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门无派,说说个人经历过的那些奇异之事》
第16节

作者: 弥勒佛童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3-26 17:29:00
  故事继续,今天要讲的故事是关于海南汉族与少数民族(主要是苗族),乃至可以延伸至中原大地汉族与各个少数民族之间的故事。说故事前,先来说说海南的“公期”文化背景。“公期”是海南的一种地方文化习俗,是一种年度的区域性祭神活动。这种活动不但海南(集中在琼北、琼东地区)有,在云南、两广的一些地区同样有这种习俗,而海南的“公期”却是最有地域特色的。
  “公期”所祭拜的神明种类繁多,有历代开发海南的将领,例如冼太夫人,汉朝的两位伏波将军;有海南民间的神话传说中的神仙,例如:昌化大岭的神山化身,神山广德峻岭明王(昌化老爷昭德明王);也有祭拜海南当地人物的,这些都是由人转换为神的,例如:澄迈的黄大将军(澄迈罗浮村),澄迈山口的林大先生,文昌锦山的韩显卿太守,文昌锦山的洪真懋将军,莫氏水尾圣娘,明朝海青天海瑞,定安冼太夫人,定安虞美夫人。

  也有历史人物,关胜帝君,岳飞,孔子;更有道教体系的神明,例如:妈祖天后娘娘,正一教主张天师,玄坛元帅赵公明,万天雷首主令邓天君,师祖五显华光大帝;还有就是各家先祖,各个姓氏的先祖;有的神明有其历史背景,有的则是无从考究,但是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保佑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子孙平安。
  整个海南岛(特指汉族人聚集地),大到每个县城,小到每个村庄,所供奉的神明数量不同也很少是一模一样,或许有一位重复,但是绝对不会每位都一样;这是由于各个村子之间的风俗决定的。(祭祀的神明还有山神、土地、靠河边的村镇还有祭祀龙王的等等等),海南很多地方把守护一个区域的主神称呼为村主、境主、峒主、市主,就好像是一个行政单位,负责守护这个区域;或许每个地方习俗不一样,所划分的级别、区域不同叫法或许就不一样。而这位境主可以是你自己祖先(各姓氏最早入琼先祖)一般这种是以同姓村子为主,也可以是别的其他神明;但是多姓村子一般是以其他神明为主,自己祖先为辅;而且境主庙有的时候也不是以村子为单位,可以一个村子一个庙也可以是几个村子一起供奉一个庙,但是有各家宗祠只要是同姓一般村子都会有。而祭拜的主神是男性,则成为公期,如果主神是女性神明则叫婆期。

  公期开始时每个村镇的家家户户都会设宴邀请各自的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喝酒,其菜肴的丰盛程度可以直追办婚宴的程度(视各家的家庭经济情况而定),主人家觉得来的朋友越多,他就会越有面子,而作为客人的你可以什么都不用带,也可以买些饮料过去就可以了,重要的是你人要到,在酒席上谈天说地,联系感情。
  而其重头戏就是在公期之间的“装军”"过火山"、"上刀梯"、"贯铁杖"等祭神仪式,这种祭神文化是汉族人民为了针对或者震慑少数民族的各种蛊术、巫术而演化而来的一种仪式。
  装军:由地方群众组织起来,穿上古代军队一样的衣服,化装成当初把少数民族驱赶到穷山僻壤的汉族军队的样子巡街,一是为了纪念当年他们的英勇和成就,二是为了震慑少数民族邪术,三是为了祈求地方风调雨顺,财源广进,国顺民安。
  过火山:先由道士在烧得火红的木炭上画符施法过后,再由神童光着脚底板踩着烧红的木炭抬着神明的轿子踏火而过,后面的吃瓜群众跟着过去,其寓意是神明赐福红红火火,烧掉不吉利的事情。
  上刀梯:由道士在搭建起来的木架子上绑上一根根木条,木条上绑上锋利的砍柴刀,再施以符咒,而经神明选中的童子(例如台湾的乩童),光着脚底板踩在锋利的刀锋,背着神明雕塑一步一步的爬上刀梯,其寓意是步步高升,勇猛无惧。
  贯铁杖:被神明附体上身后选出来的“公童”,用一条手指般粗(有的甚至达到两根手指头般粗细)、几米长的"银针",往脸颊一穿而过,而脸上不会流血,被穿之人还可开口说话。
  其他的还有唱琼剧给神明以及吃瓜群众观看。
  海南岛的真正原住民是黎族、苗族,早在在1000多年前,历朝历代开发海南的将领帅领汉人把这些少数民族驱赶到了穷山僻壤之中(少数民族主要聚集地在三亚、陵水、乐东、五指山、保亭、儋州等琼南之地),而给在海南生活的汉民们留下了肥沃广阔的平原地区(主要在海口、澄迈、昌江、定安、屯昌、琼中、琼海、文昌、万宁等琼北、琼东之地)。

  以小窥大,纵观中原大地,早在上古时代,汉人的祖先(代表人物如炎、黄二帝)就把很多的少数民族(代表人物如蚩尤)驱赶至穷山僻壤之中。我们有道、佛家的各种术法,而他们有各种巫、蛊之术,一直演化争斗至今(有些少数民族已经通婚同化成汉族)。
  稍后将上图说明海南的汉族道家文化。
  日期:2017-03-27 00:51:00
  打坐结束,看到有朋友想了解苗族的事,那么“蛊事”继续,说故事前,一起来了解了解苗族的地理分布、人口情况以及支系。
  海南苗族有白苗和蛊苗两种,黎族有短裙、中裙和长裙三种(长裙的蛊术厉害些)建议有条件来海南的 “白沙县深黎地区”、“陵水蛊苗”“五指山深黎”、“琼中县,昌江县,乐东县少许深山地区”、“东方市东河镇至江边乡地区的黎苗地区”......强烈推荐,陵水和东方两地区!

  来了之后有机会进蛊苗或者深黎寨子的,离你梦寐以求的更深入了解蛊术的机会率相对提高200%至1000%!
  PS:深黎指的是深山的黎族(进村很难的,一般人进不去,树上都是符的!),另外去了的中招之后的朋友,楼主不一定能解,请三思而后行!
  苗族支系
  历史上的苗族不断迁徙,到了近代,一部分苗族人逐步移居东南亚各国,继而远徙欧美。目前,国内苗族主要分布于西南和中南的8个省区市。其中,贵州最多,共有3686900人,遍布全省各地,而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境内为最多,其余分布在毕节地区、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顺地区、铜仁地区、六盘水市、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贵阳市、遵义市。苗族在湖南有1557073人,主要分布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以及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和绥宁县,湘西北和湘西南其它各县也有部分苗族。云南有苗族896712人,主要居住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昭通地区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屏边、金平、蒙自等县,其余在楚雄、曲靖、昆明等地。四川535923人,主要分布在川东南彭水、酉阳、秀山、黔江、武隆等县和川南宜宾地区叙永、古蔺、兴文、筠连、珙县、马边等县。广西壮族自治区425137人,以桂北融水苗族自治县最多,其次分布在隆林、西林、三江、龙胜、南丹、河池、资源等县。湖北省200702人,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来凤、宣恩、咸丰、建始等县。

  海南52044人,主要分布在通什、琼中、保亭、乐东、万宁、陵水等县。
  苗族支系按其服饰的色彩有“红苗”、“花苗”、“青苗”、“白苗”等称谓,按其服装的款式有“锅圈苗”、“披袍仡佬”、“剪头仡佬”等称谓,按其居住地有“东苗”、“西苗”、“平伐苗”、“八番苗”、“清江苗”等称谓,按汉化程度有“生苗”、“熟苗”等称谓,无一而足。
  海南支系:该支系由大陆迁去,语言、服饰与瑶族“金门”支系基本一致。
  日期:2017-03-27 01:08:00
  海南苗族自称“Kiem33 mug”(“金门”)。据史志记载,16世纪中叶,明嘉靖、万历年间,明王朝为加强海南的防务、从岛外征调兵丁来海南戍守,其中部分是来自广西凌云县和思恩县的苗族,久而落籍海南。明、清以后,方志和史籍上始出现“苗黎”之称,即当今海南之苗族。据《崖州志》记载:“又有一种曰苗黎,凡数百家。……盖前明时,剿平罗活、抱由二峒,建乐定营,调广西苗兵防守,号为药弩手。后营汛废,子孙散居山谷,仍以苗名”。清代道光《琼州府志》也说:“儋州又有苗黎,……盖前明时,剿平罗活峒黎叛,建乐安城,调广西苗兵防守,号为弩手,后迁于此,即其苗裔也”。上述史实表明,苗兵是被强制征调、定居海南岛的。

  除了当兵来海南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苗族是不堪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飘洋过海,来海南岛谋生的。明清时期,两广、湖南等地的一些少数民族因战争和生活所迫,迁徙不定,其中苗族从广西等地迁来海南岛。海南苗族中有一个普遍流传的故事:苗人从广西来,是坐船过海的。坐船过海,船到海中,遇狂风恶浪,幸得神灵保佑才来到海南岛。登岸后,第一个居住点是凰田。凰田为一盆地,苗人将此盆地开垦成一片良田。但统治者见苗人生活富庶,因此常进村抢劫,并要将苗人斩尽杀绝。苗人只得丢弃家园,逃往原始森林大伦山(即今日海南乐东县尖峰岭),但又遭统治者追剿。劫后余生的苗人被迫向全岛最险恶的山岭散开去。这种传说,说明一部分苗族是为取生活资料而迁来海南岛的。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