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断黄海——晚晴洋务派的兴衰》
第11节

作者: 明玉飞鸿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他先让张树声很好的借用了曾国藩的背景,还把家里合肥多年的资源通通推荐了给他(李鸿章虽是败军之将但爸爸和李家的光环还是在的),并命令弟弟李鹤章一同前去。
  张树声组建过程淮勇异常顺利,四方好汉纷纷响应,其中有位小分队首领,叫刘铭传。
  吴长庆之前一直属于曾国藩麾下的一个游击部队,曾国藩也引荐给了李鸿章,正好吴长庆的爸爸和李鸿章的爸爸又是好友,听闻故人举兵,二话不说就率部前来投奔,另一个头目潘鼎新也率部来投。

  同时响应投军的还有亲戚李胜、张绍棠,昔年好友王学懋,以及父亲李文安的旧部吴毓兰、吴毓芬等。
  就这样,首批招募的树(张树声)、铭(刘铭传)、鼎(潘鼎新)、庆(吴长庆)四个营陆续开到安庆集中。
  曾国藩就在府中亲自召见张树声、刘铭传、潘鼎新、吴长庆等新任营官,以及后补军官李鹤章、吴毓芬、吴毓兰、张树珊、周盛波、周盛传等十余名将领。以张树声领头,刘铭传等人排班而入,除了勉励劝诫以外,自然而然是要相人,看看你们谁好看谁吃藕(丑)。
  日期:2017-08-06 12:42:46
  对于这群人里,评价最高的是刘铭传,说他是大将之才,让李鸿章好生栽培。
  刘铭传本人也不负众望,最后把自己的余热撒在了台湾。
  靠脸吃饭真有谱。
  那位潘鼎新后期在广西做巡抚,在老上司张树声的麾下抵抗法军,由于前期作战不利还被革了职,留下了一地的烂摊子让老将冯子材来收拾。

  适当埋点伏笔,这些人后面都有篇幅,继续说回当下。
  看着这四个营,曾国藩生怕淮军的实力还不够,划拨了湘军主力系统的“春”字营(张遇春)和“济”字营(李济元),这位李济元以前奉曾国藩的命给李鸿章穿小鞋,这下好玩让他去做手下去了。还有新兵序列的“林”字营 “武”字营“熊”字营“垣”字营。还有特别能打的太平军降将程学启的“开”字营,以及曾国藩的两个亲兵营。
  给点钱算什么,人家老师直接送军队。干爹啥的,比曾老师差太多。
  送了军队还不说,曾国藩还亲自按照湘军的建制把他们组合起来并订立规章制度。

  终于初具规模。
  日期:2017-08-06 13:23:17
  继续随笔一下。
  看到了上面几楼的评论,我觉得更加有写完这篇文章的必要。
  首先有个说洋务派不想赢之类,打仗胜利了朝廷会坐大之类。我想说那些当事者还真的没有贱到这样的程度,他们是有底线的,虽然看起有痞子气,但大是大非面前比现代很多花花肠子的人好的多。不可能这么想。

  恰恰是天天喊打喊杀,以道德高尚者自居的那群圣母婊,最坏事就是他们!
  不知何时那种虚荣浮夸风开始弥漫了中原大地,这种风气下圣母婊自然会跑出来。实在的评价别人时口中千言,轮到自己干时无一良策。
  甲午战争失败表面上看几乎是以淮军一力,独力抗衡蓄谋已久的整个日本,败之理所当然,深层次是民族风气较量之败!当时整个民族过于务虚,以考试做官拿铁饭碗为荣,以搞实业参军为耻(文官带兵不在其列)。
  有人说那是儒家害人,我在文章里后面会说,最原始的最纯粹的儒家不是这样子!所谓汉代以后无真儒。
  至于有朋友说到不敢打印度的问题,额。
  沉下心来想,说打的人,不一定是爱国,可能是投机客,或者看热闹不嫌事大。反正伤亡也轮不到他们家的人,大不了充点钱,还能落个道德高尚的爱国者美誉。
  喊不打的人,尤其是在群情激奋时,不一定是不爱国的,相反他们喊出相反意见时还需要更大的勇气。
  战争从来都不是为了一口气,背后得有付出了这些代价,能得到什么的逻辑。如果只是为了一口气直接上来谈也不谈直接开干,这好似小学生送了几个人头就互相对骂挂机。
  恐非社稷之福也!
  后面讨论的段子还有更多,借古以开今!这就是小女子写历史段子的逻辑。
  不能借古以开今的历史,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就是不存在的。这样的历史也是难以普及的。
  昨晚看到一个脑残粉在评论建军大业时说,如果没有某某小鲜肉,我哪里知道叶挺是谁啊。
  国人对于历史知识的如此残缺,心痛!

  所谓偶像,居然不是那些心系天下,心怀社稷的男子汉,反而是一些爱炫富玩个性的奶油小生。悲哀!
  不过我绝不是看不起演艺艺术家,相反,如果他们是在给国人注入血性的风范,我会非常敬佩,他们一样可以当成偶像。
  明玉飞鸿,强调写史不止要用娱乐的方式写出,更重要的是借古以开今!我就叫借古以开今流派吧。
  我之前写过一个剧本,关于川军抗日全军覆没的段子,仔细考究了每一史实,后来投搞,泥牛入海。
  我这本书如果能火的话,我就众筹把那集抗日电影拍出来!
  请各位支持!
  所以这本书我一定会写下去!现在离高丨潮丨还差十万八千里,高丨潮丨在结尾!
  日期:2017-08-06 22:51:56
  李鸿章实在是太爽了,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筹兵过程直接一封信就让弟弟去料理了,自己稳坐军中,连军饷都有江南土豪出,毫不费力就得到一只让人羡慕的军队。
  刘备当时说得了诸葛亮犹如鱼得水,后人解读说代表他们关系好,我认为侧重点不是这个。
  鱼不一定喜欢水,比如飞鱼就向往蓝天,沼跃鱼就喜欢陆地,不是最爱,但一定彼此了解,彼此需要,彼此成就。就和人不会说很喜欢氧气是一个道理。
  曾国藩就是李鸿章的水,没有曾国藩就没有随后的李鸿章,整个历史也会被改写。而李鸿章一生对他的老师尊重备至,这也加固了曾国藩的地位。

  书生掌兵,风云际会,历尽磨难终铸一剑,成就不世之功。随后争议与骂名铺天盖地,历史的沉重,远不是“创业”“逆袭”等字眼所能承载。
  再次友情提示,第一大章节主要都是以介绍大背景为主,主线是从1862年开讲,所以第一章里面有大量回忆的篇幅,主要得交代清楚来龙去脉,还有主要人物的一些过往。
  第二章才开始讲初涉洋务,那时才会有具体进度的事。 
  这篇文章开头就说了,曾国藩是被称为半个圣人当中比较有争议的,下一篇我们把曾国藩同志好好剖析一下,谈谈他这个圣人值不值,顺便再说下那位润芝兄胡林翼是如何让毛主席毛润之如此仰慕甚至把名字的字都给仿了。
  请看下篇 曾剃头与曾圣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