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祭坛上的游戏——中国古代宫廷政变》
第60节

作者: 庶民意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7-06-30 01:50:33
  但是不久李旦就犹豫了。李旦是一个重感情的人,他已经失去了太多亲人,现在他不想置儿子于死地。他没有取消巡边的安排,而是把巡边日期推迟了。
  先天二年(713)一月,李旦又宣布皇帝巡边改在八月份进行。
  李旦推迟李隆基巡边的日期,太平公主是什么反应呢?根据史书记载,太平公主这时候开始搞阴谋了。第一个阴谋,让一个元姓宫女去投毒,毒死李隆基。第二个阴谋是直接发动一场政变,政变安排在先天二年7月4日,杀死李隆基,控制政府。
  李旦安排李隆基巡边的日期定在八月份,太平公主为什么不早不晚提前一个月冒着巨大风险搞政变呢?至少她也应该等到八月份李旦改变主意不让李隆基巡边再发动政变啊?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是不是有人有意栽赃呢?有非常大的可能,嫌疑最大的当然是李隆基了。李隆基为什么要给太平公主栽赃啊?因为他要在八月前发动一场政变,而搞政变需要师出有名。太平公主一直在和她的党羽谋划削弱李隆基的势力,所以,李隆基的谋士都把太平公主谋逆作为起事的借口。
  日期:2017-07-11 20:31:56
  2
  李旦推迟了巡边的日期,他的优柔寡断引起什么样的后果呢?后果非常残酷,李隆基准备进行第二次政变!要想保住皇位,保住性命,李隆基只能在八月份之前提前动手来解决皇位问题,这不仅仅是李隆基的想法,也是整个李隆基集团的一个共识。太上皇暂定的巡边日期在八月份,一旦真到那个时候让他去巡边,可就凶多吉少了。有三个谋臣敦促他赶快搞一场政变。
  第一个是时任中书侍郎的王琚。在六月下旬的时候,他就跟李隆基讲,形势紧急,应该早点动手,再不动手恐怕就来不及了。
  王琚嗅到了阴谋的气息。据可靠情报显示,太平公主收买了禁军的两位高级将领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和右羽林将军李慈,常、李二人频繁出入太平府邸。
  第二个敦促李隆基早点动手的谋臣是张说。张说从洛阳捎给了李隆基一把仪刀,刀是割断、了断的意思,他让李隆基赶紧用武力了断。
  第三个谋臣是崔日用。崔日用在地方当长史,他以汇报工作为名到长安来找李隆基,一见到李隆基,他就说:“太平公主随时可能发动政变,当初陛下在东宫作太子时,在名分上还是臣子,如果那时想铲除太平公主,需要依靠计谋和武力。如今陛下贵为天子,但下一制书,谁敢不从?万一奸宄得志,悔之何及!”崔日用提醒李隆基要用好皇帝这个名分,名分是现在最大的优势。
  李隆基说:“贤卿所言极是,可朕还是担心惊动了太上皇。”如果要对太平公主采取行动,就必然要把太上皇李旦考虑在内。万一李旦成为李隆基巩固皇权的障碍,李隆基势必要对他也采取非常手段,这是李隆基最大的顾虑。
  崔日用说道:“天子之孝在于安定天下。倘若奸人得志,则社稷宗庙化为废墟,到时候如何尽孝?请陛下不要再犹豫,只要先掌握禁军,再收捕逆党,就一定不会惊动上皇。”搞政变的顺序是先定禁军,后收逆党。崔日用其实是在暗示李隆基要分兵控制太上皇,这样就不用担心了。
  李隆基下定了动手的决心。为了加强自己的力量,李隆基没有让崔日用回荆州,而是当天就任命他为吏部侍郎,把他留在了身边。

  李隆基PK太平公主,占不占优势呢?其实不管是谋臣与军队,他都不占优势。太平公主的谋臣是国家的一级智囊。除了左仆射窦怀贞、侍中岑羲、中书令萧至忠、检校中书令崔湜、中书侍郎(兼同平章事)陆象先这五个宰相之外,还有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长史新兴王李晋、左羽林大将军常元楷、右羽林将军李慈、左金吾将军李钦、中书舍人李猷、右散骑常侍贾膺福、鸿胪卿唐晙、政治和尚惠范等等。正所谓“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文武之臣,太半附之”!

  李隆基这边的阵容就寒碜多了。宰相班子中,只有一个兵部尚书郭元振(这一年六月刚刚复相)是他的人,其他亲信是:中书侍郎王琚、岐王李范、薛王李业(李隆基即位后,两个弟弟主动把名字中的“隆”字去掉了)、龙武将军王毛仲、殿中少监姜皎、太仆少卿李令问、尚乘奉御王守一、内给事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人数虽然也不少,但都是四品以下的小官吏,无论是手中掌握的职权,还是政治斗争的经验,都不能和太平一党相比。

  该如何行动呢?为了做到知己知彼,李隆基决定策反太平公主身边的一个重要人物崔湜。崔湜是太平公主的男宠。
  李隆基为什么要这样做呢?首先是为了刺探情报,崔湜不仅是太平公主的死党,更是她的男宠,这就意味着他比窦怀贞、萧至忠等人掌握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一旦将他策反,太平公主在李隆基面前将再无任何秘密可言。崔湜虽然是太平公主的人,但他毕竟曾经担任李隆基的东宫官吏,在场面上李隆基和他颇有往来。而且崔湜有一个弟弟崔涤是李隆基这边的人,李隆基想利用这层关系让崔涤做通崔湜的思想工作。第二个目的是施放烟雾弹,就算崔湜死忠太平公主,也会让崔湜觉得皇帝还在进行收买人心的工作,没有什么特别的举动,让太平公主放松警惕。

  果然,崔湜根本不买李隆基的账。觐见李隆基之前,崔涤还特意把崔湜拉到一边,郑重其事地叮嘱他:“无论皇帝问你什么,你都不能有所隐瞒。”但崔湜最终还是拒绝了李隆基的笼络,无论李隆基如何循循善诱,崔湜始终不为所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