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巫蛮道,一张特别启示把我带入跨越千年的秘术阴谋》
第47节

作者: 嗷嗷高
收藏本书TXT下载
  胖子陈直言不讳地道:“不瞒你们,我曾经到过黄金洞。我虽然有点儿钱,那是比着一般老百姓,真比有钱人,我也不算个啥。这年头谁嫌钱多啊。听说黄金洞里有数不尽的宝藏,我联合几个爱好探险的朋友去了。”
  日期:2014-11-02 21:58:00
  有钱人爱做点儿出格的事,这我也常听说。胖子去之前,是查过资料的。

  夔门有一个神秘的洞口,被人们称为“黄金洞”,因为传说洞内埋藏着很多金银财宝。黄金洞在瞿塘峡南岸的绝壁上,洞上有70多米的悬崖,下有200多米的深谷,绝壁下端有一串“Z”形的石孔,据说是藏宝者留下的遗迹。
  多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着黄金洞内遍地黄金的神奇传说。其中有一位夔州知府生性贪婪,搜刮民脂民膏不说,还觊觎黄金洞里的财宝。于是,他强迫当地一个樵夫引他找到黄金洞洞口,然后自己带着一群侍从进洞寻金觅宝,结果迷失其中,再没回来。
  黄金洞的宝藏,据说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早期垄断了食盐生产,兴盛一时的巴国。二是公元25年,筑起了白帝城,在成都称帝的公孙述。
  黄金洞岩壁上红色的象形文字,图象、线条清晰可见,经专家分析,黄金洞可能是古代巴人的灭绝之地。象形文字表明巴国人在一次战争失败后,扶老携幼合族逃入洞中,走到江边洞口,发现是一条绝路,便用赭石写下了他们的不幸,以传后人,然后全体在洞中殉难,黄金洞遂成一国之墓!
  日期:2014-11-02 21:58:00

  胖子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更认同另一种说法。
  另有一种说法是,巴国是小国,在国力鼎胜时期就料到,小国的强盛很难长久,终会被大国所灭。所以巴国在国力极为强盛时就开始将聚集来的金银珍珠宝运送到黄金洞藏起。这个说法若成立,前面那个扶老携幼进洞,发现是一条绝路,举国殉难的说法自然就不成立。巴人早熟悉黄金洞,怎么会自己被赶上一条绝路?
  事实上前面那个说法,本身就有问题。因为后来进洞的人,发现了很多棺材。既然是逃亡,洞内又怎么会有棺材呢?有带着棺材逃亡的民族吗?
  所以胖子陈认为,巴国人当时的撤退,是有目标的躲藏,并不是盲目逃亡。

  再说公孙述,蜀自古以来就是天府之国,地饶物丰,公孙述在这里盘踞了十几年,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一国之君”,其财产数量不容小觑,他战死以后,蜀地一直流传说公孙述兵败前秘密将数年积蓄的金银珠宝藏在了夔门的一个洞穴里,即今天说的“黄金洞”,以备来日东山再起。
  日期:2014-11-02 22:00:00
  除了前面两种藏宝之说外,还有传言说黄金洞的对岸就是诸葛亮演绎八卦阵、击退吴兵的古战场以及刘备兵败托孤的白帝城,所以洞里可能藏有诸葛亮的兵书和刘备的宝剑等。
  明朝以后,又盛传黄金洞里藏有宋朝名将杨继业的尸骨,洞下那串石孔被说成是杨的部将孟良为盗杨氏遗骨所凿,并且当地有称那石孔为“孟良梯”的。
  胖子陈知道他前面不知道有多少人去过。连中国官方的考古队和专家都进去过。所以他不抱着一进黄金洞就能找到黄金的想法,他认为黄金洞应该另有通途。离现在最近的一次探险资料从侧面验证,胖子陈的猜测是正确的。
  1998年8月25日,在四川奉节探险的中国、英国、爱尔兰三国联合探险队,登上夔门绝壁,决心一定要揭开黄金洞之谜。探险队在对天坑地缝作了再次考察后,决定由中国地质岩溶协会会长朱学隐教授和国际洞穴协会秘书长安迪?伊文思带队,对黄金洞进行探险。
  48岁的地质专家安迪?伊文思,有40年探险经验的英国探险家肯尼?泰勒,SRT(世界上最先进的单绳滑行攀援技术)专职技师、36岁的爱尔兰探险家朱?瓦特,地质学硕士、30岁的中国地质专家张任,从山顶依次滑下行至洞前,他们荡秋千似地贴近山壁,进入石洞。
  日期:2014-11-02 22:00:00

  队员们先探了黄金洞周围的3个小洞,然后爬进黄金洞。约半个小时后,在洞中发现了一堆相互枕藉的尸骨,估计是多人的遗骸,并发现有棺木碎片和四根完好的木棒。又过了半个小时,在洞壁上发现有涂画物,洞内到处都是杂乱无章的古代兵器、家用器皿。
  又过了约莫半个小时,即行进约20米后,队员已走到黄金洞尽头,但却没有找到任何能够证明传说中的宝藏存在的可靠依据,队员们只好将发现的所有东西拍下了照片以便研究。
  如果真像资料上说的,我也认为胖子的想法成立。因为胖子讲的,写明了巴国人是从另一个洞口进来,逃到江边洞口才发现是一条绝路。近代探险的人都是从江边洞口进入,又从江边洞口出来,仅深入洞内20米就已到黄金洞尽头,根本无路可以继续深入。
  这毫无疑问地表明,另一条出口被掩藏了。

  日期:2014-11-02 22:02:00
  所以胖子更加确信,黄金洞里必有宝藏!
  黄金洞里确实有宝藏。而且有一个最主要的宝藏来源,资料上偏偏没有记载。这占了黄金洞最大份量的金银财宝,就和我见过的那个弓腰老头张云雨有关。当然,这是后来才知道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