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看世界》
第33节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而另一部分从琉球进入东海地区,在湿润了中国的的核心区后,向北经韩日之间的“对马海峡”进入日本海,在这里与南下经千岛群岛进入的北冰洋寒流相遇,博亦的结果是,太平洋暖流沿着日本的西侧向北顺时针循环,而北冰洋寒流则沿着外东北的海岸线南下时针循环。这也造成了日本西海岸的气候要好于外东北地区。所以俄国人一直南下到半半岛附近才算找到一个适合的港口——海参崴(水够深也是主因)

  至于库页岛,它的南部还能受到些暖流的湿润,北部基本上就只能被北冰洋下来的寒流包围了。(之所以北亚沿海地区北冰洋的洋流占了优势,原因并不得杂,因为离得近,有地缘优势)
  东西伯利亚的山地不仅挡住了有可能吹过来的暖气流,更重要的是由于他和中西伯利亚高原的地势原因,使得在这一地区风向更多的是从西向东吹,也更加加剧了洋流向东流(专家们解释起风向的形成会有一大堆更详细的理论,我们只需要理解风往低处吹跟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类似就行了)
  因此在堪察加半岛与千岛群岛与大陆之间的这片海域中,由于只有南部能接受一点太平洋暖流的影响,大部分的地区气温都低到难以让人忍受,沿岸地区至今也没有被大规模的开发。
  顺带说一下,这片位于日本海以北的海面俄文名叫“鄂霍次克海”,之所以没为它找个中文的名字是因为唐朝在灭了高句丽后发现,这片海比汉朝人在匈奴故地发现的那个大湖(贝加尔湖)更适合做为中央之国北部海洋的代言人(首先它够冷够大,其实它是咸的),因此这片海大方的接过了“北海”这个荣誉称号。
  不过世事总有不如意处。进入近代以后中国人发现欧洲也已经有了一个“北海”。为了不造成地理名称上的混乱(估计还因为现在的领土已经与那片海没关系了,再用恐触景生情)所以剥夺了它的名号,另外给了它一个俄文的名字,以示对俄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的认可。

日期:2009-08-16 16:35:56

  既然了解了北亚大陆的基本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那就让我们回到西伯利亚这块土地上,开始分析它的地缘特点。
  首先进入我们视线的是“西西伯利亚平原”,这块平原的存在让很多在地图上初看到它的人感觉这里一定很适合游牧民族生存。2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地势开阔平坦,2000多公里的长度,高度差竟然不超过200米,尽管在纬度上要高于蒙古高原,但它的高度却足以弥补这一缺憾。在乌拉尔山脉另一侧的与之相对应的“东欧平原”就是游牧民族的天堂。

  不过可惜的是,造物主和这块平原开了一个大玩笑。大家知道从河流一般都是从高海拔地区发源,然后流向低海拔地区,最终汇入大海。欧洲的河流基本上是自东向西注入大西洋或那几个被陆地分割出来的“海”;东亚则是从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南亚则是自北向南汇入印度洋。
  那么地处北亚的西伯利亚上的河流很自然的应当自南向北流入北冰洋了,事实也正是如此。然而在其他的地区,越靠近海洋的地方,海拔越低,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就越大,因此在冬季河流即使结冰,那解冻的顺序也是自下而上,最终上注松动的冰块会顺流而下融为河水。
  可是西伯利亚平原的地势平坦,所以这里河流的南北两端并不会因海拔的问题而造成温度差,那么影响温度的主要因素就是纬度了,即下游高纬度的地区比上游低纬度地区更冷,更容易结冰。到了这个时候还有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海洋暖湿气流,不过西伯利亚上的河流实在是太不走运了,它碰到的恰恰是最为寒冷的北冰洋,暖湿气流就别指望了,北极寒冷的气候更是延缓了下游地区的解冻时间。

  于是每年春季,由南向北流的河流总是上游先解冻,而北方的下游此时还是冰封状态,结果是上游来水无法顺利通过,遭成冰水泛滥。年复一年的这种情况,使这里形成了大片的沼泽和湿地。仅仅是沼泽地就让当年生存能力极强的红军丧失了大量有生力量,这里还要再加上冰水,简直就是老天存心想为地球保存一个湿地公园。

日期:2009-08-16 16:50:48

  既然最有条件做为人类发展地的“西西伯利亚平原”都指望不上,那么“中西伯利亚高原”和海拔更高的“东西伯利亚高地”的条件就更指望不上了,高海拔和强烈切割的多山地形,深厚广泛的永久冻土等恶劣的自然条件,使得这一地区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给本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造成很大困难,不利于农牧业的发展。这里自然成为了极端寒冷的大陆性气候的代言人。

  在此我由衷的向当年翻越这一地区通过白令海峡,将黄种人的血脉播撒在美洲大陆的先人们表示敬意。最后一批翻越此地的人类应该爱基斯摩人,因此你看到他们会觉得象看到自己邻居一样亲切。而早在东进黄白人种还未完全分化为黄种人的时候,应当就有人类进跨过了白令海峡。因此你会在很多印第安人身上看到一些白种人的特点。


日期:2009-08-16 17:16:17

  西伯利亚的情况自此讲完了,大家因此可以知道,尽管亚洲看似与欧洲有漫长的分割线,但亚洲民族(主要是游牧民族)进入欧洲的直接路线只有一条,那就是从蒙古高原向西沿着阿尔泰山,越过中亚地区,穿过里海与乌拉尔山之间的缺口,进入东欧平原。
  历史上亚洲的游牧民族都发源于蒙古高原,除了向西进入欧洲平原,他们还向西南进入中亚地区(包括新J,W族也是从那片高原下来的)。一般进入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会停留下来,或向南发展。蒙古人比较厉害些,向南占领伊朗高原后,居然继续向北越过高加索山脉(就是格鲁吉亚那块,地缘位置很重要,所以俄国人很紧张),又从南面包抄了欧洲。不过这样做的的难度太大,不能长久。

  还是土耳其人(突厥人的一支)比较聪明,占据了小亚细亚半岛,将矛头对准欧洲实力最弱的低纬度地区——南欧,因此成了游牧民族在亚洲最西部的代言人,还成功的伸了一只脚在欧洲(伊斯坦布尔,以前更多,现在只剩下这点了)。不过也正是这点欧洲土地,让土耳其人也打起了脱亚入欧的算盘。没办法,嫌贫爱富是人类的特点。地缘上八杆子打不着的日本还想这样做呢!不过真是出去了将来是别回来,30年河东30年河西,有你哭的时候


日期:2009-08-16 17:18:52

  北亚地形图

日期:2009-08-16 17:36:32

  游牧民族西进路线图。
  要明确一点,事物都是相对的,亚洲的游牧民族能从这两条路线进入欧洲,欧洲的游牧民族也同样能反过来沿着同样的路线进入亚洲。事实上由于欧洲的游牧最先将马驯服为交通工具(4000年前),因此亚欧大陆最早的迁移是自西向东(伊朗人属于白种的雅利安人就是那时候留下的,印度人号称白种人,其最初的高种性人种也是从伊朗高原下来的雅利安人)。不过在2000多年前,亚洲大陆的游牧民族开始取得了优势,并形成强大的势力,开始向西向南迁移,最初的代表就是匈奴人。到了1500多年前的隋唐时期,黄种人的亚洲游牧民族已经对白种的欧洲游牧民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白种人游牧民族势力基本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退出(伊朗高原是白种游牧民族在亚洲最后的留存,现在也认可了自己亚洲的身份)。

  不过任何胜利都是有代价的,其结果就是东西两方的游牧民族发生了大混血,产生了黄白混种的突厥人。由于最后的胜利者是亚洲游牧民族,并且生存在亚洲。所以这个新的种族最打上的亚洲的标签。
  注:以上观点目的为解释地缘对人类迁移所造成的影响,不牵扯到目前政治性的民族划分。如与你原有的概念有所冲突,纯属巧合,本人不承担任何法律与道义上的责任。

日期:2009-08-16 17:47:41

  晚上就会说到那些地方了。之所以花了很多时间解释北亚的情况,盖因为那块地方在地图上占的地方实在太大,以至于很多人一看到就觉得那才是发展的方向。现在大家应该清楚了,那边是可以做为关注的地方,但决不是现在的战略方向。我们的目光还是要投向东面,去关注那片蓝色的海洋。
  晚上如果没意外,老时间会更新!谢谢大家!

日期:2009-08-16 21:51:33

  在我们将视线从大陆转向外岛之前,我们可以将东亚和北美做一个有趣的对比。之所以做这样一个对比有两个原因:一是很多朋友希望中国有一天能够真正成为“中央之国”,而终极对手就是美国;二是记得小时候老师曾经告诉我,美国就是中国的对面,也就是说打个洞从地球穿过去就是美国了,为此我还拿着地球仪研究了半天。在凡事都讲究对称的中国人来说,也许这双方的情况有很多类似之处也未可知。

  我做了一张类比图,大家先看着。

日期:2009-08-16 21:56:5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