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描写上海钢贸业兴衰的纪实性长篇小说:浪奔浪流》
第11节

作者: 水哥shuige
收藏本书TXT下载

  按照陈建飞最初的设想,只要抓住买卖的两端,中间就一定有商机。可是在没有任何资源的前提下,要想抓着石材生意的两端,谈何容易?
  他想了一下,自己来上海已经一个多月了,活动的范围都是集中在郊区附近。上海的郊区分布大大小小的石材加工厂,属于卖方市场。建筑工地才是买方市场,而工地一般都集中在市中心黄金地段。

  陈建飞来了这么久,上海市区可是一次还没去过。为了摸清买方市场,他决定第二天往市区方向试试看。几天下来,跑了不少地方,一个工地都没进去过,却被上海一些著名的景点所吸引。他想深度了解上海,于是按地图的坐标一个个地方找过去,什么外滩,南京路,淮海路,徐家汇,城隍庙,一个不拉。这些旅游景点,只是为了散散心,与生意没有半毛钱关系。
  跑石材生意要找建筑工地。那些外面搭脚手架,拉着网布的都是建筑工地。但他不了解行情,有些心虚,所以几次来到建筑工地门口,就是不敢走进去。
  在那些建筑门口,他的内心几经挣扎。如果就这样冒冒失失冲进去,跟人家谈什么呢?他什么都不懂,肯定一问三不知。这个时候的陈建飞根本不晓得石材生意应该怎么操作?所以,有几次到工地门口溜达了一圈,又倒了回来。
  日期:2014-10-08 14:12:40
  连续几天,他来来回回跑了不少地方,虽然跑不到什么生意,却把自信心找回来了。人一旦找回信心,心情也舒畅了许多,暂时忘记烦恼。
  但话又说回来,此时陈建飞已经身无分文。如果再没有起色的话,生活都成问题。他很清楚靠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显然不行,除非找到一家石材公司愿意接收。
  可是,他到哪里去找用人单位呢?
  想请吴新民帮忙介绍嘛,又觉得不大现实。因为吴新民属于钢贸行业,跟市场行业搭不上边,认识的人大概除了钢贸老板,还是钢贸老板。

  这天,陈建飞跟往常一样蹬着自行车走街串巷,路经中山北路武夷路口时,正巧看见长宁区人才交流中心的牌子。他特意停在门口看了看,突然灵光一现便走了进去。
  走进人才市场大厅,发现大厅人头攒动,大量的应聘人员手拿应聘资料来回穿梭。人才市场有几十家用人单位,涉及各行各业,职位条件罗列详细。心想人才市场倒是一个找工作的机会,不如进去碰碰运气,如果能找一个业务员的工作,总比现在没有工作强。
  他兜了一遍,除了少数几家单位招聘业务员之外,剩下的职位都是经理级的。招聘业务员的单位有家具公司,服装公司和电子公司。尽管这些单位都不是他理想中的单位,也不是他想进就能进的。这些用人单位的摊位前面早就人满为患,想挤都很难挤得进去。他在应聘的人群中挤过来挤过去,好不容易找一家位子稍空的家具公司。陈建飞递上简历正要说点什么,家具公司的人事部门接过陈建飞的简历一看,是兴业大学土壤农化专业,只是摇了摇头,一句话没说,就将简历直接退还给他。

  日期:2014-10-08 14:13:01
  他哪里甘心?又找了一家服装公司面试。结果都让他大失所望。他想不通这些用人单位到底要招聘什么样子的人。难道他一个大专生连应聘普通业务员都够不上资格?你不是招聘业务员吧,还要看什么专业?专科还看不上,难道业务员还要本科文凭?他没搞懂,九十年代末,国家对大学生不再统筹安排,而是设立人才市场,应届生和用人单位就在人才交流市场进行双向交流。大量的应届毕业生涌向人才交流市场,可是用人单位毕竟岗位有限,一下子满足不了需求。人才市场僧多粥少,而且越来越严重,就连业务员也要求本科学历,而上海本科学历的应聘人员一抓一大把。他只有大专文凭,再说他的专业完全不靠谱,在这里根本没人理。

  接下来他又谈了几家用工单位,结果都是一样。客气一点的说:“同学,你的专业不适合我们,你到别家试试看吧。”不客气的,跟他一句废话也没有,直接就把简历给扔了出来。

  他想想自己真可笑,放弃无忧无虑的工作,跑到上海来碰钉子,不是自讨苦吃是什么?看来他要在上海这个人才云集的地方混口饭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信心满满的他,碰了一鼻子灰,一腔热血降到冰点。他开始怀疑自己来上海根本就是一个错。但是既然来了就不能半途而废,理智告诉他路总是人走出来的,没有一个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何况他单枪匹马闯上海。走出人才交流中心,他得出一个结论:外地人想在上海立足,除非自己当老板。

  日期:2014-10-08 14:52:41
  《浪奔浪流》一(10)
  九十年代末,上海大规模发展建设,到处都是基建项目。只要你敢来上海,就不怕没生意做。
  大规模建设必然带动建材市场的繁荣,像吴新民这种规模的经营部遍地开花。这个小型的建材门市部生意虽然有得做,但每一单生意的金额都不大。
  吴新民做的是门面生意,要说批发的话也是少量的批发,主要还是零售。有时候,为了做一单零售生意,专门派一个小工,用人力车送货上门,不管路途多远,哪怕是一根钢筋。
  吴新民公司的股份结构,除了亲戚,就是亲戚的亲戚。股东既出资也参与经营,这是福建人在上海做钢贸生意的共性。这样做,既有好处,同样也有坏处。好处是大家都是股东,有主人翁精神,即便遇到经营困难,也毫无怨言,一开始可能相安无事,时间一长,就各人打各人的小算盘。
  吴新民对外是公司经理,负责接待业务,送货和采购交与其他股东。亲戚合伙有事好商量,出钱不论多少,工作分工不同。分工根据各人能力,各尽所能,一旦形成共识,都能各司其责,各尽其职。吴新民的股东一开始还算齐心,时间长了,就各怀鬼胎,各自为政。表面上服从吴新民的管理,暗地里相互较劲,有的偷懒,有的怠工,有的还偷偷干起私活。
  吴新民烦透了这些人,都是亲戚,说多了没意思,一年之后却萌生了退股的念头。但考虑到目前生意还过得去,就暂时打消了这个念头。
  中环公司的单子当初急的不得了,说好一个月之内全部供完,结果只送了第一批货就停下来,也不见王有才来催货,心想对方会不会不要货了?如果真是这样,那原来的大合同就只是完成一小半,到头来让他空欢喜一场。好在第一批材料货款两清。既然对方不急,他只好耐心等待。
  日期:2014-10-08 14:56:54

  这天下午,吴新民刚刚打完一个电话,又想起一件事,于是问坐在他对面的老汤:“魏小良还没回来吗?”
  老汤的年纪比他大不了几岁,但一副劳苦大众的样子,做事不紧不慢。他跟吴新民的关系比较微妙,表面上好像一团和气,却暗地里较劲。
  老汤跟魏小良虽然都是股东,但他们不是一路人,他经常在背后数落魏小良的不是。他见吴新民问话,没好气地说:“他还没有回来。谁知道干什么去了?说不定拐到哪里去玩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