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逻辑 ——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12节

作者: 苏肄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步枪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战争的形态,从此类似于成吉思汗这样的草莽英雄便不可能再出现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不再是士兵的勇敢与指挥官的智慧,更多的是双方的工业生产能力。步枪的结构并不复杂,但却需要强大的工业作为支撑。拥有强大的工业也就意味着拥有强大的国防,游牧民族的风光不再,彻底沦为拥有强大工业民族的奴役对象。随着步枪的出现,驰骋疆场数千年的骑兵开始衰落了,拥有强大工业生产能力的西欧各国开始了对全世界的殖民统治。

  (1)[美]马克斯•布特:《战争改变历史》,石祥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138页
  (2)[英]富勒:《战争指导》,绽旭译,北京:解放军出版社,第139页
  (3)[美]马克斯•布特:《战争改变历史》,石祥译,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第138页
  日期:2016-02-12 15:07:02
  第三章  电报
  在普奥战争中老毛奇使用5条铁路线将二十余万大军分三路攻入奥地利境内,但他是如何协调指挥这二十余万大军的呢,是电报。
  在电报出现之前传递信息是非常困难的,而且代价非常昂贵。最为常见的就是驿站,使用马匹传递信息。在传递紧急军情的时候驿站“铺铺换马,数铺换人,风雨兼程,风雨无阻”,最快的一天可达600里,谓之“六百里加急”,这可算是古代信息传递的极限速度了。据史书记载安禄山在范阳(注:今北京市)发动叛乱,唐玄宗当时在长安(注:今西安市),仅仅6天后便得知消息,两地相距三千里,消息传递的速度是每天500里,这在当时已可谓是神速了。但是建设并维持一套覆盖全国的驿站系统是相当昂贵的,明末的义军领袖李自成原先就是驿站的驿卒,因为大明不堪驿递系统的沉重负担裁撤驿站而失业,这才开始闹革命。

  除了驿站,用来传递信息的手段还包括击鼓、烽火、旗语、信鸽等。但击鼓、烽火、旗语能够传递的信息非常有限,而且受地形、气候等外界干扰因素影响很多,并不可靠。这一类的通讯手段信息传送的距离也非常有限,若要远距离传输就要专门建立一整套的系统,代价也是非常高昂的。烽火是得到最大范围应用的古代信息传递系统,西周和唐朝都在秦岭的山峰上建立烽火台,一旦有紧急军情则白天放烟晚上放火,远方的烽火台一站一站的采用接力的方式将军情送达长安。烽火台传递信息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其传递的信息量却非常有限,只有两种,不冒烟不放火的时候表示一切平安,冒烟放火则表示敌军大举来犯。但烽火台的信息传递不但非常简单而且是单向的,信息只能由前方传回后方指挥部,后方的指挥部却无法通过烽火命令各地的驻军驰援前线。

  我曾经非常困惑,为什么不用信鸽来传递信息,又快又准,简直就是古代版的短信嘛。但其实不是这样的,信鸽之所以能传递信息是因为信鸽有归巢的特性,这就决定了信息只能单方面传递。而且在使用信鸽之前还要把信鸽带到外地,然后等待信鸽归巢时带回外地的信息,使用起来也很麻烦的。对于经常处于流动状态的军队来说信鸽的使用价值就更低了,固定不动的司令部可能会接到前线的消息,但司令部却无法通过信鸽向部队传递命令,况且司令部也是常常移动的。所以在电报出现之前骑马的传令兵是传递信息发布命令最可靠最快捷的方式。不难想象,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骑马的传令兵显然是无法满足战争的实际需要的,许多稍纵即逝的战机就仅仅是因为统帅没有及时获得前线的报告而失去了,至于统帅的命令没有及时送达各级指挥官而导致失败的战例就更多了。在滑铁卢战役中就是因为格鲁希元帅没有及时得到拿破仑要求增援的命令而导致了战役的失败。

  但1866年的老毛奇显然要比1814年的拿破仑有利的多,因为此时的他已经有了电报,虽然还只是有线电报,但这已经足以让他能够每天都得到各路大军的汇报,并及时的下达命令。正是因为有了电报才能使老毛奇从容的指挥分布在250公里宽大正面,兵分三路的二十余万大军,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真正使电报进入实用的是美国人摩尔斯。他创立了一套非常简单的编码系统,即用电流的接通和断开这两种状态代表“点”
  和“划”,再以“点”
  和“划”的不同组合代表不同的字母,然后以不同时长的停顿代表单词及句子之间的间隔,最终将一段完整的信息以电讯号的形式发送出去。例如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SOS在摩尔斯电码中的代码就是“...---...”,之所以选择以这个代码表示求救是因为这段代码最容易发送,也最容易识别。摩尔斯电码的编制原理非常简单,所以很快在其它的领域内也有了广泛的应用,例如海军舰艇之间用的灯语,间谍特务用手电筒的明暗发送信号,甚至在赌场里赌徒也用摩尔斯密码进行秘密的交流以达到作弊的目的。

  1844年5月24日,摩尔斯使用他所发明的电报机在美国国会大厦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电报发给了他远在64公里外巴尔的摩的助手。这份电报的原文是“上帝创造了何等奇迹!”他的助手准确的将原文翻译了出来,电报成功了。从此电报就成为传递信息最可靠最便捷而且也最廉价的方式,当时的报纸为了表示自己的新闻是最新的纷纷以电讯作为报纸的名称,最著名的就是现在还在发行的《每日电讯报》,虽然这家报纸早就不用电报传递稿件了。顺便说一句,摩尔斯其实是个很有成就的画家,搞电报不过是半路出家。希特勒也是个画家,他的画作我看过,以我这个美术绝对外行的眼光来看,还是很不错的。

  老毛奇虽然可以通过有线电报从容指挥和调度二十余万大军,但我们知道不可能每支部队都能把电报线架设到战场上去的,所以真正到了战场上老毛奇仍然不得不依靠骑马的传令兵来发布命令。这个问题要等到无线电报的发明才得以解决,由于不再依赖电缆,无线电报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与任何人进行及时的交流,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拥有一台无线电收发报机。在二十世纪的谍战题材电影小说里无线电收发报机也就是所谓的电台是间谍的标准配置。

  无线电收发报机的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利用“电生磁”的原理将电讯号转变为电波,接收方再利用“磁生电”的原理将电波的讯号转变为电讯号,从而解读出有效信息。由于短波遇到大气层中的电离层会反射,所以从理论上来说地球上任何一处发出的短波信号都可以被接收到。很多西方敌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纷纷设立无线电广播台利用短波讯号传递和平演变的歪理邪说,其中最为臭名昭著的就是“美国之音”、“自由亚洲”,虽然这些电台设立在千里之外甚至万里之外,但很多中了毒的迷途羔羊们却用短波收音机来收听,真是令人痛心疾首啊!对于这样的坏人坏现象不斗争行吗?所以当我打开短波收音机,调到“自由亚洲”频道时听到的全都是敲锣打鼓的声音,我就心满意足的笑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