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春天 - 和大流感的百年之约》
第9节

作者: 京虎子
收藏本书TXT下载
  人类数量上的增长,到了最近几千年,由于技术的进步,人口迅速膨胀,使自然不可承受,这才是疾病出现的前提条件。以中国人口为例。公元初汉人口达到将近六千万,其他朝代除了南宋人口上亿以外,到了清朝这个基数才稳定下来。欧亚大陆的情况莫不如此。传染病正是从公元前后开始频繁初选的,正是自然界对人口膨胀的自然反应。

  对于传染病来说,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口基数。远古时代十几个二十个猎人在一起游荡,一旦出现传染病,至多是这一群人死绝,不会出现大规模流行病。只有当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了大规模的城镇以后,疾病才能够传播。
  人口增加,就要不断地大幅度地进入未开垦的土地,和各种野生动物的接触也会越来越多。人在进化和适应,野生动物和微生物也在进化适应,最近几千年动物和微生物在生存上主要适应的就是人类。尤其是微生物,要靠宿主才能传宗接代。地球上到处都是的生物种类只有人,能够在人身上繁殖的微生物最容易生存下来,于是很多原来在动物身上繁殖的微生物经过变异来到人身上,其中就有传染病的病源。

  人群之间的交往是传染病得以出现和猖獗的另外一个原因,到现在为止,隔离是对付传染病最好的和最有效的办法。人群之间的交流一方面催生新的致病源,另一方面使传染病得以流行开来。早期的传染病绝大多数源于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和人类交往的中心,比如中东和小亚细亚,就是因为这些地区是人类贸易的中心通道。
  人类的历史,其实是一部全球化的发展史,旧大陆多次民族大迁移,就是全球化的现象,大航海时代开始后,天涯比邻,全球化的趋势势不可挡,也就更有利于疾病的传播。
  在各种传染病中,最得益于全球化的是流感。

日期:2009-06-07 22:33:53

  2. 自然的威力
  传染性疾病这个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很容易理解的,但是对于数千年以前的古人的眼中,则是另外一种境界。
  在现代人眼中,传染病是外在的因素造成的,是自然界的某种东西影响了或者进入了我们的身体,导致我们身体出现了不正常的状态。得病是被动的行为,不能被主观而左右的。
  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认为传染病是内在的因素造成的,是主观的原因导致身体出现不正常,是主动的行为,是能够被主观所左右的。
  这两种观点直接影响着人类对待传染病的态度,一种是努力寻找答案,努力寻找战胜或者预防传染病的方法,另外一种是致力于自身的修养,或者在神巫中寻求解脱。

  第一个把疾病和自然对人体的影响联系起来的人是被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的希波克拉底,正是在希波克拉底生存的年代,出现了历史上记载的第一次大瘟疫,雅典瘟疫。公元前431年,雅典和斯巴達之間爆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城中突然爆發瘟疫,大批居民死亡,瘟疫导致雅典社會結構崩潰,盜竊、謿⒑蛽尳贆M行,燦爛的雅典文明从此衰败。

  正是这场瘟疫,让希波克拉底意识到大自然的威力,无论人们怎么祈求神灵,瘟疫依旧横行。造成这场瘟疫的可能性很多,其中颇为可能的是流感。
  Influenza这个名字诞生于意大利威尼斯。1658年,黑死病刚刚离去,威尼斯流感大流行,六万人死亡,惊慌的人们认为这是上帝的惩罚,是行星带来的厄运所致,所以将这种病命名为Influenza,意思即魔鬼。这个名称被一直沿用下来。1918年西班牙流感更只能用魔鬼来形容了。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很容易在人群中传播。这种病毒又非常容易变异,每隔一段时间,人的流感病毒会和动物的流感病毒杂交出一种新型的流感病毒,造成全球范围的大流行。人类历史上共有五次流感大流行,分别发生在1836-1837年,1889-1890年,1918-1919年,1957年和1968年。
  即便是没有新型出现,每年流行的病毒株也会变异,最近一次是在1999年11月至2000年4月,欧洲、美洲、亚洲均发生中度以上流感爆发流行,其中最为严重的为法国,流行高峰时发病率达每10万人861人感染。北京1998年至1999年流感流行期间,流行高峰时发病率高达26.49%,非高峰期也有10%的发病率。美国每年有3万多人死于流感。

  流感病毒的特性与病毒表面上的两种蛋白质有关,一种是红细胞血凝素蛋白(H),一种是神经氨基酸酶蛋白(N)。人体免疫系统是针对这两种蛋白质产生免疫反应的,根据这些蛋白质的差异,可以把流感病毒分成许多种亚型。流感突然暴发,迅速蔓延,涉及面广。每次流感的流行后在人群中总要造成不同程度的超额死亡,死亡者多为年迈体衰、年幼多病或带有慢性疾病者。最近的两次流感大流行都在全球造成约一百万人死亡,十九世纪的两次流感大流行也是如此,然而西班牙流感则与他们截然不同,可以说是人类面临过的最凶狠的敌人。

  从人类疾病史上看,流感直到近代才成为严重的威胁,在古代,流感并没有像天花、鼠疫那样可怕,其原因一来可能是因为流感得益于人口爆炸和全球化的程度,二来相比于鼠疫天花外,流感属于头疼脑热般的年年发作,人们一到冬春就发烧咳嗽,比鼠疫和天花更像是自身免疫能力的问题。
  流感之外,还有普通感冒,两者是两者不同病毒引起的,过去的人们常常不能将两者区分,更多的人以为是受了风寒,没有和传染病联系起来,也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
  如果从更高的层次,无论是天花、鼠疫,还是流感,它们对于我们生存的地球来说,都起到了一种制衡的作用。

日期:2009-06-08 20:56:11

  3. 噩梦
  雅典瘟疫后九百多年,另外一次大瘟疫出现了,就是被称为查士丁尼大瘟疫、从公元541年开始的历时两百年的全球第一次鼠疫大流行。查士丁尼被称为大帝,是东罗马帝国中兴之主,手下不乏能征惯战之将,眼看罗马的辉煌就要重现,541年瘟疫出现在埃及,次年出现在君士坦丁堡,543年意大利和叙利亚成为疫区,然后是波斯。545年波斯人和拜占廷人因此不得不休战。这场瘟疫的死亡率极高,估计毁灭了东罗马帝国三分之一的人口。首都君士坦丁堡在瘟疫高峰期起码每天死亡5000到10000人。三个月后瘟疫消退,君士坦丁堡只剩下一半人口。

  590年,瘟疫光临罗马,教皇贝拉二世病故。其后十年,瘟疫横行欧洲。直到746年,瘟疫再度蔓延帝国全境,拜占廷人和希腊人的死亡人数甚为巨大,此后大瘟疫才消失,前后计二百年。根据历史学家的统计,查士丁尼大瘟疫的第一波杀死了地中海东部四分之一的人口,估计这二百年间欧洲一共有2500万到一亿人死于瘟疫,在541到700年之间,欧洲人口减少50%到60%。亚洲同样受到波及,隋唐数次征辽失利,很可能是为鼠疫所误,山东等地亦被波及。

  这场大鼠疫出现之时,正是欧亚大陆人口第一次爆炸之时。以欧洲为例,罗马帝国时代,欧洲人口在五千万到七千万之间,已经超过了当时生产力能够承受的程度,导致人为地大规模破坏环境,进而形成恶性循环。
  大鼠疫的出现打开了这个死结,到公元700年,欧洲只有二千五百万人口,公元800年,欧洲没有人口超过2万的城市,整个大陆陷入一种衰退状态。人口的大幅度减少使得欧洲的生态环境得以恢复,公元800年,欧洲80%被侵占的林地得到恢复。由于和外界交流减少到了最低限度,欧洲自查士丁尼大瘟疫结束后五百年没有大的瘟疫流行。
  从750年到800年,欧洲进入一个相对温暖的时期,温暖的气候使得欧洲的田地变成了良田,公元1000年,欧洲开始从谷底回升。到了11、12世纪,欧洲的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比罗马帝国末期增加了一倍。农业技术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因此欧洲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改善,其结果就是婴儿潮。从1000到1250年,欧洲人口增加了一倍到三倍,1300年欧洲人口达到七千五百万到一亿之间。人口的增长造成大城市的出现,森林面积急速下降,欧洲的生态环境再次恶化起来。

  1331年,鼠疫再一次开始流行,先在中国大流行,然后于1348年到达欧洲,三年之内,杀死了欧洲三分之一到一半的人口,因此被称为黑死病,是人类第二次鼠疫大流行。这场流行不仅重创了欧洲,也横扫亚洲和北非,其后反复出现,直到17世纪中叶才彻底消失,所杀死的人口起码在一亿之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