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轻松读——布衣天子朱元璋》
第27节

作者: 8清风8明月8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2-05 13:01:31
  第二十二章明初战略家
  其实在徽州,邓愈还给朱元璋推荐了一个谋士,能力不亚于刘伯温,战略眼光十分独到。朱元璋也是依靠他的一句话而最终取得天下,说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已经猜到此人了,对,此人就是明初的战略家—朱升。
  朱升这人其实和刘伯温一样,也被百姓所神话,许多地方还流传着他的故事。下面我给大家说上一个流传最广的民间故事。
  说龙凤年间,朱元璋率领手下大将邓愈、胡大海等人猛攻鄱阳湖,却久战不下,死伤惨重,为此朱元璋忧虑不已。
  日期:2018-02-05 13:01:42

  一日,麾下大将邓愈向朱元璋推荐了一人,说距此地三十里处隐居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儒叫做朱升,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善于观星占卜,还能预测未来,堪比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若是能请此人出山,必能大破鄱阳湖。
  朱元璋闻言后,大喜,当即带着礼品赶往廻溪拜访朱升。
  朱元璋一班人来到廻溪以西的一个山头时,忽然闻到山下有鞭炮声。刘伯温掐指一算,心中十分纳闷,因为当天不是吉利的日子,怎么会有人家大张旗鼓地办喜事呢?
  日期:2018-02-05 13:01:52
  于是,众人就沿着鞭炮声赶了过去,发现原来是一个姓洪的大户人家正在上梁,柱上有付对联,上联是“竖柱喜逢黄道日”,下联是“上粱恰遇紫徽星”,横批是“紫微高照”四个大字。(紫微星乃是帝星,他早就看出朱元璋乃是真命天子)

  朱元璋问主人家,为什么今日上粱?
  主人看了看朱元璋,说这个日子是朱老进士挑的,梁上的对联也是朱进士写的。
  朱元璋闻言后,大喜,急忙询问这朱老进士所住何处。
  随后,朱元璋按照主人的指点,没过多久便找到朱升家中,可惜朱升并不在家中,只有其夫人一人在家。

  日期:2018-02-05 13:02:00
  原来朱升在为洪家写好对联后,料到朱元璋今日定会来寻访他,因此避而不见,隐入石门。
  朱元璋等人见此,心中不免有些落寞,却也无奈,只得转身离去。
  这时,朱夫人说道:“我家相公离别时曾留下一条锦囊妙计,放在楼上,你们且随我来。”

  众人闻言后,将信将疑地跟着朱夫人上了楼,定睛一看,只见房间里空空荡荡,只有一个竹匾,盖住一只碗。
  朱元璋上前慢慢地揭开竹匾,发现碗中尚有半碗水,水里面还有一只螃蟹。
  日期:2018-02-05 13:02:12
  朱夫人说道:“官人说过,如果你们有事请教,仔细看看这个东西,一切奥秘均在此中。”
  刘伯温上前拿起螃蟹,仔细瞧了又瞧,发现螃蟹的脐子已经被人扒掉了。
  刘伯温突然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先生真是奇才。”
  朱元璋等人更是大惑不解,连忙问道究竟怎么回事。

  刘伯温说道:“鄱阳湖就是这个蟹的形状,共有七个门,其中一门叫作齐门,朱升指点我们应该先攻打齐门。”
  朱元璋闻言后,觉得朱升是个奇才,便问:“夫人,敢问老先生何时回来?”
  日期:2018-02-05 13:02:23
  朱夫人说道:"我家官人说过,少则半载,多则一年,叫你们不要去找他。”
  朱元璋闻言后,便回到军中,照此用兵,结果大获全胜。
  消息传到石门,朱升默言道,“知我心者朱元璋也,用我谋得吴国公也”。
  这个故事乃是民间传说,并不真实,但是历史上的朱升确实是朱元璋率军在攻打徽州的时候,部将邓愈向他举荐的。
  当时,朱元璋率兵攻打婺源,却久攻不下。正在烦恼之际,大将邓愈禀告说,这里有个弃官归隐的学士叫朱升,是个非常有学问、有影响的人。朱元璋求才若渴,立即微服从连岭出石门,亲临其室访问大计。
  日期:2018-02-05 13:02:34
  朱升见到朱元璋后,胸有成竹,不慌不慢地说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朱元璋闻言后,大惑不解,公瑾地问道:“敢问先生,何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他解释说,在当前乱世,群雄并起之时,一定要韬光养晦,决不能称王。因为一旦称王,便会成为众矢之的,还会引起元朝的注意,派大军前来围剿。其次,我们要高筑城墙,积累粮草,修炼内功,只有这样不断积累资本,有朝一日才能夺取天下。
  朱元璋听完后,连连点头,称赞不已。
  因此在龙凤十年之前,朱元璋称吴国公,直至打败陈友谅后,这才改称吴王,就是采纳了朱升的建议。《明史》上记载,
  日期:2018-02-05 13:02:42
  “下徽州,以邓愈荐,召问时务。对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善之。

  《明史》
  意思是说皇帝朱元璋在徽州的时候,邓愈为他引荐了谋士朱升,朱元璋召他过来,问他如何应对当时的形势,朱升答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皇帝闻言后,十分高兴,采纳了他的建议。
  那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个字到底有什么涵义呢?我们一起来聊聊。
  日期:2018-02-05 13:03:16
  一、高筑墙
  高筑墙,说白了就是建立和巩固根据地。当年汉高祖刘邦在天下未定之时,便大肆营造都城。朱元璋学习汉高祖的经验,夺取应天之后,便在应天大肆建造城池、宫阙,加强其防御能力。然后再以应天为中心,向东扩展,逐渐控制浙东,进一步扩大和强化根据地。
  “高筑墙”从字面上理解,在古代战争中要筑高城墙,提高城防能力,说的直白一点,其实就是要加强根据地的防御能力,当敌人来侵犯和掠夺我们根据地的时候,我们要保护好根据地,绝不能丢掉根据地。

  七十年代初期,中苏交恶期间,面对苏联核武器的危险,毛主席提出了“深挖洞”的口号,就是为了更好的防御核武器的打击,保护好我们国家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家领域安全,其实这三个字就是从“高筑墙”三个字中演化过来的。
  日期:2018-02-05 13:03:21
  二、广积粮
  “广积粮”,字面意思就是说平时要多积累粮食。有道是“民以食为天”嘛,如果军中无粮,则军心不稳,更别说对敌作战了。只有积累了足够的粮食,才能跟敌人打持久战,才能一步步取得胜利。
  朱元璋早期在红巾军作战时,不同于其他的义军向百姓抢粮,而是是向各地征粮。后来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于是在军队里设了一个都水营田司,专门屯田种地,兴修水利,一年下来有了收获,三年下来就有了积累。
  “广积粮”的引申含义就是加强经济实力。孙子兵法里面说,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表面上看是拼军事,实质上拼的是经济实力。只有加强了经济实力,才能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朱元璋为了加强经济实力,还在自己管辖的领域之内设立了盐法局,就是在他领地之内要贩卖食盐的话要交百分五的税,用于政府征粮。还设立了茶引制度,要想在朱元璋管辖的领域内卖茶叶要得到他的批准。每卖100斤茶叶,要向官府交200个钱,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朱元璋的经济实力。
  日期:2018-02-05 13:03:33
  三、缓称王
  “缓称王”就是不要急着称王,是一种韬光养晦的策略。中国一句老话叫“出头的椽子先烂”,在元末群雄并起的年代,人人皆是你看我,我看你,哪个称王便成了众矢之地,元朝更要派大军前来围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