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枭雄之刘备(一部屌丝逆袭的成功史,这才是历史的真相)》
第41节

作者: 重生之魂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按照常理,曹操率大军进攻荆州,刘琮不战而降刘备仓皇逃跑,这样算来曹操不仅没有战争损耗反倒因为兼并荆州部队后实力倍增。就算五千虎豹骑在与刘备部队作战时有损耗,那也是九牛一毛,曹操的主战部队还都在后面呢。

  如果不出意外,江东孙权的朝堂上听闻消息,早就已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乱转了,每个人都害怕曹操大军挟胜利之势一鼓作气进攻江东。毕竟曹操辛辛苦苦训练的水军准备用来打荆州,结果还没出手呢就白捡了个荆州。
  下一步怎么办呢,既然来都来了,顺路打一下江东让士兵们练练手吧!
  话说孙权那边,曹操大军临境,虽然主要目的是打荆州,捎带又打了打刘备。但是江东不可能不派出探子时刻探听消息,了解关注曹操大军的下一步动向。他们事前能够探听刘表已死曹操要打荆州,就不会不注意曹操部队的下一步动向。
  因而,江东君臣都在讨论一旦曹军攻来,自己到底应该是抵抗曹军还是投降曹军。这时候,出使荆州的鲁肃回来了。
  鲁肃本来是想让荆州在刘备的协调统一下抗击曹操,为他们江东抵挡曹操的第一批冲击波,就算刘备他们不低曹操失败了,至少也可以消耗一下曹操的有生力量。能够想到这些的,才能够在国家智囊团立足,才算一个合格的军事家。
  但是让鲁肃意外的是荆州新主刘琮一个“不抵抗”政策破坏了他的全盘计划,并且因为刘琮对刘备隐瞒了消息,导致刘备撤退不及在当阳被曹操追上大打一顿。
  曹操主力还没用上,就已经大获全胜了。

  这时候,刘备斜渡汉水遇上了关羽的船队,之后又在汉水对岸遇到刘琦率部队来支援,他们一起前往刘琦的根据地江夏郡夏口。
  日期:2014-10-23 19:52:06
  初步估计,鲁肃是在夏口同刘备会面的,而不是战火纷飞的当阳长坂坡战场上。当然,这个问题因为确实没有确凿证据证实,只能留待以后考古学家证实了。
  鲁肃见了刘备以后,自然要劝刘备和他们一起作战。毕竟鲁肃一直考虑的是帮孙权建立帝业,毕竟刘备就算兵力不多但是多一个战友还是好的,何况刘备还可以拉动刘琦一起参战,三方结盟共抗曹操对他们三方都有利。
  十九世纪英国首相帕麦斯顿说过一句话,“A country does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only permanent interests.”翻译过来就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后来成为了英国外交的立国之本。
  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的政治家们就已经把这句话的精髓领悟得清清楚楚了。战国时代的合纵与连横就是典型事例,奔走各国的说客们就是那些出色的政治家。秦国的盟友不断变换(朝秦暮楚这句成语的典故出处),就代表着这句话已经被他们实践运用得滚瓜烂熟了。

  曹操作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一方,刘备、刘琦、孙权他们如果不联合起来,曹操挨个吃掉他们几乎易如反掌。三个弱者联合起来对抗一个强者,每一方都能增加自己存活下来的几率。
  因此《江表传》里记载鲁肃前进到达当阳后,在当阳与刘备展开商讨问刘备准备前往哪里,刘备说想南下到苍梧郡(郡治广信,今广西梧州市)投奔苍梧太守吴巨,鲁肃劝说刘备和孙权并力抵抗曹操,这些事看起来就有点扯了。
  刘备南下本来是准备夺取江陵,取得军械库粮草库以后武装自己的大部队的。假如鲁肃确实在当阳和他会面了,会有两种情况:要是在曹操发动攻击之前,那是刘备撒谎;要是在曹操发动攻击之后,则老婆孩子都顾不上了仓皇逃命的刘备不会有时间和鲁肃会谈。
  三国时代那么多杂乱记载不能留存下来,必然是前人们已经发现这些垃圾记载不值一看。

  诸位,你们明白要想参透三国需要耗死多少脑细胞了吧?何况这些只是一小部分,回头全解三国的《三国大史记》里会有更多更多不可思议的记载。
  我们且再回来,假设鲁肃是在夏口(今湖北武汉市)和刘备刘琦会面商谈的,之后鲁肃回来对孙权复命,而刘备也派遣政治家诸葛亮作为外交官前往江东商谈联盟之事。我不否认诸葛亮的政治才能,毕竟后面会讲到刘备得到诸葛亮后在政治立场上怎么摇身一变取得主动权的。而且前面也说了,很有可能就是诸葛亮在“隆中对”里为刘备策划包装了一个天衣无缝的皇室后裔身份,因此才有那么多荆州民众愿意举家搬迁跟着刘备撤退。

  不过,现在出使江东,诸葛亮其实扮演的不过是战国时代一个说客的身份。(别小看说客,战国时代的所有说客都是一流政治高手,都是出色的政治家。)
  那么,诸葛亮出使江东之事稍停一下,先说鲁肃回去后遇到了什么情况。
  日期:2014-10-23 19:52:32
  鲁肃回去后,江东朝堂上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孙权的智囊团虽然在探讨下一步该怎么办,可惜都比不了鲁肃的见识,而且他们居然大多数人都持和刘琮一样的“不抵抗”政策,即曹操打来就拱手送上江东六郡投降。鲁肃回来的晚,他也明白自己没必要“舌战群儒”说服这一群反对派,所以鲁肃就不发一言保持沉默。(详见《三国志·鲁肃传》“会权得曹公欲东之问,与诸将议,皆劝权迎之,而肃独不言。”这是鲁肃回来后的史料记载。)

  鲁肃不发一言,孙权岂会不知这个为自己规划帝业的“江东诸葛”其实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只不过就像当初规划帝业一样,当着众人的面不好说罢了。
  所以,孙权就假装起来换衣服出去了。
  鲁肃也很默契,立马起身追了出去。在屋檐下,鲁肃追上了孙权,这时候孙权已经急不可耐,立刻上前抓住鲁肃的手说“你想对我说什么?”(权起更衣,肃追於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
  鲁肃回答“刚才我听了大家的意见,他们是要误你一生啊,不能和他们一起讨论大事。现在像我鲁肃这样的可以投降迎接曹操,但是像将军你这样的却不能投降曹操。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迎接曹操投降,曹操会把我送回家乡品评才能,最次也不失当一个低级参谋,平常乘坐牛车带着随从,跟一些是大夫结交,慢慢高升,可能会坐到郡太守州长那样的位置。但是你如果投降曹操,他该怎么安置你呢?希望你早点拿定主意,别听他们胡说。”

  孙权听完后叹息着说“这些人的意见太让我失望了,只有你见识广阔跟我一样,这是老天把你赏赐给我的啊!”
  原文较长,不再转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照《鲁肃传》看一看,只是文言文较难理解,还请对照古汉语字典品味。
  话说江东决策,为什么“鹰派”周瑜没有发言呢?
  很简单,周瑜不在孙权的大本营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
  那这个关键的时候周瑜在哪呢?
  答:周瑜这时候正受命镇守鄱阳(今江西鄱阳县),这个地方离荆州不远,是孙权豫章郡比较靠近荆州江夏郡的一个县。可见,孙权也在时刻关注着荆州的变化。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