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祭坛上的游戏——中国古代宫廷政变》
第35节

作者: 庶民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武则天听说安金藏苏醒过来,亲自去探望他,她说:“我有子不能自明,累你至此,你真是一个忠臣!”一个小人物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做证,这更为真实可信。
  最终,武则天决定放过李旦,命令来俊臣停止审讯,皇嗣谋反案就此不了了之。
  日期:2017-03-30 11:32:12
  3金轮皇帝 香气扑鼻枕边风

  武周的万里江山,究竟会由谁来接掌?究竟是武家人还是李家人会接武则天的班呢?武承嗣不停地在武则天面前吹风,说:“自古天子未有以异姓为嗣者。”中国古代是家天下,皇帝姓武,继承人就应该是武家人,肥水不流外人田,所以姓武是武承嗣最大的优势。为了讨武则天欢心,长寿二年(693年),他牵头搞了个五千人的请愿,要求武则天加尊号为“金轮圣神皇帝”。武则天原来叫圣神皇帝,这时候成了金轮圣神皇帝。天册万岁元年(695年),他又牵头搞请愿,这次是两万六千人,又给武则天上了一个“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的尊号。这是投武则天所好,让她看看谁才是最忠诚的支持者。

  就在这个时候,狄仁杰上场了。狄仁杰一生中两度拜相,加起来的时间总共也才三年多,但却比武周一朝的任何一个宰相更让武则天尊重和信任,武则天常称呼他“国老”而不称其名。
  狄仁杰
  他对武则天说:“太宗文皇帝栉风沐雨,亲冒锋镝,平定天下,传之子孙。高宗大帝将两个儿子托付陛下。陛下现在却想将国家移交给外姓,这也太违背天意了吧。何况姑侄与母子相比哪个更亲?陛下立子,则千秋万岁之后,配食太庙,子子孙孙会永远祭祀您。要是立侄呢?从古到今,臣没听说过侄儿做天子后在太庙里祭祀姑姑的。”
  武则天说:“此朕家事,你用不着你操心。”
  狄仁杰说:“君王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什么事不是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备位宰相,岂能不过问呢!”武则天说不出话来了。
  圣历元年(698年)的一天,七十五岁的武则天做了一个怪梦,梦到一只鹦鹉,但是两个翅膀都折了,想要飞怎么也飞不起来。武则天就找到狄仁杰,让他解梦。狄仁杰说:“陛下姓武,鹦鹉就是寓音,两翼便是两子,陛下将二子保全,两翼自然复振了。现在庐陵王还在房州,是不是应该把他接回来呢?”
  狄仁杰是武则天最信任的大臣,他怎么他一个劲儿让武则天立儿子呢,立儿子以后不就恢复李唐王朝了吗?其实,在狄仁杰看来,武则天这个大周皇帝是代行家长职权,是替儿子看守家业,那么等时候到了,这份家业自然应该回到儿子手里。
  但是让武周政权一代而亡,武则天在感情上转不过弯来。这个时候,唐朝东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契丹起兵反叛。他们发兵围攻幽州,并发布檄文:“何不归我庐陵王?”这一句话,对契丹的首领来讲其实只是个借口,不过它对武则天的震动是相当大的。大周王朝取代李唐王朝已经这么久,但是老百姓依然没有忘记李唐王朝!连边疆的老百姓都还忘不了李唐王朝,这是不是意味着民心所向呢?
  张昌宗
  这时,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最后推了一把,彻底把这个传子还是传侄的问题解决了。有一天,有个叫吉顼的人来找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吃饭。吉顼本来是从酷吏起家,但是早早认清形势,转变成了武则天的心腹。吉顼看清了李唐复辟已是人心所向,他知道自己该举什么旗,他也知道武则天还下不了最后的决心,如果谁在这个时候能让武则天下最后的决心,那就居功至伟。这二张兄弟是武则天面前最得宠的人,由他们给武则天吹吹风,那会非常起作用。

  酒过三巡,吉顼推心置腹地说:“公兄弟贵宠如此,不是靠德行功业取得的,天下对你们怒目而视、咬牙切齿的人很多。如果你们这个时候不立下大功,以后怎么保全自己呢?兄弟我每次一想到这件事,就替你们哥儿俩发愁。”
  二人哭丧着脸他指一条明路。吉顼说:“天下士人百姓未忘唐德,都想迎立庐陵王,皇上年事已高,大统总须付托。武氏诸王不是她属意的对象,公等何不劝立庐陵?既慰众望,且建巨勋。这样,不但可以免祸,也可以长保富贵啊。”
  张易之兄弟听了吉顼的建议,连连点头。当天,枕头风就吹过去了,他们对武则天说,不如把庐陵王召回洛阳,立他当太子!武则天一听连内宠都说话要她召回庐陵王,看来,立儿子当继承人真的是人心所向啊。但是武则天转念一想,这两个内宠哪有这样的头脑啊,肯定背后有高人指点!一问,果然是吉顼在背后指使。武则天就把吉顼给叫来了。吉顼给武则天讲了利弊,让武则天自己权衡。武则天已经考虑这么久了,既然现在明白是大势所趋,就顺水推舟同意了。

  当然,吉顼之所以提出让庐陵王回洛阳,主要是为了个人富贵,他不只想让武则天放弃武家人,进而还想让武则天放弃皇嗣李旦,重立庐陵王。为什么要重立庐陵王呢?因为李旦当时就是皇嗣,皇嗣和太子之间的地位非常模糊,李旦由皇嗣升为太子,是顺理成章,而立早已被贬的庐陵王则意味着有拥立之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