。我借这次出使的机会,用陛下的符节,发放了官仓的粮食赈济。现在归还符节,我请求领受假传圣旨的惩罚”

  说是这样说,但是你看他,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一点也不怕武帝给他什么惩罚,就算给他惩罚他下次遇到同样情况还是会这样做。汲黯就是这种人。
  武帝也是这样想的,不但没惩罚他,反而很赏识他,赦免了他的罪。
  日期:2014-10-15 08:05:32
  后来汲黯做了东海太守,治理百姓的时候讲究清静无为,官府不要那么多事,扰乱百姓。他选择官吏非常谨慎,一旦选定了就放手任用,而且只关注大体如何,不苛求细枝末节。

  所以他虽然身体多病,经常躺在内室出不了门,过了一年多,东海郡却治理得很好,百姓都交口称赞汲黯是个好官。
  他可以算是老子所说:“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及其无为,则无不治”的一个注解了,意思就是说:“民众难以治理,都是因为统治者总想着做点什么。如果他们能够不扰乱百姓,百姓就很好治理了。”
  武帝听说了以后,就召汲黯入朝,让他担任主爵都尉。俗话说三公九卿,是高官的代名词。这个官职,地位就和九卿相同,可见是相当受重用了。
  汲黯在这个位置上,依然和做东海太守的时候一样,主张清静无为,从大的方向引导,不拘泥于细枝末节的条文。
  日期:2014-10-15 08:06:08
  汲黯这个人的为人,性情倨傲,不怎么在乎礼数,对自己要求严格,也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有过失就会当面指出来,也不管这样会让人难堪。

  比如说武帝那时候有个口头禅,喜欢说:“我想要怎样怎样。”
  汲黯说:“陛下心里有这么多欲望,外面上却做出施行仁政的样子,还想把天下治理得像尧舜那么好吗?”
  这话重重击中了武帝,他确实是一心想做个好皇帝,在史上留下像尧舜那样的名声,这是他的优点,至少他有心好好治理国家,不像有些人,只求统治不被推翻就行了。
  但是他也的确欲望很多,不像文帝那样能够克制自己,比如说征了那么多土地开上林苑。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被汲黯一眼就看出来了,而且毫不留情的指了出来。
  所以武帝被汲黯一句话说的哑口无言,一怒之下,宣布退朝。大臣们都很担心汲黯的安危,担心武帝一生气之下把汲黯给斩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