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史:探究史记背后真相,戳穿中国历史之终极阴谋与谎言》
第39节

作者: 扫地保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1-05 20:48:04
  继续更
  第12章:楚汉无间——黄淮之间皆兄弟也
  1.【丰沛往事】
  三代以降至于秦汉,号称“九州”的中国,以农业生产这一国本而论,最发达的三个地区分别是:雍州(大约就是关中地区)、徐州(黄淮平原)、青州(山东北部)。就好比说起今天说起来最发达的地区是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一样。
  说雍、徐、青发达,并非猜测。《史记#夏本纪》和《汉书#地理志》里都谈到了,这三个州的土地是天下最肥沃的前三名,“田上上”、“田上中”、“田上下”。
  刘邦,这个后来的汉朝建立者,他的家乡就在天下第二发达的徐州地区的泗川郡。不过,刘邦并没有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大搞农业生产或者发展商品经济,他是他家乡丰沛之地的“大佬”。

  很多人都有个似是而非的错误,就是因为刘邦起家于沛且曾号为“沛公”,就以为刘邦是沛县人——就连百度百科的“沛县”条目下,都赫然写着“汉刘邦故里”。这可能是地方上为了发展经济的攀龙附凤之举。
  其实刘邦是沛县西面的丰县人。《史记#高祖本纪》写得很清楚,“沛丰邑中阳里人”——之所以这里还提到沛,可能是因为在司马迁写作的汉朝,沛县以高祖故升格为了沛郡统领左近县份的缘故。
  日期:2014-11-05 20:49:06
  刘邦出生在丰县中阳里,他有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发小——也是父辈的世交——叫卢绾。当时大家都以此恭喜两家,“里中持羊酒贺两家。”“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又相爱也。里中嘉两家亲相爱,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贺两家羊酒。”

  是这样的交情,长大之后,卢绾自然成为了刘邦的亲密战友。“高祖为布衣时,有吏事辟匿,卢绾常随出入上下。”后来,他跟随刘邦起事,“虽萧曹等,特以事见礼,至其亲幸,莫及卢绾。”
  刘邦长大后,“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我们当然不能认为刘邦是仁人志士,这里所谓的“仁爱”,我想应该更类似于《水浒》中的那句话吧: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也就是说,刘邦为人比较四海,大方不小心眼。
  “常有大度(胸有大志),不事家人生产作业(什么活都不爱干)。”既然不爱干体力活,那么在那个时代就只有一条路可走了,就是当官。“及壮,试为吏,为泗水亭长”——彼时的亭长,主管当地治安等事务,总共下辖10个人左右,算是最基层的干部。
  但是刘邦并不是个会好好干事的人,因为他当上小官之后,仍然是“廷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与色。”关于好酒,司马迁有详细的记载,就是刘邦总到王姓和武姓老太那里赊账买酒,还常常就在那里喝醉了。但是,后来到了年底要收账时,这两家卖酒的却常常“折券弃责”——就是把欠账凭证毁掉了,不要刘邦还酒债了。这是为什么呢?理由就又是刘邦喝醉了就化身为龙什么的,怎么好收龙兄的钱呢?更接近真实的理由,恐怕还是刘邦是个有势力的人。

  关于好色,大家一般都知道刘邦晚年钟爱戚夫人,其实刘邦年轻时也不老实。《汉书#高五王传》记载:“齐倬惠王肥,其母高祖微时外妇也。”外妇!三妻四妾也就罢了,那都是养在家里、礼法所不禁的,外妇不就是“二奶”嘛!
  不论用秦朝还是今天的标准来看,这都是一个我们可以想象的混事的小官僚——昏庸不干实事,整天酒色财气,这样的人就应该扒了他的制服,砸了他的饭碗!
  但就像现实生活中一个不为人民服务的公务员的职业生涯不由百姓决定一样,彼时的刘邦可以混日子,也是因为他在沛县也算是上通下达的人物。
  日期:2014-11-05 21:32:02
  刘邦的基层人脉除了前面提到的卢绾之外,当时沛县有个大家豪族子弟叫王陵,这个人其实本身是看不太上刘邦的痞子气的,但刘邦不以为意,他觉得王陵“质朴少文、秉性耿真”,因而很喜欢敬重他,以兄长事之。这种大家巨族出身的人在地方事务上的影响力是可以想象的,虽然他不感冒刘邦,但也毕竟对刘邦是假以辞色的,因为刘邦可不是好惹的。后来刘邦临死前,吕后问萧何曹参之后谁能当国,刘邦说王陵和陈平搭班可以。事实证明了刘邦看人很准。刘邦死后吕后想分封诸吕为王,王陵作为丞相坚持刘邦“异姓不王”的原则,死后不同意,也算没有辜负了刘邦。

  刘邦有两个铁杆兄弟,他们都是沛人,一个是他的连襟樊哙,另一个是夏侯婴。
  樊哙是杀狗的屠夫——直到今天,沛县仍然是著名的吃狗肉的胜地,据说是来自刘邦和樊哙故事的“鼋汁狗肉”,是远近闻名的狗肉特产。【作者注:作者本人历史上吃过狗肉,现在已经放弃吃狗肉;但作者并不认为吃狗肉就是不道德。】
  夏侯婴原来沛县官府的车夫,经常赶着车迎来送往,在经过刘邦的泗水亭时,只要没事就来跟刘邦扯淡,感情极其好。
  樊哙和夏侯婴,是两个狠货。后来他们跟随刘邦起事,樊哙成为了刘邦歩军的先锋主力,在历次战役中有最多的“先登”记录——冲在前面的容易死,这个道理不难理解,总是冲在前面还没死的,其勇猛善战可以想象。后来的夏侯婴,则充分发挥了他原先的专业优势,一直作为太仆领导刘邦战车部队领导,并先后亲自为刘邦父子、吕后、甚至汉文帝驾车。

  在樊哙和夏侯婴之外,刘邦还有一个可供驱驰的忠心耿耿的兄弟,叫周緤。他经常作为一个保镖似的存在与刘邦形影不离,刘邦起事时,他与樊哙都是以舍人身份跟随的,后来在长期的战争中,无论刘邦军团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始终对刘邦忠心无二,被刘邦认为是“爱我”,“赐入殿门不趋,杀人不死。”
  虽然没有直接的证据,但可以猜测,后来的绛侯周勃,在当时至少也是刘邦朋友圈里的人物——他这个人“厚重少文”,但会编制养蚕的器具,会吹箫,还是一个很好的弓箭手。刘邦起事时他也是作为刘邦身边人的角色加入了队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