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缘看世界》
第45节

作者: 鄙视抢沙发的
收藏本书TXT下载
  应该说有朋友的理解是很接近我的原意的,即一个国家的扩张是需要有不同的层次的。最外层是认同共同的文化,如东亚的日本、韩国,就是我们需要提升他们的文化认同感(主体为儒家文化);第二层是民族,主要是海外的华人,需要用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来凝聚他们。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也许这一目标应该包括新加坡,不过对他们首先要做到的是文化认同感;第三个层面就是国家的认同感。即需要认同文化、民族、国家,但可以有不同的政体。代表就是香港、澳门。第四个层面就是需要要政体上也得到统一。这就是中国大陆的情况了。


日期:2009-08-22 23:49:57

  可以说目前北京方面是希望将台湾定位为第三层面,即共同的国家认同。但由于双方的认知不同。即在台湾方面看来,北京方面所要求的“国家认同”等同于“政体认同”。换句话说就是对一个中国的理解不同。由于长期意识形态的对立,这种认知的产生是很正常的。
  说穿了就是台湾目前实行的是所谓“民主”制度,并不认同大陆的“中央集权”制度。而目前国际社会所认同的和大陆方面所要求的“国号”在很大程度是“中央集权”的代名词。这在台湾普通民众中造成很大的不安全感。
  这并无意讨论这两种制度谁好谁坏,但可以举个例子说明 。就像目前中小学的教育方式,有半军事化的寄宿学校,也有象美国那样开放式的教学。这两种教学方式应该说各有优缺点,最起码未成年人的教育上,这两种方法是并存的。但如果你要求一个习惯了开放式教育的小孩去接受寄宿式的管理,他一时肯定接受不了。虽然寄宿式学校也许能尝到更多的知识。

  台湾目前的恐惧也在于此,虽然有香港的例子证明可以在统一的国家内,保持自己的自由度。但这并不能打消它的疑虑。

日期:2009-08-22 23:59:22

  有朋友提出改国号,也许是一种方式吧。但真正要让台湾放心的是在法律上给予足够的保证,而不仅仅是形式上的。中国二千年来的集权政治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思想,让这种改动并不是那么容易。这造成形式上的改变可能比法律上的变动更加的艰难。形式上的改动也许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台湾民众的那种政治上被矮化的心理,但你还必须考虑大陆人民的感受。也许这在西方人看来不可理解,如果按照英格兰人将国名叫做“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思路处理,事情会变得简单的多。不过这毕竟是在东方,坦白说做为中国人的一员,如果出现这种国名也很难接受。


日期:2009-08-23 00:11:46

  既然改国名这种方案并不那么容易。那么现在必须要做的就是如何从台湾民众心理上消除现有国名上的政治烙印。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好在中国目前正朝着开放的道路前进,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国名所能带来的民族自豪感也在增强。这一点不仅对于台湾重要,对于海外的华人也同在重要。
  我并不能预测这需要多久时间,也许是一个很漫长的时间。事情的解决的时机也许是在实际利益和面子中间达到一个平衡点的时候(既台湾方面觉得与大陆方面的合作所得到的好处,能够抵消在护照上加印上一排字所带来的陌生感的时候)。而大陆方面所需要做的就是将两岸的经济关系捆的越来越紧,紧到一旦终止这种关系,台湾方面便会陷入社会混乱的程度。

  今天先讲到这了,明天还会继续台湾的话题

日期:2009-08-23 10:43:51

  经济手段只是一方面,关键是通过经济手段来吸引台湾的目光投向大陆。通过经济的交流促进文化的交流。
  在这当中必须谈化双方的政治属性。最起码在前三十年,北京方面还寄希望于自己的意识形态可以同化全世界(所以才会有输出革命一说)。后来结果如何自不必多言。
  如何在精神层面上统一全球华人是摆在本土政治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再用之前的意识形态显然是不行了。那就必须从华人的内在属性中做文章。最终的结果切入点有两点,一点是“祖先崇拜”;另一点是“儒家文化”。这两点可以说是华夏族身上最清晰的烙印。我之前所说的政体——国家——民族——文化 四个层面。目前各方在认同中都有一定误区。比如台湾的独派人士模糊了“政体——国家”的概念,为了与之对抗甚至开始否定民族与文化的共通性。(比如阿扁在台上时,热衷于将老台湾人论证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并希望提高闽南话的地位,以达到和大陆方面彻底切割的目的)。

  造成这种状况,大陆在前30年的以意识形态为纲的路线也要承担相当的责任。既人为的将政体和国家概念混为了一谈,即你如果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就必须认同自己同意**主义。
  目前北京方面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所带来的危害。因此在极力营造另一种模式,希望将国家与民族的概念等同起来。我就需要北京方面做出足够的努力,将现有的国名与意识形态在所有华人的头脑中进行切割。
  这种努力目前正在进行中,相信大家已经很久没有听到“主义”之争了。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寻根之旅,建立孔子学院,开展国学研究等等行为,强化大大陆方面在民族文化方面的权威性。
  由于两岸之前对于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造成台湾方面在传统文化的保留上反而做的更好。因此无论是从技术还是政治层面上,大陆方面并不介意双方共同做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示人。这种做法也有助于台湾谈化那种被矮化,不受重视的心理。
  台湾目前形成的“孤岛心态”是有深层次的历史原因的。最起码在很多台湾人看来,台湾本土的利益从来未被重视过。有的只是做为不同的外来政权手中的筹码。因此才会在获得话语权后,出现强烈的“民族情绪”反弹。对于这种情绪需要抱以理解,并给予正视。这也就是所谓的“攻心”。

  目前大陆在传统文化的交流上能够做到平等交流,甚至虚心求教(比如对马英九的“识正书简”的积极回应)。这一点无论是从恢复传统文化还是从消除台湾民众的“孤岛心态”方面来说,都有莫大的好处。如果双方不再以政治原因强行介入这种交流,假以时日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的。

日期:2009-08-23 11:09:02

  目前北京方面已经提出“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都可以谈”的方向。这比之邓公当年提出的一国两制构想时MS没有实质变化,但其实已经有了很大调整了。邓公当年提出这一构想时,仍然是将国家的政治属性摆在前头的,即开篇即强调中国的**主义属性,强调台湾实行**主义,是做为下属的级地方单位的特例而存在的。
  两种制度究竟是哪两种制度现在其实已经并不是重点了。不过也可以做一个探讨。首先大陆方面不干涉台湾的内政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了(至于台湾的领导人需不需要大陆方面形式上的授权是一个面子上的问题)。
  另外就是外交权,首先大使级的外交关系肯定要由大陆方面做为代表,这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形象。比之香港,台湾方面在外交方面需要获得一定的权利。有两种方案可供选择,一是在每个大使馆内设立单独的机构以代表台湾与外界交流;另外就是允许台湾在相关国家设立如“美在台协会”性质的利益代表处。这两种方案一方面是为了从政治和安全的角度缓解台湾的失落感。另一方面也是现实的需要。香港方面也有类似的驻外机构,台湾方面在内容上会有所扩展,但军事交流是要除外的。

  第三就是军事权了。这一点邓公当年已经提出大陆方面可以不在台湾驻军。台湾方面可以保留军队,前提是不对大陆构成威协,也就是改为自卫队性质。如果两岸最终能够和解,这一点对台湾也有利,可以节省大笔国防开销(对于大陆方面如果能够在台湾东海岸获得一个海军基地当然会更好)。

日期:2009-08-23 11:21:11

  所以目前的重点不在于双方在制度上的协商。对于大陆方面的重点在于需要将台湾列入“共同国防圈”,以消除战略性的威协,有可能的话还需要将台湾做为前出太平洋的基地(待到两岸和解后,台湾方面看到这样做的好处后,是可以接受的。目前倒不急于要求他答应。不添乱就行)
  而台湾方面的重点是希望获得与大陆地区同等的政治地位。“一国”的概念如何界定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的是台湾希望能够获得足够的政治地位和安全保障。这些都需要在相关法律上做出调整,尤其是宪法。
  问题的根结是在于北京方面希望建立一种上下级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台湾的足够权利;而台湾方面出于长期的意识形态对立,并不认为这种关系能够带来足够的安全保障。因此双方需要在这一问题上达成足够的和解。如果最终能够找到双方能够接受的方案。或说能够让台湾泛蓝阵营能够接受的‘一个中国’的政治方案,那么就能够拥有台湾一半以上的民意支持。这块肉也就做得可以吃了,剩下的也就是前面有朋友所说的吃进去再消化的部分了。


日期:2009-08-23 11:39:1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