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故事——在悖论中前行》
第2节

作者: 江湖小片
收藏本书TXT下载
  新国王把亚里士多德带回雅典,这位帝师现在有了新的任务,劝说古希腊人服从马其顿的统治,可能是作为政治上的回报,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一样,在雅典建立了自己的学园——吕克昂学园,广收门徒,最后形成一个学派。
  亚里士多德讲课有两大特点:
  1.亚里士多德是处在奴隶主阶级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过惯了,下里巴人的活儿是不屑去做的;
  2.亚里士多德喜欢在学园里边走边讲,走累了就歇歇腿,精神了又继续走。
  史学界给这种“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学派取了个很好听的名字——逍遥学派(Peripatetic),这比中国武林的逍遥派早了1000多年,而亚里士多德自然便是逍遥学派的“祖师爷”。
  话说古希腊人还是那么的爱思考,比如某天有个学生(姑且叫小明)跑来问逍遥学派祖师爷几个问题:

  第一天:
  小明问:“最近老听人说‘地心说’,这是真的吗?”
  祖师爷说:“是真的,宇宙是个球,球的中心便是地球,整个宇宙都是绕着地球运动,所以每天都能看见,日升日落、昼夜交替。”
  小明问:“宇宙又是怎么绕地球运动的呢?”
  祖师爷说:“宇宙中所有的天体都是做匀速圆周运动。天有九层,不如画个图给你看看吧。”

  小明问:“天是球,地也是个球,当我们站在上面时,为什么球对面的东西不会掉下去呢?”
  祖师爷说:“每个物体都有一种属性——重力,重力会使得物体最终下落,地球是物体运动的最终归宿。”
  小明问:“所以抛向空中的石头会下落,对吧?”
  祖师爷说:“孺子可教,是这个道理。”
  小明问:“那为什么星星太阳等都落不到地球上来呢?”
  祖师爷回答:“因为他们都是天体,天体和物体是不一样的,所以天体能绕着地球转,而不会掉下来。”
  小明惊讶地说:“哇,原来地球这么厉害啊!”
  祖师爷微微一笑道:“是的,地球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做的,是天体的一部分,而天体都是由神创造出来的,它们的运动都是由神推动的,永远做着匀速圆周运动。”

  小明问:“为什么要匀速呢?”
  祖师爷说:“因为匀速和圆周一样,都是最完美的,既然天体都是由神创造的,神创造的东西难道不是完美的么?”
  第二天:
  小明问:“昨天您说的重力是物质的一种属性,既然物体都有同样的属性,为什么我这根鹅毛笔和手中的石头同时落下,石头先着地?”

  祖师爷说:“那是因为石头重,受到的重力就大,所以下落的速度快,就先着地了。”
  小明问:“既然重力是物质的属性,为什么炊烟往天上飘?”
  祖师爷说:“那是因为炊烟不仅仅有重力属性,还有一种属性叫‘浮力’,二权取其重。”
  第三天:
  小明问:“当我推一个桌子,桌子才会动,这是为什么呢?”
  祖师爷:“因为你推,所以给了桌子以力,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比如一个物体静止不动,只有外力作用它才会动起来。”

  小明问:“可是我推着桌子动,当我松开手了,也就不再给桌子以力,但桌子还要往前运动一小会儿,这怎么回事呢?”
  祖师爷想了想说:“那可能是空气迂回导致的”,但是他意识到似乎这样回答有点不妥,假设投石进水,石头在水中也走一段距离,而水里却没有空气,他还没等小明反应过来,又说道:“或者......”
  小明问:“或者什么?”
  祖师爷说:“或者是精灵推动的。”
  第四天:
  小明问:“昨天您说力,前天说的是重力,这二者都让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它们又什么联系呢?”
  祖师爷说:“虽然都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但是性质有明显的区别,不知道你注意了没有,重力是不需要接触的,因为那是物体固有的属性;而力是必须接触才能产生作用,它并非物体的固有属性。虽然不能给力下一个精准的定义,但是可以想象得出它是怎么作用的。”
  看官,以上对话,纯属虚构!只是想简单表达我对亚里士多德天文、物理体系的理解。而我最大的感触是:和亚里士多德的对话让让感觉就像在斗地主,当你满心欢喜的用4个2把他的大王炸掉时,他却出其不意的用5个3将你的喜悦心情秒杀到谷底。然而这是用现在的知识去审视几千年前的话题,假设真的能穿越的话,你也不会感觉到一副牌里出现5个3有什么不妥。打牌作弊逮到了叫 “出老千”,逮不着的就只会让人赞叹:“你丫的牌打的也忒好了”。

  赌神也好,出老千也罢,这丝毫都不能影响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界的地位。他是人类智慧发展的一次重要凝结,以至于后文提到的若干故事的起源时,都不得不回到亚里士多德及古希腊时代。
  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不幸去世,有人说他身染重病,也有人说推测是被毒死的,更有人说因为他由于无法解释潮汐现象而跳海自杀的。虽然传说都无可稽考,但是我宁愿相信他是用最后一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智者在思考中死去,不是最美的么?
  日期:2017-08-08 09:08:10
  第二回:完美地心说

  亚里士多德晚年被迫离开雅典与他的那位皇帝学生暴毙不无关系,这个学生名字叫亚历山大(Alexander the Great,公元前356年—公元前323年)。历史给予他最大的评语是:第一位建立横跨亚欧非帝国的国王。
  公元前336年,腓力二世被刺杀,亚历山大继承王位,同时也继承了父亲留下来的遗愿。公元前334年春,亚历山大挥师向东方前进,踏上了征服世界的旅程,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征服了亚洲的波斯、非洲的埃及等诸多国家和部落,整个世界(除了东方、美洲等地)似乎都变成了马其顿的一个省和属国,之后他停下征服版图的脚步,转而踏上了推行文化的征途。
  亚历山大大帝虽然不是希腊人,但是却很仰慕希腊文化,所以新建的帝国,必须置于希腊精神之下。正当他积极推行希腊化的时候,天妒英才,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死于热病,在巴比伦去世,年仅33岁。由于来的突然,亚历山大甚至连遗诏都没有留下,仅仅说了句“最强者为王位继承人”。这一含糊的话语最终没能让自己生前的属下安分地把亚历山大的后人扶上王位,转而各自为政,从此马其顿帝国分裂。此时,古希腊人也揭竿而起,反对马其顿人的统治,亚里士多德也在这场分裂中流离失所,正如前文的末尾所说的。

  亚历山大的部将们又经过几十年的战争,建立了一系列的希腊化国家,其中最大的当属马其顿、塞琉西和托勒密王国。
  和古希腊几乎同时,亚平宁半岛有个国家正在兴起。公元前146年(司马迁出生),古罗马人开疆拓土,先后吞并了马其顿、希腊半岛、小亚细亚以及塞琉西王朝,古希腊文明终结。此时希腊化的三个大国家只剩下埃及托勒密王国,它的首都亚历山大港也成为了希腊化世界的重要的文明中心。公元前30年(中国西汉元帝时期),古罗马将领渥大维,并没有像他的舅舅凯撒大帝那样拜倒在埃及艳后的石榴裙下,一举占领了埃及,托勒密王国灭亡,从而建立了强大的罗马帝国。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