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的故事——在悖论中前行》
第4节

作者: 江湖小片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正如孔子一样,从困于陈蔡到万世师表,从焚书坑儒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再从打倒孔老二到如今的复兴儒教,这一切都不过是政治家手里的一副牌而已。孔子躺着墓堆里,自然不会在意外面烧的是几柱高香。同样,托勒密也是单纯的,他只是描绘他所认为的世界,他并不知道他将会给未来发展带来多大的阻碍。
  日期:2017-08-11 15:15:25
  符一:上帝
  “你相信神吗?”
  “我信,我就是神!神也是人,能掌握自己命运的人就是神!”
  我冒着暴露年龄的风险引用这段经典的电影台词,只是想说明如果人是神,那么神也就是人,即便他一直声称自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公元元年的十二月二十五日,在罗马帝国一个叫耶路撒冷的城市,一位孩子在那里出生,这个Baby就是后来人们所说的Jesus Christus,在中国称为耶稣基督。他自称是上帝的儿子,临凡是为了拯救世界、传播他爹的福音。可惜当时人们并不领这位救世主的情,把他作为异教徒生生钉死在十字架上。看来这位“神二代”并没有得到老爹的庇护,倒是多了一份“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气魄。
  受耶稣大无畏精神的感染,他死后追随者反而不减反增。人多了,就需要沟通,沟通就需要开聚在一起,聚在一起就成了“趴”,“趴”多了就需要组织,组织多了,就会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看到这股势力不断做大做强,有关部门的有关领导迅速启动紧急预案,第一时间成立责任小组进行打压工作,然而教徒们以血肉之躯慷慨赴死让打压工作收效甚微。与此同时,罗马帝国一直受到野蛮民族的侵略,当罗马军队捉襟见肘的时候,“有关部门”想到这些信徒们:“既然你们是不分彼此地传递上帝福音,那么为什么不给这些蛮族们传递呢?”

  蛮族们向来敬畏罗马文明——正如胡人敬畏中华一样,当基督教徒们在他们面前宣讲的时候,他们把基督教徒们说的当成事实,这样基督教徒反而更加壮大了。慷慨赴死的基督教徒们曾经创造了“六个基督教徒抵上了一支罗马军队”的神话,这让罗马皇帝大开眼界,也意识到基督教对帝国可能会有好处。于是基督教徒们获得了和别的宗教教徒同样的权利,可仅仅如此并不足以让基督教成为今天的三大宗教之一,还需要在历史长河里遇到一些机缘巧合。

  假设你有个社交账号,号上有很多粉丝,然而这也不足以让该账号在众多优秀的账号中脱颖而出。但如果主席先生关注了该账号,并且他还删除了对其他的人的关注,那么明天的头版头条是肯定跑不了的了。

  基督教也是如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时期(Constantinus,公元306-337年,中国西晋到南北朝时期),罗马贵族阶层为了削弱皇帝的权利,将古罗马帝国分封而治。君士坦丁大帝通过武力一一解决各路诸侯,并在小亚细亚建立新都——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借以和远在罗马成的元老们对抗。
  但战争远远没有停息,在他晚年的一次战役中,几乎到了溃败的边缘,据说这时天空闪耀着十字架般的火舌,他想:“这或许亚洲的新上帝给予的征兆,如果真的打败敌人,我将皈依基督教!”征兆或许真的给了他信心,一鼓作气的打败了敌人,从此君士坦丁大帝信服了基督上帝,成为了基督的忠实粉丝。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到君士坦丁堡,古希腊和古罗马积累的著作和艺术珍品也一同来到了这个新的都城。

  君士坦丁大帝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将帝国一分为二,老大坐镇罗马,老二坐镇君士坦丁堡,成了东罗马的主人。罗马的分裂,长期的社会差异,也让基督教也分化成了说拉丁语的西部派别和说希腊语的东部派别。为了区分这些叫“罗马”的帝国,史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
  话说西罗马。到了公元476年左右(中国还在南北朝时期),内忧外患的西罗马灭亡,欧洲进入了各自为政的封建时代。而东边的拜占庭帝国的版图也是起起落落,朝代也是更迭12次之多,直到公元1453年(明朝明代宗景泰年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亡。
  西罗马教会自认为是耶稣门徒彼得的继承者,坚持认为其在各宗主教区中拥有首席地位;东部的君士坦丁堡教会则认为自己才是纯正的古罗马后裔,宗教也是无修正的耶稣基督教。由于在基本教义上的产生冲突,即便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激烈的争吵是不可避免的,终于在1054年(中国北宋仁宗时期),基督教正式分裂成天主教和东正教。
  如果有人想创造一门宗教,最基本的套路就是要对外宣称自己是神的儿子或者亲信,下凡都是按照神的旨意拯救世界,哪怕他是一位科举落第的书生、哪怕实际上他是一位赶骆驼的。有位赶骆驼的人叫默罕默德(在阿拉伯语中是受人赞美的意思)。他宣称是真主安拉派遣到人间的最后一位使者。公元610年之后的几十年间,经过几番流浪、辗转、杀戮,他终于将伊斯兰教发展壮大,由此也建立了第一个伊斯兰教世界帝国。又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伊斯兰教已经在亚洲阿拉伯和非洲埃及等地区里根深蒂固。这对基督教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尤其是和伊斯兰帝国毗邻的东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的教会。于是东罗马帝国向西边的兄弟求救。在东罗马教会的一定的妥协下,西罗马教会讲起了唇亡齿寒的道义,公元1096年,西边的罗马教会组成军队,不止一次地向东边进发,其目的是铲除伊斯兰教,史称“十字军东征”。

  公元1202年,已经经历三次东征的罗马教会在一片吵吵中,凑了点军饷,准备第四次发动十字军东征,其目的是消灭刚占领耶路撒冷的以伊斯兰教建国阿尤布王朝。原计划渡海在埃及登陆的十字军,还没有离开欧洲,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没钱。囊中羞涩的他们没有钱付给威尼斯人以便渡海去埃及,只好望洋兴叹。狡猾的威尼斯贵族们给他们筹备经费渡海,条件是帮威尼斯贵族攻打附近和其仇的城池札达尔城。等十字军打下了札达尔城又接到了一单更大的生意,东罗马前朝的小王子要求十字军帮他复辟,条件同样是丰足的军费。十字军也忘记了自己的初衷,转而攻打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等十字军攻陷了富饶的东方帝都时,他们也无暇想起小王子的承诺——毕竟抢来的貌似比施舍的更不欠人情。在三天的屠杀和掠夺中,他们把兄弟国的财物捆巴捆巴就带回了欧洲。正是: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些虐杀的行为却又无心地做了一件好事,在他们抢回来的财物中,有很多是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留下的著作和工艺品(也有说是东罗马灭亡,由流亡的人们带回的)。此时欧洲,天主教在不断战乱与割据中变的至高无上,然而绝对的权力会带来绝对的腐败,教会成了藏污纳垢之所,人们早就厌倦了天主教徒们的虚伪。而抢回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珍稀,如汪汪泉水,使得欧洲重新活泛起来,人们纷纷从古籍中寻找着自己思想的根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