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祭坛上的游戏——中国古代宫廷政变》
第40节

作者: 庶民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4-05 09:35:05
  7权大于法 爱之适足以害之
  张易之兄弟陷害宰相魏元忠,不仅跟大臣结怨,也使得武则天回归李唐、传位太子的形势发生逆转,武则天重新从长安回到了洛阳。回到洛阳之后,二张不仅变本加厉地贪污受贿,卖官鬻爵,而且包揽朝廷的大型土木工程,营私舞弊,从中获取的非法所得不可胜计。与此同时,他们的几个兄弟也再度鸡犬升天——原洛阳县令张昌仪升为司府少卿、尚方少监,曾被魏元忠阻挠而未获升迁的张昌期出任汴州刺史,还有一个哥哥张同休也升为司礼少卿,都是三四品的高官。这时候,朝廷出现了倒张派。

  倒张派人很多,在武则天长安年间,朝廷中很多正直的大臣心里都有倒张倾向,不过主要集中在两个大部门。第一大部门就是太子府和相王府。因为太子和相王受到二张的威胁最大,下属为了保护主君,肯定要跟二张斗。另一个大部门是刑部、御史台、大理寺这些司法部门。司法部门曾经是酷吏的大本营,但自从武则天结朿酷吏政治后,这里就集中了一批执法严明的官员。司法部门的官员站到了倒张斗争的第一线,最著名的人物就是宋璟。

  宋璟
  宋璟是后来著名的开元贤相,和姚崇齐名。其实,宋璟开始崭露头角是在武则天时期。长安年间,宋璟已经做到御史中丞,是御史台的实际负责人。
  有一次,武则天大摆筵席请大臣吃饭,二张兄弟官都比宋璟大,理应坐在宋璟之上。但是,他们为了讨好宋璟,就把上座让出来,请宋璟去坐,一边让一边还说,宋公是当今天下第一人啊,怎么能坐在下手呢!
  宋璟毫不领情,冷冷地说:“才劣位卑,张卿以为第一,为什么?”
  一看话不投机,旁边一个官儿马上就出来打圆场了,说:“中丞奈何称五郎为卿?”

  宋璟打定主意不给面子到底了,就质问这个人,说:“就官职言,正当以卿相呼,足下非张卿家奴,何郎之有!”满座都大惊失色。这一顿饭可以看出朝廷中两派势同水火的局面。
  倒张派拥有来自老百姓的支持。先前,二张的弟弟张昌仪刚刚建了一所豪宅,规模比诸王及诸位公主的宅第还要宏大。这钱肯定是从老百姓那里捜刮来的啊,老百姓都恨之入骨,想要治一治他。
  有一天,张昌仪睡觉起来,发现自家大门上赫然写了一行大字:“一日丝能作几日络?”一天的丝线,你能打几天的结子?其实,就是我看你还能够再享受几天。张昌仪非常生气,吩咐家里的人赶紧擦去这句不吉利的话。同时让家里的保镖盯着点,看看是谁写的,再敢干的话,一定把他抓起来。家里是严防死守,到了第二天早晨,那行字又出现在大门上了。连续六七天,不管防守多么严密,每天早晨一醒来,大门上保准出现这行字。张昌仪终于忍不住了,他也提起笔来,在门口写了一句:“一日亦足!”你不是问我还能享受几天吗?我享受一天算一天!他这么一写之后,果然那行字再也不出现了。老百姓已经看透了,指望二张兄弟自觉收敛、不再干政是不可能的。

  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恃宠而骄,不大可能约束自己的行为;而武则天正宠爱二张,也不可能主动对他们实施打压。难道除了作壁上观,没有别的办法了吗?当时是律令制社会,司法官员们就想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二张问题。
  长安四年(公元704年)七月,有人状告二张的三个弟弟张同休、张昌期、张昌仪贪赃受贿。于是,这哥仨被收监候审。审了一夜之后,二张兄弟被兜出来了,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也被立案审查。几天之后,司刑正(大理正)的判决结果下来了,说张昌宗强买人田,按应律向他征收黄铜二十斤。
  这个判决是大事化小的做法。武则天马上批准了,没当回事。但是倒张派的司法官员哪能善罢甘休,四天之后,御史台拿出了复核的意见:“张家兄弟贪污赃款合计四千余缗,按照法律应判处张昌宗应当免官。”
  四千余缗是四千万钱,这是一个大数字。张昌宗一听急了,说::“臣有功于国,犯这么一点错误不至于免官吧?”唐朝的法律规定,如果一个人有功劳的话,即使犯了罪也可以减刑。张昌宗想要援引这项制度来保护自己。可是一个靠色相侍人的男宠,即使真有什么功劳,也是讲不出口的。
  武则天问周围的宰相:“张昌宗有没有立过功?”宰相们也是面面相觑。
  正在为难的时候,一代摇尾大师、宰相杨再思说话了:“张昌宗调制神丹,圣躬服之有验,此莫大之功。”武则天一听这话赶紧顺坡下驴,就以这个名义赦免了张昌宗。但倒张派哪能就善罢甘休呢?
  没过多久,两个重量级的人物,宰相韦安石和唐休璟,介入进来,要求继续追査张家兄弟的罪行。这两个人具有双重身份,是朝廷的宰相,同时也是太子府的官僚,一个是太子左庶子,一个是太子右庶子。武则天一纸调令,把韦安石派到扬州去做长史,又任命唐休璟为幽营都督、安东都护,把他支到东北去打契丹。这样一来,倒张派不仅没有扳倒二张兄弟,自己反倒损兵折将。
  不仅如此,这年九月,武则天以突厥叛乱为由,派宰相兼相王府长史姚崇为灵武道行军大总管。虽然默啜可汗随即求和并送回扣押多时的武延秀以示诚意,姚崇仍需以灵武道安抚大使的身份出使西北边陲,其真实原因是他得罪了二张。
  姚崇

  太子东宫和相王府的人接连被调离外地,且都是名臣良将,当然会惹得天下议论纷纷,人心惶惶,对二张的不满越来越强烈,怒火甚至延及到了武则天身上。
  老去的武则天,生活圈子日益变得狭窄,情感上越来越依附于二张。她生病颇重,卧病于长生院。宰相累月不得进见,君相政事讨论也不能如常进行。在此之时,武则天最好的做法是令太子监国,不过她并没有这样的想法,只要二张入宫侍侧。
  忠于李唐的朝臣们对此深感不安。平常皇帝人影都见不到,一旦驾崩消息也不能立刻传出来,无法掌握先机,局势必然不利。于是待武则天病情稍有好转,宰相崔玄祎(日后发动神龙宫变的五位主谋之一)上谏言,要求禁止二张入宫禁侍疾,并以孝道为名推出李唐两位皇子:“皇太子、相王,仁明孝友,足侍汤药。宫禁事重,伏愿不令异姓出入。”
  武则天自然不愿意,但也不想跟大臣们闹翻,温言慰勉一番,二张照旧留在身边。作为让步,皇太子也可留驻玄武门,准许时常谒见天子,侍候晨昏。
  这个结果并不能让他们满意,张氏兄弟内可近侍皇帝,抢得先机,外可接交朝臣及武氏族人,势力不容轻视,已然成为李唐复国的最大障碍,也是忠于李唐的朝臣们要铲除的首要目标。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