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这才是和珅-走出成见,走近真实》
第43节

作者: 附壤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10-24 20:14:43
  前面曾经介绍过,整套《四库全书》,其字数竟然有8亿之巨!这也让它成为了整个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部丛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部丛书。
  不过这么大规模一部丛书,按照一般的说法,它的缘起,却是因为有一位大臣向乾隆提出了《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原来,同样堪称巨制的《永乐大典》,成书只有一部,早在明朝嘉靖皇帝之后,原书就不知去向了,直到今天也是一个不解之谜。幸好,它还留存有一部手抄本,可是,这个手抄本有着“先天残疾”,抄没抄完都不一定,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珍贵的手抄本也渐渐遗失,到了乾隆年间,已经遗失了两千多卷。

  所以,上面说到的那个大臣就向乾隆谏言《永乐大典》的辑佚问题,得到乾隆的认可。于是随着辑佚来的图书越来越多,再加上武英殿原本的官刻图书,就汇编成了一套新的图书,取名《四库全书》,以此,便引出了编撰《四库全书》的浩大工程。
  然而,真实的情况果真如此吗?编撰《四库全书》,是辑佚《永乐大典》无意间酿成?还是乾隆皇帝刻意为之?我想,后者成分更大一些吧。
  《四库全书》刚刚筹备的年代,正是“康乾盛世”最顶峰的时期,此时,经过评定准噶尔、回部的战争,乾隆皇帝已经将清朝的版图扩向极致,他的“武功”已经足够自己夸耀一番,下面,乾隆就要在“文治”上下功夫了,毕竟,“文治武功”是任何一个正常的皇帝都不会拒绝的褒奖,更何况是好大喜功的乾隆皇帝。
  就在和珅被任命为《四库全书》正总裁的十年前,也就是乾隆三十五年。乾隆就提出了要编撰一部旷古巨型丛书的想法。在乾隆的构想中,这本书一定要超过祖父康熙主持编撰的《古今图书集成》,甚至要超过《永乐大典》。
  不过,乾隆虽然雄心壮志,但是要编撰这样一部巨型丛书,必须找到几个博览饱学之士当此大任。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个人选让乾隆很是犯愁。
  此时,大臣刘统勋看出乾隆的烦恼,向乾隆举荐一人,此人足当此大任!
  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纪晓岚。

  但此时的纪晓岚,并不在京城,而是远在新疆。
  在新疆?在那任职?去那考察?去那旅游?……
  统统不是!
  纪晓岚此时在新疆,因为他被发配到那里赎罪。
  原来在两年多以前,纪晓岚被卷入了一场官司,这场官司,在野史《清朝野史大观》中有生动的记载。
  那一年,两淮盐政卢见曾因为营私贪污,被革职查办。不过当这个消息还没有传到卢见曾耳朵里的时候,就传到了纪晓岚耳朵里。其实这倒没什么,问题的关键是,纪晓岚和卢见曾是亲家关系。
  “自己人”摊了事,纪晓岚当然想帮助亲家一把,至少提早通风报个信,好让亲家能有点准备。可是纪晓岚也怕引火烧身,思前想后,纪晓岚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

  纪晓岚给卢见曾“写”了一封信,信里面一个字也没有,只是装了一点茶叶和盐。这里面的隐语就是“盐案亏空查封”。
  信送出去了,不知道卢见曾看见了是不是明白。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卢见曾还是没能逃过一劫。而纪晓岚,耍得这个小花招也被人识破,同年十月,纪晓岚就被遣戍到乌鲁木齐。
  这一年,是乾隆三十三年,纪晓岚48岁,遣戍之前的官职,仅仅是翰林院侍读学士。
  其实,这便是纪晓岚前半生相对“悲惨”的遭遇,之所以说其“悲惨”,是因为以纪晓岚在正史和野史中的鼎鼎大名,以纪晓岚24岁成为乡试第一、31岁考中进士的过人天资,直到48岁仍旧还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翰林院“修书”的官职,交出这样的成绩单,纪晓岚的仕途并不顺利。
  日期:2014-10-25 09:55:04
  事实上,整个乾隆一朝,纪晓岚的仕途一直没有多大起色,也不可能有多大起色,因为乾隆并不“待见”他。
  有一件事,足以说明。有一次,纪晓岚趁着君臣对话轻松之际,就见缝插针地替一位犯了罪的朋友尹壮图求情,没想到乾隆勃然大怒,对纪晓岚说出了一番“真心话”:“朕是因为你学识渊博,所以才让你总领编修四库全书,实际上不过是把你当做唱戏的戏子一样看待,你怎么能妄谈国事!”(朕以你文学优长,故使领四库书,实不过以倡优蓄之,尔何妄谈国事!)

  这便是纪晓岚在乾隆一朝的境遇。直到乾隆去世、嘉庆掌朝时,纪晓岚才踏入仕途坦途,先后任命为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加太子太保,总算为自己的仕途履历镶上了一抹稍微亮眼的金色。
  而在乾隆一朝,纪晓岚最耀眼的成就,莫过于《四库全书》总撰官了。
  然而,千万不要以为身为总撰官的纪晓岚,就是《四库全书》馆的头号人物了。在纪晓岚之上,还有二十几名正副总裁官,纪晓岚不过是一个“执行总裁”罢了。而和珅,便是《四库全书》馆第三任正总裁官,亦即纪晓岚的第三任领导。
  读到这里,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和珅与纪晓岚之间的差距了。和珅只是一个兼职,就已经是纪晓岚的领导了,更不用说当时和珅已经是军机大臣的身份了。当时的两个人,根本就不在一个数量级,甚至差了几个数量级。
  一部《铁齿铜牙纪晓岚》,让和珅与纪晓岚成了家喻户晓的名字。今天之所以这么多人对和珅、纪晓岚的历史感兴趣,也是拜这个剧所赐。但是,这样的历史剧看看就好,千万不要认为那就是历史。真实的历史上,纪晓岚绝对不敢跟乾隆贫嘴一句,而纪晓岚对于和珅来说,连成为冤家对头的资格都没有。正如袁腾飞的一个比喻,“社科院院长(纪晓岚)跟国务院总理(和珅)作,你不是耗子舔猫,作死吗!”

  不但如此,在有些史书上,还有着此时和珅对纪晓岚提携照顾的描述。
  那么,为什么是和珅出任《四库全书》正总裁的官职,难道是他的才学已经可以媲美纪晓岚了吗?
  当然不是。
  身为“总裁”的和珅,不会具体参与到修书的工作中,而是管理、组织整个编撰工作,同时,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这项任务,只有乾隆最信任的人才能“当次大任”,即保证编撰《四库全书》工作的政治正确。
  政治正确,就是大量查禁有“违碍”字句的古籍,据统计,在长达10余年的修书过程中,禁毁图书3100多种(另一种说法为2855种)、15万部以上。对于不能禁毁的古籍,就篡改,最著名的就是岳飞的《满江红》里有一句: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胡虏”和“匈奴”这样的称呼让乾隆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出身,于是这句名句就被改成了“壮志饥餐飞食肉,笑谈欲洒盈腔血”。

  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以说,编撰一部《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化盛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一次文化浩劫,前无古人。
  在这场浩劫中,和珅当然扮演了一个十分不光彩的角色,以他对乾隆皇帝的效忠程度,对于查禁古籍一事必然分外卖力,这是和珅无论如何也抹不去的“罪行”。
  当然,当时的和珅,会因为自己的“出色工作”得到乾隆的赏识。而且,身为《四库全书》正总裁的和珅,可谓是执当时天下读书人之牛耳,权力很大。因为在《四库全书》编撰期间,也是清朝文字狱最猖獗的时代,个中的原因,不言自明。而和珅,便是这“血腥”时代的执牛耳者。
  到此为止,和珅在30岁这一年的经历便介绍完了。盘点一下而立之年和珅已经取得的政治成就:军机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户部侍郎、吏部侍郎、御前大臣、议政大臣处行走、《四库全书》正总裁、理藩院尚书……
  如此多的成就,足够让和珅跻身当时清朝最核心统治层的圈子里,这是和珅曾经梦寐以求的,可身处这个圈子的和珅,在发现自己拥有了顶级权势的同时,也拥有了顶级的对手。

  他的对手,同样深得皇帝“厚爱”,
  同样位高权重,甚至背景深厚,
  却不“待见”和珅,
  他们就是:阿桂,福康安。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待续精品推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