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的逻辑 ——欧洲的两次世界大战》
第32节

作者: 苏肄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6-03-14 09:34:15
  第二章 世间再无俾斯麦
  威廉二世这样一个自以为是的傻瓜当然容不下俾斯麦,1890年3月18日俾斯麦被迫提出辞呈,3月20日俾斯麦被解职。此时距威廉二世登基还不到两年。随着俾斯麦的去职,德国外交路线全面调整,此即所谓“新路线”。由于俾斯麦所构建的外交体系极为复杂而且充满了互相矛盾之处,所以包括威廉二世在内所有的德国官员都无法理解俾斯麦为什么要这样做。而掌握这张由各种矛盾和结盟关系而织就的大网又需要极为高超的外交手腕,除了俾斯麦没有人能够巧妙的掌控这张大网中的极为复杂的矛盾关系而始终保持“王球不落”。

  他们最无法理解为什么在与奥匈结盟的同时又要与俄国保持友好,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奥匈和俄国在巴尔干半岛的矛盾根本不可调和,德国怎么能与两个敌对国同时友好呢?既然德国在内政外交方面都需要奥匈作为盟友,那俄国就必须放弃。1890年6月18日《俄德再保险条约》即将到期,俄国主动提出要求延长条约。但德国的新宰相卡普里维在与一帮外交部的官员研究了条约的具体条款后居然决定拒绝俄国延长条约的建议。俄国大惊,由于黑海海峡的争端俄国与英国关系一直比较紧张,与奥匈也因为巴尔干半岛的争夺而矛盾不断,如果再失去德国那俄国就将在外交上陷入孤立。为了能够延长条约俄国不惜做出重大让步,但德国仍然拒绝。1890年6月《俄德再保险条约》失效后俄国又提出保留一个象征俄德友好的书面协定,但仍被德国拒绝。

  在德国看来既然与奥匈结盟那就要帮助奥匈在巴尔干半岛与俄国对抗,这与俾斯麦的思想是完全相反的。俾斯麦只是把奥匈作为工具,以奥俄矛盾迫使俄国向德国靠拢,其真正目的是争取俄国。因此俾斯麦并不支持奥匈在巴尔干半岛的扩张,他需要奥俄矛盾,但更需要奥俄矛盾被控制在一定程度内以造成一种两国都有求于德国,但德国却与两国同时修好结盟的态势。俾斯麦当然知道奥俄矛盾不可调和,但正是对这种矛盾的利用才能保证德国东部的安全,并彻底孤立法国。

  俾斯麦的后继者无法理解的奥俄矛盾正是俾斯麦外交的精华所在,他们错误的理解了德奥结盟的真实目的,而竟要真正担负起盟国的义务了。这就使德国跟随奥匈不由自主的卷入巴尔干局势,最终不得不直接与俄国对抗。
  威廉二世、卡普里维等人之所以敢于拒绝俄国是因为他们另有如意算盘,那就是与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英国结盟。在他们看来只要与英国结盟那法国自然不敢轻举妄动,而为了博得英国的好感那就不能再与英国的敌人——俄国结盟。这充分的说明了威廉二世与卡普里维等人的幼稚和无知,他们实在是太不了解英国了。俾斯麦难道不知道只要与英国结盟那德国便可高枕无忧吗?他当然知道,但他却从来都只把英国当做压迫俄国向德国靠拢的工具,根本就没有想过与英国结盟,因为他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日期:2016-03-15 10:34:20
  第三章  英国
  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拥有最广大的殖民地,号称“日不落”帝国。英国是一个民主国家,所以我们不用研究英国国王和首相的性格特征,他们都只是实现英国国家利益的工具。作为最早完成工业革命的大国,英国的核心利益可以归结为两条:一是本土安全;二是保护工商业利益。英国所有的外交政策都可以由这两条推导出来。
  当时英国对于欧洲大陆的政策是两条:第一,大陆均势政策。英国是一个岛国,与欧洲大陆隔着英吉利海峡,所以在地理上有着天然的优势。对于欧洲大陆英国并没有领土野心,对于英国来说经济最为发达的欧洲大陆国家是他的贸易伙伴。对于基本由工商业资本家控制的英国政府来说征服欧洲大陆的战争不但花费巨大,反而会失去很多挣钱的机会,很不划算。但英国出于自身安全的考虑也绝不允许欧洲大陆出现一个超强的霸权国家。在英国看来欧洲大陆的几个强国的力量应该大致均衡,让他们互相牵制互相制衡,这样他们不但没有力量威胁英国反而会争相寻求英国的支持,英国正好从中渔利。而且欧洲各大国间的互相争夺就会使英国的海外殖民更为顺利。

  对于大陆均势政策总结的最为精辟的是丘吉尔,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英国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那一个国家。”正是因为这样,作为一个民主制的国家,英国就会抛弃意识形态的约束,在法国大革命后联合欧洲反动封建的君主制国家连续组织了七次反法联盟,彻底打败了称霸欧洲十余年的拿破仑,把反动腐朽的波旁王室送回法国,帮助其复辟。

  俾斯麦明白,统一后的德国已是欧洲大陆最为强大的国家,遏制德国是英国的长期政策,因此与英国结盟是不可能的。英国绝不允许法国再受到削弱,也不会过分的削弱俄国,他需要这两个国家牵制德国。因此俾斯麦从来就没有真正的想与英国结盟,他外交政策所有的重点都在俄国,与英国接近只不过是一种压迫俄国的工具。
  在十九世纪晚期英国另一项外交政策是“光荣孤立”。英国与欧洲大陆隔着英吉利海峡,同时英国又有世界上最为强大的海军,所以在当时英国的本土绝对安全。于是与“大陆均势”政策相辅相成的“光荣孤立”政策便出台了。具体来说就是英国不与任何大陆国家签订具有结盟性质的条约以免束缚自己的行动自由,英国要充分利用各大国之间的矛盾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英国的殖民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殖民地本身及与本土的交通线往往会受到列强的威胁。英国就会充分利用各大国间的矛盾迫使他们在殖民地问题上让步。在海外殖民地的争夺上英国与法国的矛盾最为突出,而俄国在中亚的扩张威胁到了印度的安全,而其对黑海海峡的野心又严重威胁到了英印贸易线路的安全,所以英国与俄国也有非常深刻的矛盾。这是英国之所以会签订第一次及第二次《地中海协定》的原因。但两次《地中海协定》也并不是结盟,只是把各国间的协作规定在了一个具体的地区,而且没有规定具体的军事义务。这对于英国来说“是我们议会制度所能允许的最近接同盟的一种关系”(1)。

  正因为俾斯麦对英国外交政策的深刻洞察所以他完全没有把德国的安全寄托在与英国结盟上,他的外交重点始终在更为现实的俄国。但是威廉二世显然不理解俾斯麦的良苦用心,威廉二世认为英国与法国在争夺殖民地方面有着深刻的矛盾,而与俄国在黑海海峡及巴尔干半岛的矛盾也无法调和,却与德国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所以英德结盟是可能的,而且对英德两国来说都是有利的。这只说明他还太天真太幼稚,他根本就不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政治。他根本就不明白,英国与俄法的矛盾只是疥癣之疾,而已是欧洲大陆最强大的德国才是英国的心腹大患,遏制德国是英国的长期政策,只要德国还保持着大陆最强国的地位那英国的政策就永远不会改变,无论德国对英国释放出多么大的善意,都没有用。但威廉二世就是不明白这一点,他还在拼命的向英国示好。

  (1)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版,第3卷,第80页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