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花缘——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
第16节

作者: 张延晨1999
收藏本书TXT下载

  紫衣女子又站起来说:“我听说读书最难的事情就是识字,识字最难的是辨音,如果不知道怎么念,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就像经书里的敦字,是个多音字,这本书读这个音,我们这里没有教过,经常读错,以致于越往后越是无所适从,大贤读过书自然知道的非常清楚。”才女请坐,这个敦字应该念dun,《毛诗》里敦彼独宿;元韵音,《易经》敦临吉;又元韵音豚,《汉书》敦煌,郡名;寒韵音团,《毛诗》敦彼行苇;萧韵音雕,《毛诗》敦弓既坚;轸韵者准,《周礼》内宰出其度量敦制;阮韵音遁,《左传》谓之浑敦;队韵音对,《仪礼》黍稷四敦;愿韵音顿,《尔雅》太岁在子曰困敦;号韵音导,《周礼》所谓每敦一几。除了这十音之外,不光是经传没有别的音,就是别的书上也就少了。幸好才女请教老夫,要是问别人,只怕连一半还记不得哩。”

  紫衣女子道:“我好像听说敦这个字还有吞音、俦音之类的,今天大贤说十音之外,并没有别的音,大约是各地方言不一样,所以有您不知道的。”多九公听见还有几个音,因为刚才话说的很绝对,不好再拉下脸皮细问,只得打圆场:“这些文字都是小事情,有的字的读音有很多种,老夫哪里会去记它,况且记住几个生僻字也算不得什么学问,这些都是小孩子的功课,要是过于深究,未免觉得太别扭,可惜你们底子很好,没有好老师指教,把时间都浪费了,紫衣女子听完,又说出一堆话来。”

  日期:2017-05-18 10:50:19

  第十七回 因字声粗谈切韵 闻雁唳细问来宾
  紫衣女子道:“我听说要读书必须先认字,要想认识字必须先知道这个字怎么念,如果不搞清楚这个字怎么念基本上不知道字的规律,而且分辨不出来是什么意思。可见汉字的读音是读书人不能忽略的,大贤学识渊博觉得无关紧要,但是我们这些刚学的确是必不可少,我说这种无关痛痒的小事小看了大贤真是贻笑大方,就算是从读音这件事情上来说我又听说要知道读音就一定要弄清楚注音符号,要想学会注音符号,就得先看懂字是什么意思,要是不认识字就不知道注音符号,不知道注音符号就不知道读音,就谈不上学会认字(顺口溜......),照这个规矩来看,注音符号和读音都是读书人必不可少的。但是过去的人说过,经常有学士提到注音符号就说不上来,没有不把它看作绝学的,要是照你的说法,大概是失传很长时间了吧,所以自古以来,韵书虽然多,但是并没有适合初学者看的注音说明,我一直研究这个所以知道那么一些。这个东西很难懂,所以一直没能彻底搞明白,大贤天资颖悟,自然了解的很透彻,应该怎么学才能弄明白这件事情,希望你能指点。“多九公道:“老夫小的时候也在这方面留心过,可是并没有得到真传,并不十分精通,才女说学士提起这个都说不出来话,更何况是我们这些只知道一点皮毛的,怎么敢乱说,让人贻笑大方。”紫衣女子听了望着红衣女子笑道:“要是从这个说起,岂不是吴郡大老倚闻满盈吗?”红衣女子点头笑了一笑,唐敖听了,觉得很不理解。”

  多九公道:“刚才听见才女谈论注音符号,老夫偶然想起《毛诗》里的句子是
  附着读音,就像爰居爰处,为什么下一句又说爰丧其马,最后一句又是于林之下,处和马、下两个字岂不是声音不同另有指代吗?”紫衣女子道:“古人把马读成姥,读下字为虎,与外这个字声音本来是一回事,有什么不同,就是像吉日庚午,既差我马,难道不是以马为姥,率西水浒,至于歧下,岂不是以下为虎,韵书始于晋朝。秦汉以前并没有韵书,像是下字读虎,马字读姥,古人的口音原本就是这样的,并不是假借,再比如说风字《毛诗》里读分,眼字应该读成迫,这样的地方还有十多处,总是这样的话要是说假借总不能每回都是假借,倒是把本来的读音置之不问,断然没有这样的道理,比如《汉书》、《晋书》里的童谣,有很多叶韵的句子则称为童谣,自然都是街上的小孩唱的歌,要是说小孩也懂得假借,肯定是没有这种事情,随便想想就能知道字的读音本来就是那样的,所以读的时候跟原来的《毛诗》读音一样,跟现在的读音却是相差甚远。即使是有那么点和现在相同的,也只有《晋书》,虽然晋朝比较早但还是没有汉朝早,晋朝人说的话现在的差不多,音随世转就是这么一回事。”多九公道:“按照你说的有些字的读音古代和现在并不一样,我心中始终觉得疑惑,必须得让你把古人找来跟我说上几句话,我好看看他说的是什么口音,才能放心。要是不是这样,你说的这些话,只好将来才女见了古人跟他谈谈看看能不能验证。”紫衣女子道:“如大贤所说的,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这四句话虽然知道怎么念,但是是什么意思?”多九公道:“这是《毛诗(诗经)》里的,大概是说军士自言自语:“我们当了兵,有死的有病的也有丢了马的,为什么丢了马呢,要是去找,到什么地方找呢,到山林底下。应该是这个意思,才女有什么看法?”紫衣女子道:“你既然是这样解读,我倒觉得前面说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军士因为不能回去,所以心里不舒服,至于爱居爱处这四句,细读经文,倒是是给后面的留了伏笔,后面又说他忧郁不宁,精神恍惚的样子,意思就是说,在他经常待的地方,忽然马丢了,他认为马一定就不见了,于是到处乱找,谁知道依然在树林里。这军士总是心神不宁,精神恍惚,那匹马明明就在跟前,但误以为丢了,就是心不在焉、视而不见的意思,要是这么解,倒是觉得和原来的意思接近,请问你有什么看法?”

  日期:2017-05-18 13:17:21
  多九公道:“凡是提起诗,不能太纠结于单个文字的意思,也不能因为句子耽误了文字的理解,这样才能明确了解作者的本意,就拿这首诗来说,前人的注解何等的详细何等的确切,今天你突然说这番话,据我看来不光是自作聪明而且是自以为是了。紫衣女子道:“大贤要是这么说,我也不反驳。刚才又想起来《论语》里有一段话,因为前人的注解,觉得非常疑惑,想请你谈谈看法,但是又想起来大贤又要责备,所以不敢乱说,只能将来有空再找人请教了。”唐敖道:“刚才我朋友说错了话,不要在意,才女如果有什么要问的,为什么不告诉我,而且《论语》是很常见的书,或者在座的都可以讨论讨论。”紫衣女子道:“我要问的,并没有高深奥妙的东西,就是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这句书话不知道应该怎么解释?”多九公道:“从古至今各家的注解都是这样的,说是颜渊死了以后,颜路因为家里穷买不起棺材,要求孔子把车卖了,以便买棺材,都是这么说的,才女有什么见解?”紫衣女子道:“前人是怎么解释,不知道大儒怎么看待?”多九公道:“据老夫的看法,也是这样的,怎么敢自作聪明胡乱评论。”紫衣女子道:“可惜我还有自己的见解,我怕考证的有疏漏和错误,原来想跟你仔细说说,让我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没想到大贤是这意思,所以我就不往下说了。”唐敖道:“才女虽然有自己的解释方法,为什么不把它大概说说呢?”紫衣女子道:“我把这部分的上下文好好看过了,颜路要求卖了车买棺材应该是有别的意思,要是说因为家里穷买不起,直接跟孔子借钱不就行了,为什么指名道姓要卖掉孔子的车,难道他就一定知道孔子的家里除了车就没有什么可卖的东西了?就算是现在的人求人借钱也有请求的话,难道还有要求别人一定要拿东西换钱的道理,这种事情一般人都难以启齿。更何况是孔子这样的圣人贤者,等到孔子回答他的话说孔鲤死的时候也是只有一个棺材,我不可能为了一个棺材以后就走路,要是按前面的注解理解,又是卖车买棺材的意思,所以孔鲤的时候,有没有那个意思。颜回死的时候,颜路为什么想卖的就是那一辆车,况且椁也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就算是贵,也只不过是棺材的几倍,颜路既然买得起棺材,为什么就买不起椁,而且下一章又说门人厚葬的说法,为什么不用那么多钱买椁,就是非得让孔子把车卖了,这又是什么原因?要是把以为之椁里的为字说起来,倒像是用车子的木头做成椁的意思,其中并没有买卖的意思,要是将把为当成买字讲,似乎有说不通的地方,当他们必须要用大夫之车做椁,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看了很多书,都没有看到这种说法,既然没有这种说法,就是无稽之谈,只好半信半疑,等着能理解的再好好的解释,算得上是千古难题,不能让你一个人能解释的通的,也是一件遗憾的事情。”多九公道:“要不是卖了车子买棺材,前人为什么是这样的注解,才女提出的意见过于勉强了,而且没做任何的考据,全都是固执的坚持自己的意见,据我看来,才女批评的无稽之谈,确实是有自知之明,懂得自我批评,至于你的学问,看样子还是欠功夫,希望以后能虚心用功,或许还能有一些进步,但是只管钻牛角尖也可能是越来越往下,哪还有可以长进的余地,要是只会耍这种小聪明,也看不见有什么见长的地方,实在的学问,全都不在这里,就像是那个敦字,就是再记住几种读音,也不见得就是弄通弄懂了,少记几种读音,也不见得就不会,要是认识几个生僻字,不知道腹中好坏,就假作高明冒充文人,只怕我们那里的丫鬟都比你们要高的多得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