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护国运动——闲话中国近代史上那段动荡岁月里的人事》
第24节

作者: 老娘路人甲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次战役中,英国人其实采用的仍然是攻打沙角、大角的老办法,即炮火牵制正面,步兵包抄后路,可是清军还是被打得伤亡惨重,武器的落后固然不必多说,人心的涣散其实也很值得感叹,——因为根据记载,这些失败背后究竟原因何在,其实时人,特别是帝国的精英们都有很深刻的分析,但却要么出于忌讳,要么出于私心,谁也不肯将真正的答案公诸于世。
  可笑的是,仗打得如此混乱,那位奕山将军居然仍然在战报里编造胜利,称自己如何经过浴血奋战打退了英国人对广州的疯狂攻击。总算他知道牛皮吹太狠了容易破,为了给自己找后路,特别是为了避免出现琦善那样的悲催下场,奕山在奏报里提到了自己防守的困境,以及广州城的混乱。为了解释掩饰方便,奕山把这些混乱全都归咎于广州当地刁民太多,有些人甘于做英国佬的汉奸走狗,另外还有人趁火打劫云云。反正千言万语一句话,那就是广州还在自己手里,就是比较乱一点罢了。

  骗完了皇帝,奕山知道,自己还是要面对现实,不为别的,就为他自己还在广州,空前混乱的广州。

  据记载,英国人占领了越秀山以后,就把司令部设在山上,没事就冲广州城打炮,没事就冲广州城打炮,从奕山到帝国的士兵再到百姓们就像瓮中鳖一样几乎都没地躲。面对敌人的火力第一个受不了的就是奕山,因此没多久他就打出了白旗,然后派人上越秀山跟英国人求和。英国人要求很明白,让奕山上来谈。但奕山将军保命最大,这种阵仗那是打死也不去的,于是便沿用前任琦善的招儿,又派广州知府余纯保去。余纯保心说我这一年当这种烂差事也是够了,以后在国人那里怎么都讨不了好,可是扛不住官大一级压死人,只好磨磨蹭蹭的去英国人那边沟通了。

  日期:2018-01-15 16:53:19
  乱局下的帝国众生相(11)
  也许是因为并不心甘情愿,再加上这一年多广州的猪跑他看熟了,知道眼下这情势是做得多,错得多,而且自己也不是能力挽狂澜的材料,因此咱们这位余大人虽然去了越秀山,为了表示诚意还绕了一个大圈子跑到位于广州城西南的商馆去见了义律,但他只当自己是个跑腿的,啥话也不多说,只是把义律的停火条件给带了回来,一共是四条:

  一是奕山、隆文、杨芳及外省军队限六天内退出广州城外六十里以外;二是限一周内缴纳六百万银元给英国部队,并且在四月初七日落前要先交一百万;三是英国军队仍然原地不动,清军赔偿金如果过期一日不交清楚就追加一百万,过期两周追加两百万,过期二十天数目会追加三百万,钱付清以后英军才会撤退。还有,在事情没有搞定前,广州政府各防御关口不得再增加武备。至于第四条则牵扯到林则徐,具体要求是要求广州方面赔偿商馆损失还有林则徐误把西班牙商船当英国人的商船烧掉造成的损失。

  最后为了保险起见,义律要求包括奕山在内的皇帝钦命大臣以及广州所有地方大员联名在停火条件上签字确保他提出的条件会被落实。
  事情弄成这个样子,怨言肯定是有的,内部打架更是少不了,但广州眼看着就要完蛋,奕山也顾不了那么多,第二天就按义律的要求把一切都搞定,然后让余大人带着回文以及一百万的款子去见义律。当然了,这钱肯定不是奕山掏,他没那么好。那钱是哪儿来的呢?说来其实很简单,直接刮那些广州的有钱商人。后续的款子据说也是这么腾挪出来的。总之事情办得很爽快,是以义律也根据自己许诺的,在得到想要的一切之后,就把自己这边的部队撤到了香港。

  不过在这里要说的是,奕山给钱很爽快,但并没有照约定撤出六十里以外,至于三位钦差中的杨芳更是没有撤离广州,而是仍然留在当地。对此,义律居然也没追究,倒不是他不想,而是不管是他也好,还是奕山也好,大家都有更棘手的烦恼要处理。
  日期:2018-01-15 16:58:46
  更正:
  由于原始资料的错误,前面把广州知府的名字写错了,他的名字应该叫余保纯。另,正统史料认为此人给琦善、奕山跑腿说他是投降派的狗腿子神马的,我觉得言过其实,非常不可取,只能说他是一个平庸寻常的官员,在乱世里恪尽职守以自保而已。这样的人哪个时代都多,既不能算英雄,也不能算狗熊,平常人。
  日期:2018-01-16 17:15:15
  乱局下的帝国众生相(12)
  奕山的烦恼是该如何向朝廷交代。他琢磨来琢磨去还是使用了老套路,那就是撒谎。根据记载,他在给道光上报的一份奏折里头,虚构了一篇文采飞扬的天朝威武记,用华丽的辞藻描述了广州的战斗情况,告诉皇帝我们如何如何摆平了贼寇,然后又编造说英国人怼在城下喊冤,说闹事的人并不是他们,而是一些趁火打劫的强盗以及汉奸,而他们之所以不愿意离开时因为做生意的款子还没有收回来,希望天朝可怜他们,允许他们继续和天朝通商,追回没有收到的欠款。如果天朝肯答应他们,他们立即就会撤走,不会滋扰生事。

  就是这么一封虚虚实实,半真半假的奏折,奕山居然就硬着脖子给递上去了,也算是够大胆。但他更大胆的还在后面,那就是当第一封奏折递上去没有下文以后,奕山估摸着朝廷肯定有人对他有负面评价,或者广州的事情还是泄露了,于是为了自保,他又写了一封奏折,仍然是用表面诚恳其实圆滑的笔触写到一件事,那就是英军已经退出了广州省城的内河。如是这般之下,道光当真就相信了他的话,最终同意了广州恢复通商。

  要说这事儿也是有很晕菜,道光派了三个大臣来广州,奕山之外的隆文虽是文臣,但一向都有耿直的名声,并且根据记载他在奕山向义律投降,签署了停战条件时就相当不满,甚至绝食抗议,但居然就没想过向皇帝呈报事情的真相,以至于奕山的谎言就这么在朝廷的认可下变成了事实。最讽刺的是,据说隆文最后的结局就是在皇帝同意广州恢复通商,认可奕山一系列做法的批文到达广州的当天挂了。有说他是实在太气了,也有说他是本来身体就不好,加上这么一系列的事故凑在一起,嗝屁得就更快。至于另一位大臣杨芳,也就是那位曾经被道光寄予厚望的老头,在广州的事情弄到这么一个结果以后,可能是觉得羞愧,也可能仅仅只是不想再招惹这个烫手山芋,赶紧就称病递交了辞职信,说自己心力交猝,不适合再在前线,希望回乡养病。道光做皇帝不行,但心地还是挺善,就撤销了前面的处分,允许他仍然以水师提督的名义回乡调养。

  广州高层是这种局面,下面的人又是另外一种局面。根据记载,由于奕山的谎言被皇帝认可了,朝廷对参与了广州战斗的文武兵弁进行升职加薪,人数总计有五百多人,甚至奕山在奏折里胡扯的观音显灵也被当做真事进行歌颂,道光还为此亲笔题写了一块匾送到广州的观音庙悬挂起来。至于广州的百姓,也因为战争的烟消云散开始慢慢恢复市面,重新兴高采烈过自己的平淡日子,也许偶尔会有人在酒楼讥讽奕山当初指挥人偷袭英国人时采用马桶阵之类的笑话,但更多的是各自谋取一份营生,蝇营狗苟活着。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