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说·揭秘 明宫100太监秘史》
第46节

作者: 皇帝不称朕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2-21 20:29:55
  第二章 这是一个“太监”繁荣的时代
  五 厂、卫并行(3)
  前文讲到,朱棣重用纪纲,令其执掌皇帝的私人打手队伍锦衣卫——

  纪纲一朝掌权,便把令来行。先说一个被他害死的正三品大员,浙江按察使周新。
  不久前有一部电视剧,名为《大明按察使》,讲的就是周新断案的故事。周新原名周志新,此人是个能吏,在大理寺任职时,就“以善决狱称”。周新能干,为人却铁面无情,敢于弹劾权贵,外号“冷面寒铁”。他做御史时,京师人甚至以他的名字吓唬哭闹的小孩。
  《明史·周新传》就是这么记载的,令我产生一丝怀疑。
  周新作为监察御史,扫荡权贵,令其噤声寒颤,怎么会在普通民众中造成那么可怕的影响,以致都可以拿他的名字来恐吓小孩儿?周新是如何成为“狼外婆”的?在谈周新之事时,从未有人言及于此。

  那是什么原因呢?
  回头来看史书所记,称周新“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再联系永乐之初那特定的历史背景,我很怀疑,周新在建文帝垮台后,迅速易帜,投靠反王,并成为帮助朱棣斩锄“建文忠臣”的马前卒。也就是说,周新扫荡的“贵戚”,都是建文朝的旧人,他可不敢拿随靖难之役而起的新贵开刀!
  我们知道,朱棣对敌人是毫不留情的,很多人因为过去的旧账,或者对新朝有不佩服的神气,而遭到满门抄斩,每天都有人被推到市集上砍头或凌迟。说不定他们中许多人就是被周新推上死刑台的;恐怕他作为御史,还经常高坐在监斩台上,声色俱厉地抛下斩字令牌。故此给市民留下恐怖的记忆。这就能够解释一个现象,为什么朱棣对周志新这个毫无瓜葛的御史特别欣赏,乃至于不呼其名,止亲热地喊他“新”——周志新为此非常得意,从此便改名为周新。

  周新是从敌对阵营里“起义”的悍将,反手杀人,毫不假情面,所以朱棣对他印象非常之好。没多久,周新就被提升为按察使,来到浙江,成为一方大员。
  周新确实是一位廉能的地方官,他在任上做了不少好事,“当是时,周廉使名闻天下”。
  (注:按察使又俗称为廉使)
  然而这样一位名闻天下的好官,很快就要尝试纪纲之怒锋了。
  日期:2014-02-22 10:23:35
  第二章 这是一个“太监”繁荣的时代
  五 厂、卫并行(4)
  前文讲到,周新由建文之臣转而铁心铁面投靠新主,获得重用,很快就由御史提拔为浙江按察使,但这位新朝的“红贵人”,却得罪了纪纲,丢了性命——
  话说纪纲部下有一个千户来到浙江“缉事”,本来特务来侦缉,是一项秘密行动,可这位老兄却拉大旗作虎皮,借机四下索贿,擅作威福,大发赫人之财。周新知道了,就要拿办他。不料漏了风声,被此人遁去。但事情还未了,过了没多久,周新因为公事,要亲自送公文上京,在京南的涿州,恰又遇到那名千户——可见他还在满世界悠忽着诈财——周新就将他逮捕,寄押在涿州狱里。
  这正不知是千户之祸,还是周新的不幸。那千户被下到涿州狱里,他一亮锦衣卫的名头,差点引发监狱风暴,高墙塌了半截。可周新也是个狠角色,他曾经任过北京的巡方御史,以铁面著称,涿州亦在其辖下。当地官员不敢随便放了千户,又不敢继续监着他,怎么办呢?当官儿的就是脑袋灵光,很快想出个法儿,故意给那千户留个空子,让他自己逃去。
  千户逃回北京,找到纪纲哭诉此事。纪纲大怒,打狗还要看主人嘛,周新这么做,分明是不给本卫面子,这是决不可容忍的。纪纲就写了一份密奏,诬奏周新之罪,称周新作为按察使,本为地方守臣,他却妄自以都察院体统行事,擅自逮捕朝廷钦使,这是不把朝廷放在眼里呀!
  那位曾几何时笑眯眯管周新叫“新”(幸亏不是亲,否则更肉麻)的永乐皇帝,一怒之下,顿忘前日的恩溺,马上下旨逮捕周新。
  自然奉钦命办事的,都是锦衣卫的人,也就是那位千户的同事,他们自然尽同僚之谊,帮同类出气,一路上天天请周新吃一顿狠揍,大概比武松武教头去流放地的路上所吃的苦还多,周新作为朝廷命官,被打得体无完肤。
  周新被逮到北京后,在早朝上被当做罪囚引见,他虽然吃了许多苦,但骨气仍傲,伏在陛阶下大声喊冤,他说:“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察院同。臣奉诏擒拿奸恶,奈何罪臣!”
  他要是不辩,或许朱棣能饶了他,他却在朝堂之上做出一个直臣、忠臣的样子,反衬得朱棣像个昏君,便激发了朱棣胸中之恶。朱棣当即下令,将周新推出去处斩。
  周新在临刑之前,还不忘大呼:“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
  我意,当不当直臣,倒可缓一步说话,最重要的,是死要死的明白。这位周大人死的也太不明不白啦!作直鬼,还不如做个明白鬼。

  朱棣杀周新,按今天的话来说,也属于“激情杀人”,出于一时之忿。现在想起来,颇生悔意,可人死不能复生,他问身边人:“周新是什么地方人?”左右答:“广东南海人。”朱棣也无话好说,唯叹息道:“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了他呀!”
  枉杀毕竟也是杀,周新死的冤枉,魂魄不散。有一天,朱棣忽见一红衣人,立于日光之下,似曾相识。红衣人乃朗声道:“臣周新已为神,为陛下治奸贪之吏!”——朱棣又见鬼了!我讲《明宫闹鬼》,正可补上这一笔。
  周新为人过于执拗,当缇帅纪纲正横之时,他就是要扮忠臣,何必去撄其怒锋呢?如是之不智!周新的死,他自己应占一分的责任。他的死,出自纪纲的诬害,纪纲要占三分责任。但纪纲未必一定要他死,而周新如果稍微服软,不当着百官激触圣怒,也不一定就死;而朱棣临朝一怒,辄随便杀害有名的“良二千石”,这不啻于暴君的所为,故朱棣对此应负主要的责任,至少有六分。
  但皇帝的错误,除非他自己反省,臣下谁敢纠之?自古的直臣,尤其是因为直而丢了性命的,世人对他们也抱有一种彻底的同情,不愿意指责其失。于是这笔烂帐,一股脑算到纪纲头上,说是纪纲“致之死”;纪纲被诛后,周新身后的名声愈发如日中天,被称为“当代第一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