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的一千种活法——写给我九岁女儿看的历史》
第42节

作者: 流浪猫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1-12 07:36:43
  ◎ 〇 人性的光辉——从监狱到天子的汉宣帝刘病已(二)
  郭穰气坏了,又没办法,只能回去禀报武帝,弹劾丙吉,说他公开违抗皇帝的旨意。
  武帝这时候却也已经醒悟了,说:“这是天意啊!”于是下诏大赦天下。
  在长安城的所有监狱里,只有郡邸狱的犯人们,由于丙吉坚持的缘故而得以保全了性命。
  接下来,丙吉对他手下的一名叫谁如的官员说:“既然都已经大赦了,皇曾孙不应该在监狱这样的环境里长呆下去,最好能找人妥善安置他。”
  他让谁如写了一封信给京兆尹(类似于现在的北京市长),让胡组带着皇曾孙一起过去。
  谁知道京兆尹觉得这不关他的事,不肯接收安置皇曾孙,胡组只好带着皇曾孙又回到监狱里。
  没过多久,胡组坐牢的日子满了,必须出狱了。她走了以后,小婴儿刘病已哭个不停,什么也不要,就是要看到胡组。这个小孤儿已经对胡组建立了母亲一样的依恋。
  丙吉只好自己出钱,雇胡组回来当奶妈,让她和郭征卿一起抚养小婴儿刘病已,过了好几个月,小婴儿不那么粘着她了,才放她离去。
  后来丙吉的手下又来报告了:“皇帝只是宣布大赦,没有说要抚养皇曾孙,他的伙食费不应该由公费来出。”
  丙吉仍然不放弃。既然不能由公费出,他就私人出。当时他自己的级别待遇里,每个月有米和肉供应,他就每个月拿自己的这份米和肉,来抚养这个小婴儿。
  那时候没有疫苗一说,监狱的生活环境,总归不能跟外头相比。小婴儿生了好几次病,几次都差点死了。
  多亏了丙吉,总是督促保姆,给小婴儿请医生、抓药,小心的看护着皇曾孙,这才保住了他的小命。
  丙吉做这一切的时候,可不知道这个被救的小婴儿以后会成为皇帝,甚至以后刘病已真的成为皇帝了,他也未曾主动说明这一切,寻求回报。
  当丙吉听说,刘病已的祖母,也就是史良娣的母亲贞君和哥哥尚在人间,就用车把刘病已送了过去,托付给他们抚养。

  贞君是刘病已的曾祖母,这时已经至少六十多岁了,但是看到曾孙如此孤苦伶仃,自幼流落在监狱里,十分哀怜,所以一口答应了下来,亲自抚养小曾孙。
  再后来,武帝不知怎么的又想起来了这个皇曾孙,下诏将刘病已添加进了皇族的族谱里,让皇宫掖庭的人来抚养他。
  掖庭令(掖庭的总管)名叫张贺,曾经在卫太子刘据手下做过事,心里还感念着卫太子待人多么仁慈宽厚,再加上哀怜这个小孤儿的悲惨身世,于是十分当心的抚养他,甚至还自己掏腰包,给刘病已请了私人教师,教他读书识字。
  刘病已就这样四处辗转,然而最终又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了。这时那个小时候就又高又壮的昭帝刘弗陵也已经成年了,身高八尺二寸。人们常说七尺男儿,可见那时男性的平均身高为七尺,而昭帝有八尺二寸,确实是超高了。此为背景。

  说回主角,掖庭令张贺非常喜欢刘病已,经常对别人称赞他,并且想把自己的亲孙女嫁给他。谁知道张贺的弟弟,张安世,也就是昭帝的右将军,听到哥哥这样称赞刘病已,甚至还想把孙女嫁给他,生气的说:
  “刘病已乃是卫太子的后代,能够以平民的身份长大,并且有官府供给衣食,已经超幸运了,不要再谈把孙女嫁给他的事!”
  于是张贺就放弃了,错过了一次做皇后父亲的好机会。但是他心超好,像惦记自己儿子一样,惦记着刘病已成家的事儿。
  他听说暴室啬夫(根据前后文,怀疑就是个后宫的行刑人)许广汉也有一个女儿,就摆下宴席邀请许广汉。
  两人喝酒喝到兴致正浓的时候,张贺向许广汉提亲,说:“刘病已是皇曾孙,和皇上是近亲,将来再怎么不济,至少也是个关内侯,你可以把女儿嫁给他。”

  许广汉同意了。第二天,许广汉的老婆知道了这事,勃然大怒。但是也无济于事。许广汉非常注重诺言,真的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皇曾孙刘病已。
  刘病已这样一个小孤儿,什么家产也没有,掖庭令张贺就像给儿子娶亲一样,拿出自己的财产给他办了婚事。
  以一个孤儿来说,他真的是超幸运了,前有丙吉,现在又有张贺,对他这么好。
  自此,刘病已算是有了许广汉家和外曾祖母史家作为依靠。不再孤苦伶仃了。他拜东海人中翁为老师学习《诗经》,学习成绩很好。
  他的性格比较讲究侠义,喜欢斗鸡走狗,所以对民间的奸邪都搞的一清二楚,也知道各地的官吏的好坏。这些认知,对他日后当上皇帝以后很有帮助。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