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皇后萧燕燕,慢随大辽从中兴到盛世》
第55节

作者: 云蒙居士201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3-06 09:35:24
  四十八苍山如海,马蹄声碎2
  上篇
  作为一国帝王若想成为一位受民敬仰且得臣下爱戴仰的仁君的具备条件之一便是心胸宽广,有容人之量,所谓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为腹心。在对待臣下宽仁这一点上宋太宗赵光义远不及辽景宗耶律贤,就拿臣下出师不利吃败仗这件事来说,辽景宗虽气耶律沙和耶律抹只的白沙岭之败,及耶律奚底,萧讨古等的沙河之败,但这这几个人高粱河之战将功折罪,在回到上京后耶律贤虽对于之前吃过败仗的几位将领按情节轻重或责或小惩,不过在之后的论功行赏中那些吃过败仗且戴罪立功的将领们依然得到了皇帝赏赐的绢帛,皇帝打你一个巴掌,然后再给一个甜枣,作为臣子记住的只有皇帝的好,故此会更加卖命。

  相对于耶律贤的赏罚分明,宽容臣下宋太宗的心胸就狭窄很多。
  话说宋太宗因高粱河惨败迁怒与石守信等将领,班师回朝之后一直不提封赏征伐北汉有功的将士,对此从将军到士兵怎一个怨字了得。宋太宗之所以迟迟不肯封赏伐汉有功之臣主要还是因高粱河的惨败,事情过去一个月了,可宋太宗对于伐辽败绩依旧耿耿于怀,加上他身受重伤险些命丧休哥之手,想必对于当时之难想来至今依旧心有余悸,冷汗直流吧。当时在拿下太原宋太宗没有犒赏三军,而是马不停蹄的去北伐本身就是一个错,虽北伐不利,可如今班师回朝依旧不行功伐太原之赏同样是一个错,太宗把北伐不利的责任归罪诸位将领的头上是不公平的,做诶皇帝兼最高统帅的他对于此次失败要负直接的责任,可宋太宗似乎丝毫没有认识到错在自己,故而将失败迁怒与三军将士,而宋太宗不行封赏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自己逃走后有将领以为帝不在,欲拥立太祖之子赵德昭,对于这件事宋太宗最是耿耿于怀。

  随军出征的武功郡王赵德昭巴望着自己的皇帝叔叔能早一点行封赏,可回京数日迟迟不听皇帝有此意图,而大臣们虽心中有怨言却不敢直接表现给皇帝看,赵德昭觉得自己的皇帝叔叔不当如此,故而就主动替诸将谏言封赏,宋太宗见赵德昭替那些将领们讨封赏立刻火了,当即就怒斥道;“等你当了皇帝在给他们封赏也不晚。”,随即便将德昭轰了出去,对于德昭替诸将讨赏赵光义之所以如此情绪失控的原因便是他觉得德昭与只为将领的关系必然密切,他本能的就联想到了在前低自己失踪那一夜有将领欲让德昭取己代的事,在光义看来德昭替诸将讨赏就是在收买人心,同时把自己推向了两难的境地,若自己立即行赏,那诸将则会感念德昭,若自己执意不赏则大臣们觉得自己寡恩,如此一来他赵德昭则更得人心,熟读经典的光义自然知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赵德昭乃是太祖赵匡胤与原配妻子贺皇后所生的长子,其性恭谨,喜怒不形于色。若无光义篡位他理所应当的是大宋王朝的第二位君主,奈何世事如棋难料测。
  这赵德昭在被自己的皇帝叔叔痛责一番后变失魂落魄的离开皇宫,一路上几乎是跌跌撞撞的回到了自己的府邸。
  回到自己府邸的德昭耳边依旧回想着刚才皇帝的拿饭令人听来心惊胆战的话,尽管只有短短几个字,然却是字字如箭,箭箭穿心,深处权利漩涡的德昭嗅到了令自己胆寒的杀机,虽自己没有证据证明父皇是被叔叔谋害之死,可父亲的死的确是蹊跷的很,既然才智过人的父亲都不是叔叔的对手,势单力孤的自己又如何与城府极深的叔叔抗衡?此时赵德昭把自己塞进了一个死胡同,,对于未来他只当茫然,仿佛随时随地皇叔都会索了自己的命去,与其到那时候被动的被他杀害,莫不如自己有尊严的离开。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赵德昭最终选择了一条不归路。

  当宋太宗闻得侄子德昭自杀身亡的讯息时我想他应该是如释重负,因为自己少了一个威胁,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对于德昭的死虽光义心中怅然,可他表面却做的滴水不漏,且说光义亲自来到德昭的府上,抱着德昭那早已冷去的尸体放声大哭,边哭还边惺惺作态的责怪我的傻孩子呀,你怎么就这么想不开啊,想必那悲痛也是雷声大而雨点小。
  宋太宗追封德昭为魏王,官衔中书令,让其风光下葬。
  德昭先后被太宗由魏王改封吴王,越王,到了真宗时先后加衔太傅,太师。
  光义父子无论如何追封德昭都不过是做给活着的人看的,死了的人哀荣如何他们又怎得知。

  赵德昭总共有五子分别是惟正, 惟吉, 惟固,惟忠,惟和,他们无特别突出的作为,故而在斗转星移之间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
  在德昭死后不久宋太宗便对伐北汉有功的诸将论功行赏。
  叹叹,赵德昭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诸将士赢得本该属于她们的封赏,如此怎不让人心生感伤,同时为德昭的仁义与遭遇撒西几许同情的泪滴,就只会廷美与德芳等的遭遇来看即使没有这次的讨赏事件德昭的命也不久长,对于太宗而言德昭兄弟及廷美活着就是一种罪,会让自己随时产生危机感,为了这锦绣江山能在自己手里继续智障,同时要自己的子孙万代都是这片江山的主人他必须要对除掉自己的威胁,纵然他们有自己的侄,甚至是手足,在至高无上的皇权面前所谓的血缘浮云而已。

  赵德昭死后不到三年期弟德芳便被他们的皇帝叔叔神不知鬼不觉的除掉,与德昭时一样宋太宗都亲自去吊唁,极度悲痛,而且风光下葬。与德昭不同,我们似乎对赵德芳更加的熟悉,其归功于评书《杨家将》及与杨家将相关的影视剧,另外便是一出发生在真宗年间的戏《狸猫换太子》,在评书戏曲里赵德芳有一对瓦面金剪,上打昏君不正,下打臣子不忠,见到皇帝无需行礼,只要拿着金剪朝上点三点足矣,赵德芳被称为八贤王,其是一位正义凛然,是奸臣的克星,忠臣的靠山,虽身处帝王家,却是侠肝义胆。然而这位大名鼎鼎的八贤王的原型赵德芳却活了只有短短二十三年,锦瑟华年时他便做了土,而且死的不明不白,堂堂皇子却落的如此下场,不免令人心生同情,一切只因他是太祖之子,是太宗的眼中钉,正所谓无情最是帝王家,很多时候我更愿意相信赵德芳就如评书演绎里的他一样,善始善终,也许是因我见不得帝王家无情的杀戮,心中的善念与柔弱促使我不敢直面残酷的现实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