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的仕途外篇:刘备、曹操、司马懿等中国九大聪明人的那些事》
第48节

作者: 闲侃春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1-06 10:27:01
  2、三十而立(经过努力已经在社会上站住脚)
  人生大概都是这样,三十岁之前是努力学习阶段,在校园里要勤奋学习,出了校园也要虚心学习社会和单位的一些东西;到了三十岁以后,人生的道路已基本确定,并开始运用所学去拼搏实践了,甚至已经小有成绩。
  虽然孔子没在官场站住脚,但是凭借渊博的知识与深厚的德行,渐渐享誉天下。凭借不俗的言行,吸引了许多崇拜者,在那个举世皆浊的时代,他就想纯洁的圣女一样侃侃而谈,政界名流都想听听他侃些什么。
  当然以阳虎为首的那些现实派肯定不想听,已经听腻了,甚至想掐死孔子。
  当不上官,背地里瞎嚷嚷什么?炫耀普天之下你最高尚吗!你上台试试,用你那一套治理鲁国,比现在还乱,阳虎等得势的贵族这样评价孔子。

  孔子三十岁那年,齐景公与晏婴来鲁国访问,他俩特意去拜会大名鼎鼎的孔子。齐景公是王,晏婴是天下公认的贤相,把齐国治理的比较强大,甚至比孔子还能言善辩,关键他有骄人的政绩。
  孔子的梦想就是成为辅佐君主的贤臣,晏婴就是他的榜样,晏婴的到来也强烈刺激了他。
  看人家晏婴,齐国的二把手,我却还是个小职员,命啊!孔子有些自卑。
  齐景公在一间简陋的大教室里见到了孔子,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青年人,和气之中流露着清高。双方落座,晏婴一言不发,齐景公问孔子:“请教先生,秦穆公那个家伙是偏僻小国的君主,怎么会称霸西戎呢?”
  孔子不紧不慢的回答:“秦国虽小,领导人志向很大。位置虽偏僻,行为却符合道义。他能够提拔下贱的奴隶百里奚主持国政,就好比让一个要饭的叫花子当相国(总理),你有着魄力吗?”
  齐景公搔了搔头皮,没言语。

  孔子又说:“秦穆公却有这个魄力,我看他称霸还算小呢,称王也不为过!”
  除了孔子,很少有人敢跟齐景公如此放肆的说话,这明摆着有鄙视齐景公的意思。离开孔子学堂,齐景公有些闷闷不乐,感觉自己似乎吃了什恶心的东西。他问晏婴:“孔子似乎有点看不起我,秦穆公真比我牛吗?”
  晏婴轻蔑的笑了笑,说:“文人就是这个德行,说话总爱夸大其词!齐国的强大,顶十个秦国。”
  听了这话,齐景公才露出一丝笑容。
  孔子没理会齐景公在想什么,继续教他的书,研究学问,接待贵宾。两年后,他带着几个学生来到周都学习礼乐,并在这里见到了老子,一个令他敬仰的老学者。
  伴随诸侯国力量的崛起,周朝基本上已被肢解了,它唯一存在的标志就是都城洛阳,一个文明荟萃的城市。孔子向往这里已经很久了,他想瞻仰礼仪之邦的残骸,憎恶这个野蛮争斗的时代。
  周都果然不同凡响,到处都是高雅的人,特别是见到老子,孔子感觉相见恨晚。老子不是一个善言辞的人,静静的听孔子高谈阔论,理想、人生、志向、仁义、道德,等等。
  日期:2014-11-07 09:46:54

  等孔子告辞离去时,老子才说了几句话,他拍着孔子的肩膀说:“你太正直,不会拐弯,有什么说什么,指责别人的短处,让别人受伤。你做事过于坦荡,认死理且执拗,这样会触犯别人的利益。你所主张的仁爱,在当今争斗激烈的社会不适用,各国的领导人只崇尚武力,没人在乎道义。所以,若想升官发财,就要适应这个社会。”
  孔子说:“富贵于我如浮云,我要为我的理想而生,为理想而死,努力推行我的主张,不与卑鄙者**。”老子笑道:“不知道你是真看不懂这个社会,还是被自己欺骗,去吧!”
  两位学者的思想发生了激烈碰撞,一个是现实版的,另一个是浪漫版的。孔子回到鲁国后不久,领导层爆发群殴,鲁昭公率军攻打季氏,双方想重新争一争老大的位子。季氏带着两位小弟孟氏、叔氏共同反击鲁昭公,结果鲁昭公大败,逃到了齐国。”
  名誉老大被赶跑了。
  孔子无原则忠于领导,不管是昏君还是明君都一个态度,这是他做官的核心信仰,君主可以离弃他,他不可以离弃君主。鲁昭公跑到了齐国,孔子也尾随而至,这叫追随。不过鲁昭公实在是一条扶不起来的癞狗,他后来又去了其它国家。
  孔子于是投靠在了高昭子(齐国的高官)的门下,通过此人的推荐,他再次见到了齐景公。

  “一晃五年,终于又见面了,请问先生该怎么治理国家?”齐景公揣着明白装糊涂,做了这么多年国君,怎么搞政治他应该比孔子清楚。
  孔子回答:“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这些似乎都是废话!
  齐景公却赞扬道:“说得好啊!每个人都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和责任,既不能抢别人的工作,也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这样国家就安定了。”
  过了些天,齐景公又召见孔子,向他咨询治国的办法。孔子说:“为政在于节约财物。”这个提法很新鲜,我们贵族谁拿钱当回事,比挥霍,比享受,没人想到过节俭。齐景公很高兴,决定赏给孔子一块封地,却被孔子委婉的拒绝了。

  回到住处,孔子对众弟子说:“我只听说,君子有功劳才接受封赏。我给齐景公提了一些治国的建议,可是他并没有去施行,却要赐给我封地,我怎么能接受。他太不了解我了!”
  有弟子说:“您客气啥?给就要呗!反正那家伙有的是土地。”
  孔子叹道:“你们不懂啊!做人要遵循道义,实行道义,人家施舍咱就收下,会被人鄙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固穷,也不接受嗟来之食。”
  齐景公频繁会见孔子,惹得晏婴醋意大发,心想:孔子那小子很有才,他想夺我的饭碗。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