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护国运动——闲话中国近代史上那段动荡岁月里的人事》
第19节

作者: 老娘路人甲
收藏本书TXT下载

  可是在接下来两边的接触当中,这位让琦善觉得可以沟通的义律先生却狮子大开口,将原本的五个条件一下子扩展到十四条之多,这其中包括::一、英国人上年受了委屈,以后再不得有如此错乱的行为;二、赔偿烟价以及英国军队来华的军费;三、各洋商所欠旧债,有官府承担清还;四、外洋走私贩烟,不得影响英国正常贸易船只;五、英国人递交的文书必须直接给大皇帝,不得经过官府;六、给英国提供大码头一处,允许永久居住,和澳门一样;七、要福建、浙江、江苏等地方贸易码头六处;八、允许英国人在北京建立使馆,其与码头则要设置英国军官一人。九、英国人在码头犯事,由英国人处理,中国不得过问......

  日期:2017-12-29 17:18:13

  第一次鸦片战争(12)
  后面的五条都是比较细节的问题,在态度上却更加嚣张,根据记载分别是:十、新定的贸易码头,英国人可以自由修建天主教堂;十一、英国人往来贸易,不管是哪个省份,都可以允许他们带家眷过来居住;十二、英国人在华贸易不需要经过洋商插手,十三、中国出口的税银要一定规,不得加减;十四、削减各贸易船只的使费。
  话说这东东不要说琦善了,换任何一个人看都是标准的漫天要价。以道光的脾气,能答应才是见鬼了。可要是不答应就得打仗,——琦善闭着眼睛都能想象得到,首先倒霉的一定是自己,因为道光皇帝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能接受别人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而他发泄的套路永远都是一个,即让手下帮他背黑锅。一向能言善道,做事精明的琦善实在不想这么快背锅,于是只好暂时瞒着道光,至于义律那边,就用中国的老智慧,你漫天要价,我就落地还钱,通过精通洋人礼仪文字等等的白含章、鲍鹏二人跟他先用文字沟通,慢慢耗。

  非常有意思的是,尽管两边始终都没有坐下来面谈,而是你一封信过来,我一封信过去这么沟通,琦善居然把要赔偿的款子给降低了,即从最初的两千万,降低到六百万,虽然没有最终成交,但却可以看见此人能力上的不俗。此外,值得称道的是,尽管压力重重,琦善仍然能够咬紧牙关,坚决不同意割让土地。但可惜的是,当琦善尽量用委婉的语言将前线的情况向道光汇报,希望他能酌情接受时,道光却牛脾气发作,认为英国人敢这么嚣张扫他面子,实在是叔可忍婶儿不可忍,回复琦善让他一面谈判,一面做好战斗的准备。幻想着敌人露出破绽,可以让自己这边尽可能找回面子。

  身在前线的琦善对皇帝的态度有点无语,他在给皇帝的奏折里如实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原来各省督抚因为看到他南下谈判,以为万事大吉,都没怎么精心准备战斗,军心涣散,而且他看到了更可怕的现实,那就是敌人在华的部队光战舰就有二十余艘,在他们的坚船利炮之下,中国的军队能否打胜首先就是一个未知数,就算退一万步赢了,这帮英国人沿着海岸线到处窜,势必让我们忙于防范,最终只会后患无穷。接着他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那就是英国人想要通商口岸和占据香港,我们不如折中一下,将福建的厦门和福州两地给他们通商,这样收取的赋税正好可以用来赔偿烟款,不需要动用国库那么辛苦。

  日期:2018-01-02 17:19:50
  第一次鸦片战争(13)
  但琦善的这点子算计根本就没办法抑制道光愤怒的小锅炉。他的态度还是那句,叔可忍婶儿不可忍,在给琦善的回复中,不但对他的建议进行了驳斥,还在不断的公文往来当中要求琦善要做好两手准备,那就是一旦事情谈不拢,必须立即组织战斗。琦善看皇帝的态度九头牛也拉不回来,只好照办,在进一步与英国人沟通谈判的同时,积极抽调兵马与火炮设备来增强虎门的防御。
  时间进入十二月份,英国人的态度变得更为强硬,在一份面呈皇帝的照会里,英国的全权代表义律正式提出说,如果不照我们的意思,我们就“兵法行事”,——这是明明白白要用武力来解决争端的意思。事情到了这一步,琦善仍然想尽力挽回一些东西,于是又给义律发了一份照会,解释自己这边的难处,希望大家还是平心静气解决问题。公平一点说,琦善的见识很明显超出了同时代人很多,看问题很有一套,他在外交上的态度也比较容易让英国人好感,所以很快,英国人给出了回复,那就是两家选择一个位置,比如说澳门或者其他地方坐下来面谈。

  可惜道光的耐性却早已消磨干净,他也决定用武力解决问题,于是在十二月中旬前正式下达圣旨,不跟英国人啰嗦了,直接打!并且要求琦善会同还没定罪的林则徐、邓廷桢等人一起办理剿匪事宜。与此同时,更给沿海各省下发紧急命令,要求他们看准时机帮助广州打击敌人。这些命令,全都动用中国传统的六百里加急向各地发送,几乎没把中国沿海各省的驿站给折腾垮了。
  天子的愤怒动静这么大,英国人又不是傻子,自然一下子就GET到了。有着贵族家庭背景的义律也顾不得绅士风度了,赶紧调集军队,攻击虎门的沙角、大角炮台。让时人无比傻眼的是,根据记载,沙角、大角集结的清军和炮台原本都是精心布置,且全都做好战斗准备,却在英军的进攻下瞬间跟纸糊的灯笼一样不堪一击,最后以伤亡七百余人,炮台被攻占,其余集体溃败的结果结束战斗。
  比失败更让人傻眼的是,包括林则徐在内,大家伙都认为洋人不善于陆战,但在这场遭遇战里头,明明白白就有英国人的千余人陆战队在战斗。事情弄到这一步,人在前线,本来心里还觉得也许我们倾全力跟人家打,不一定失败的钦差大臣琦善开始有点明白一个残忍的现实,那就是大清帝国的八旗雄风,真的落后了。再打,我们只有败德更凄惨。
  日期:2018-01-03 17:09:55
  第一次鸦片战争(14)
  那么后面应该怎么办呢?琦善清楚,不管是为了自己的前途,还是国家,尽快与英国人谈判缓和局势是他唯一能做的选择。但他更知道,远在北京的道光皇帝是绝对不会接受他这么做的,因为多年的政治传统已经让包括道光皇帝在内的帝国上下形成了一个惯性思维,那就是大清帝国是天朝上国,国家尊严高于一切,它的字典里不允许失败。如果自己一意孤行,那么势必会背上一个卖国贼的骂名。

  一向号称没什么搞不定的官场万能手琦善这次是真的很为难。
  另一边,局面果然在继续恶化。因为英国人并没有停止他们进军的步伐,在吃掉沙角、大角炮台以后,他们迅速将部队推进到虎门的第二门户横档岛一线。不过这一次他们并没有动手,而是又给清政府官方送来书信,表示如果你们愿意议和,我们可以停战并释放在前次战斗中俘虏的清军。时任水师提督关天培知道经过前面的战争,自己这边几乎可以说是军心涣散,因此赶忙答复说我们也不想打,不过具体谈判必须经过上头同意,希望你们给我们时间送信到钦差大人那里云云。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