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揭秘 明宫100太监秘史》
第41节

作者: 皇帝不称朕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2-10 10:38:02
  第二章 这是一个“太监”繁荣的时代
  二 唯私人大展宏图(4)
  上回讲过洪保,本回讲曾任蓟州镇守、南京守备太监的杨庆——
  杨庆此人,前文提到过,他的养子在永乐二十一年(1423)五月参与谋杀永乐帝的宫廷政变,失败被杀,但杨庆没有受到太多的牵连,很快又在宣德朝威风起来。
  据实录记载,宣德三年(1428)六月,杨庆在京营建私第,少保兼工部尚书吴中拿公家的东西做人情,私自以官木砖瓦相助——连少保大人都要捧他的臭脚,可见杨太监如何贵盛了!
  一天宣宗闲来无事,登上皇城的门楼,遥看京城的风景,忽见一座府邸修建得高大弘壮,便询问左右,那是何人所居。有人趁机下药,向宣宗揭发吴尚书拿官家的建筑材料私赠杨庆这件事。然而天子一怒,却只打送礼的,将吴尚书下狱关了几天,而将纳贿的轻轻放过,杨太监安然无事。
  过了两天,管木厂的内官裴宗汉因为盗卖官木,被下了锦衣卫狱。裴老公眼见大事不妙,急忙出钱讨救兵。他找的谁呢?还是杨庆。大概他平日地白送给杨庆的木材不比吴尚书少。
  杨庆这一段可能正走背字运,裴宗汉的贿金才入门,又被人告发了。宣宗接到民间纪委的揭发信,勃然再怒,立将裴宗汉拿送法司,以“盗官物”的罪名,问了他死罪,可仍是不动杨庆。真不知杨庆是怎样一个妖精,把宣宗迷得——不懂!

  杨庆是郑和的同乡,父名寿奴,在元代做着姚安万户的官。他生于公元1367年,即洪武开国的前一年。在“发始垂髫”之年,“入侍皇宫”。显然,杨庆与郑和、洪保等人一样,也是在明军从元军手里夺取云南的战役中俘获阉割,然后送入明朝宫廷的。这批幼童中的许多人,后来被送到各个藩府,杨庆、郑和来到了北平的燕王府。他因为“谨密志诚”,得到燕王朱棣的赏识,赐名为“庆”。
  我们前面讲了许多太监,原来都只有小名,直到发迹,才得到所赐的大名。
  当靖难军兴后,杨庆“祗奉天戈,克平内难。厥功居多,恩升(都知监)太监”。可见杨庆不仅是朱棣潜邸出身的旧人,也在靖难之役中也立下了军功。
  朱棣登基后,杨庆多次扈驾北征,并奉命镇守京北重镇永平(即后来“九边”之一的蓟州镇)。杨庆在永乐十八年(1420)十二月曾奉命下西洋,出使忽鲁谟厮等国公干;又在第二年年底,会同御史点勘南京并直隶卫府州县仓粮,并为郑和、洪保等太监再度出使海外提供后勤保障。此时朝廷已经迁都北京,杨庆可能承担镇守陪都的使命,管理旧都宫里宫外的事务。足见杨庆是深得皇帝倚信的大太监。

  永乐末年,杨庆因受养子牵连,沉寂了一段时间。宣宗即位后,他这爿冷灶又旺旺地烧起来。宣宗学他祖父,率军出关,号称亲征,在喜峰口外稍稍转了一圈,还不等大部队会齐,就假称祭祖的日子要到了,赶紧溜回关内,而留杨庆与都督任礼率军二万断后。宣德四年(1429),杨庆又受命率领神机营铳手,前往蓟州、永平、山海关等处,会同都督陈景先备御,一切军务必二人“计议而行”。永平,杨庆在永乐年间曾经镇守过,他实为羽翼京北的雄镇“蓟镇”的首任镇守太监。

  (注:明代称火器为“神器”。神机营是京师三大营之一,主要使用当时先进的火器铳炮)
  宣德五年(1430),因为郑和、王景弘要出使海外,宣宗遂命杨庆南下,接任南京守备一职。杨庆于当年三月二十四日抵达南京,但他在路上已经扶病,到四月十九日,病势愈为沉重,已不能视事,七月二十二日便死在南京三山里的私第,时年64岁。
  杨庆死后就葬在城南窑头山,他死时“公卿奔吊,车马盈廊”。太监们的官儿,是越做越大发、越热闹啦——生也如此,死亦如此!
  日期:2014-02-11 11:40:05
  第二章 这是一个“太监”繁荣的时代
  三 西行,北进!(1)

  上文讲了郑和以及他的两位滇南老乡,都是领兵下过西洋,或者为下西洋提供过后勤保障的太监。下西洋走的是海路,还有一位走旱路,往西番藏地那一路去的名太监,此人姓侯名显,初任司礼监少监,《明史》称他“五使绝域,劳绩与郑和亚”。
  侯显出使乌斯藏是在永乐元年四月。说起来,这一趟他完全是帮永乐皇帝朱棣办私活。原来朱棣跟所有中国人一样,也是个出门拜四方的多神教信徒,他既亲近艳羡道家的仙风鹤骨,对佛教的圆融憨态,也基于实用主义的信仰,而有一种亲热的劲儿。如果有一位大师,学通释道,兼修内外,那就更讨好了——而藏僧哈立麻,正是这样一位人物。朱棣听说这位藏传佛教的名僧,不单经念得好,还长于道术,善于幻化,立马兴致勃然,就要派人去请。

  到西藏去可不是好玩寻常的。即便在当代,青藏铁路都开通了,从北京坐火车可以直坐到拉萨,可人们对入藏仍怀有畏难情绪,以致有人才到石家庄,就嚷着喊晕,说起了高原反应!今人尚且如此,更不要说主要依靠马驮人扛的古代了。
  为什么派侯显来承担这一使命呢?除了侯显是朱棣信任的私人,还因为他“有才辨,强力敢任”,是个极有能力的人。当然,哈立麻作为一位博学的活佛,去请他的人就不能寒碜,不能到了人家门口闹笑话,把木鱼儿当鱼,点了要吃;关公门前玩儿刀的,至不济也要有小李飞刀的水平。所以侯显肯定还是一位佛学造诣颇深的教徒。我想他任着掌管内廷礼仪的司礼监少监的职务,可能内府“番经厂”正由他分管,是朱棣在宗教事务上的重要助手。

  好,人选定了,侯显遂于永乐元年初夏出发,陆行数万里,一路向西,道途艰辛不提,关键是他真的把哈立麻大师请来了。三年之后,即永乐四年十二月,侯显陪着哈立麻来到南京。朱棣大喜,命驸马都尉沐昕代他出迎,并亲自在奉天殿接见大师。二人相谈甚欢,就双方关心的心灵世界的重大问题坦诚地交换了意见,皇帝一开心,精神的满足就要靠物质来抵补,遂重重颁赏,赐给哈立麻的仪仗鞍马什器,多用金银装饰,使得这位西方活佛在南京大街上走去,“道路煊赫”。

  哈大师亲自在灵谷寺主持普度大斋,为故去的高皇帝、高皇后(朱元璋两口子)荐福。大师来时,只带来一路风尘,可他在南京把秘经一念,立马儿好事都随来了,什么卿云(祥云)、天花、甘露、甘雨、青鸟、青狮、白象、白鹤及舍利祥光,天天都能看到;还有人奏告朱棣,说听到“梵呗天乐,自空而下”,大约是上帝的仪仗队也降凡了。群臣也会凑趣,上表祝贺,内阁学士胡广等人还联合做了一首名为《圣孝瑞应歌》的诗,大意是说,这些美好的祥瑞一齐呈现,都是被皇帝的孝心感召来的。

  几年前,朱棣不忠不孝,大造其反、大肆屠杀的劣迹,此时都被掩盖在一派浮华的喧嚣中了。
  朱棣心花怒放,马上封哈立麻为“大宝法王西天大善自在佛”(尊号一共33个字,此处省去22个字),令他“领天下释教”,做了“天下”佛教的总头领,颁赐给他的印信和诰书,一如亲王之制。哈立麻的三个徒弟,也都封了大国师,朱棣多次在奉天殿开筵,宴请他们。
  这些好事仿佛一门亲,是谁作成的呢?当然是少监侯显啦。朱棣不忘他的功劳,以其奉使之劳,擢升他为司礼监太监。
  侯显下一次出使,已到永乐十一年。这年春天,他奉命远行到西藏以西的尼八剌(今尼泊尔)、地涌塔二国,召其王来朝。又于永乐十三年夏,率舟师到“去中国绝远”的东印度之地,通榜葛剌诸国——侯显也算偶尔起兴,下了回“西洋”。由此我们看出来,永乐时期的出使太监,并非专主一路,下西洋的下西洋,下番的下番,许多人是既下过西洋,也通过西番,既是岸上猛虎,亦为水中蛟龙,好比郑和,就曾到过西域一带。

  侯显所到的榜葛剌国,其西有一邻国,名沼纳朴儿,经常侵犯榜葛剌,估计是个地区小强。榜葛剌国王便借贡方物,向明朝求救。朱棣爱管这些闲事(尽管地方远,许多事他实在管不着),就于永乐十八年九月,命侯显再使故地,赐沼纳朴儿金币,令其罢兵。不过的势力离印度正如远在天边,那小强的沼纳朴儿国哪识得大明永乐皇帝为何方神圣,辄给他面子?侯显有没有亮剑,给该国一点天-朝颜色看,不得而知。

  宣德二年,侯显再次出使诸番,这回他遍历乌斯藏、必力工瓦、灵藏、思达藏等地(都在今西藏一带)而还。前几次出使,侯显均无战绩可表,而这一次路途不宁,道上遇着了“寇劫”,侯显督率将士力战护宝(永乐中太监出使四方,都是带着重宝的!敢在黄泥岗上一声吼,都是发大财的节奏),“多所斩获”——大概所斩者头颅,所获者首级吧,否则,强盗还有什么可被天-朝将士所获的?侯显回朝后,奏报功绩,录功升赏者四百六十余人,应该战果不小。

  此后,侯显便没了事迹。太监总是这样,常在史书中不明不白就“太监”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