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护国运动——闲话中国近代史上那段动荡岁月里的人事》
第34节

作者: 老娘路人甲
收藏本书TXT下载

  耆英、伊里布和牛鉴代表大清帝国与英吉利在华最高代表璞鼎查围坐在一张圆桌两边,在他周遭是一群英国军官,至于其他随从人员,则站立于圆桌外侧。英方将准备好的四份装订成册的条约文本分别给与两方,由他们分别在文本上加盖代表权威的钦差大臣关防、两江总督关防、英国全权公使关防,并各自签名画押。最后,在英国人的一片欢呼声中,近代史上著名的《南京条约》就此出炉。

  日期:2018-02-24 17:19:10

  帝国的悲壮与绝望(15)
  当然了,在程序上必须要说的是,《南京条约》要板上钉钉成为最终的事实,其实还差一个人的认可,那就是道光皇帝。不过大家都心知肚明,那只不过是一道工序而已。因为事情走到这一步,道光已经找不到别的路来改变局面。作为一个帝国主宰,曾经自以为无往不利的君王,他从内心深处感受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深深绝望,这让他愤怒,让他愧疚,可是最终,却不能不面对。于是根据记载,当耆英等人将谈判的经过以及相关条文上报北京以后,尽管纠结了一夜没有睡觉,道光也不得不在五更时分,用他那支决定了无数人生死的朱笔草草写出批准《南京条约》的命令。

  可是是不是这样一切就能恢复平静呢?不是。作为一个执政多年的皇帝,道光有着深深的忧虑,他向耆英追问:“你只知道要解决南京危机,有没有考虑以后的问题?”在这里不得不说,虽然道光历史地位不高,能力平平,但是他考虑问题,还是有一定的远见的,比如前面他曾经提出反对开放福州,以及要求英国人赶快退出内地等等。从维护帝国统治稳定的角度来说,这些反对和要求都有一定的道理。

  日期:2018-02-25 17:07:12
  帝国的悲壮与绝望(16)
  然而非常可惜,偌大帝国能够给予他的回应,却只是沉默而已。并且这种沉默不是说他担心的东西别人想不到,而是没有人敢告诉他或者国人,今后我们能怎么办。因为英国人用一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场空前的震撼,并且只要有脑子的人都会明白,这场战争的结束,不但不是最终的结果,反而是很多未知的开始。
  于是为了寻找所谓的安全感,或者说尽可能在不利的现实里寻找一点有利,道光把自己的目光投注到了他并不想看的《南京条约》文本上,——在这里插一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所熟知的很多条约内容其实都是缩减版本,比如在这篇长文开头提及的就是《南京条约》的缩减版本。为了后文记述方便,我决定在此公布一下《南京条约》全文的要点。
  根据记载,这份条约的内容一共有十三条:
  (一)今后两国永远和平,人民彼此友好和睦,并保证双方侨民的安全;(作者os:场面话,你懂的。)
  (二)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口岸,英国在此五处设领事等官员管理贸易;(作者os:虽然是侵略,但客观说,英国人的经济眼光很准)
  (三)割让香港岛;(作者os:国家不幸,但对香港来说,可以算一种机遇)
  (四)补偿鸦片烟价六百万银元;(作者os:突然明白道光为什么恨林则徐了)
  (五)废除行商专门承办对外贸易的旧例,英商可以与任何商人进行贸易,并由中国官方偿还商欠三百万元;(作者os:战争就是赢家话事,没道理讲。)
  (六)赔偿军费一千二百万元;(作者os:同上)
  (七)以上各项赔款共计两千一百万元,分四年缴清,过期不还的话,每百元加息五元。(作者os:英国佬的生意嘴脸,算盘打得啪啪响)
  (八)释放被中国囚禁的英国及其属国军民;(作者os:这里最主要的是说台湾达洪阿抓的那帮英国佬)
  (九)因与英国人往来,侍奉英国人而获罪之中国人,免除其罪责,并释放已经关押者。(作者os:排除战争因素,英国人的人本思想,值得认可)

  (十)中国秉公制定关税税则,英国货物在开放口岸按规定纳税后,经过内地税关不得再课以重税;(作者os:这个有一定的合理性)
  (十一)两国官员平等往来;(作者os:英国人对中国的天朝上国做派不爽了很久)
  (十二)大清皇帝批准和约并交纳六百万元之后,英军退出江宁、京口及镇海之招宝山,但仍驻守舟山海岛及厦门鼓浪屿,待偿款清缴,口岸开放之后,再行退兵;
  (作者os:想想英国人的嘴脸,估计要不是事情没了,道光想劈了耆英等人的心都有)
  (十三)和约由两国君主批准实行,两国各留一册,大清钦差大臣和英国公使亦各留一册副本。
  (作者os:所谓有字有据,不能抵赖是也。)
  日期:2018-02-26 17:17:22
  帝国的悲壮与绝望(17)
  书接上文,前面说了,道光在写下批准条约的命令后又重新审视了《南京条约》的全文,然而懵逼无比的是,这次对文本的二次审视,却让这位帝国最高统治者器量狭小,锱铢必较的性格缺陷充分暴露出来。因为他满脑子想的并不是总结教训,励精图治,而是在条约已经事实的基础上去抠搜细节问题,一厢情愿的认为如此才能够将损失减到最小。
  还算不错,经过仔细阅读,道光找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并且就此给钦差耆英发出了几条最新指示:其一是英国人和我们的老百姓交易,官方可以悉听尊便,但如果此后还有什么商欠,就必须他们自己处理,官方一概不负责任;其二是指定赔款事宜由耆英专门负责,另外还专门指出,英国军队所到各处收过地方哪些人给的钱财,要一一查明;三是因为和英国人有往来而获罪的人可以全部赦免,但如果他们再行犯罪,则仍然应该依法办理,和英国人无关;四是纳税银一项,各海关本有一定则例,内地关口也有定例;(作者os:发现没有,凡是涉及到钱的时候,道光就特别固执,天生守财奴。当然了,他发布这条指示的意思,也有反感英国人对中国内政指手画脚的意味。)五是赔款没有完成之前,允许英国人在两地驻扎数船,但口岸开放以后就要退出。

  他的这些指示,充满了小农式的斤斤计较,而后面要求耆英将自己的意见不厌其烦的对英国人反复陈述则又像一个婆婆妈妈的乡下妇人,堂堂一国天子如此失态,也难怪后人嘲笑他是平庸君王。而耆英方面可能也正是由于对皇帝的性格十分了解,在反复揣摩皇帝的心意之后,为了自保,在条约已经签订,南京不会沦为战场的大前提下,以皇帝有新指示为名,向英国人提出了交涉。在交涉文本上,他对英国的璞鼎查说道:“贵国所定条款,期以永久遵行,而中国亦有盟言,必须预为要约。”

  日期:2018-02-27 17:22:20

  帝国的悲壮与绝望(18)
  耆英的意思是说,我们答应了你们的条件,你们也应该答应我们的要求,因为既然双方已经达成和平,就应该无事不可商量。在这段话之后,这位道光的全权代表煞有介事的给英国人提出了十一个条件:
  其一是五个通商口岸允许建会馆供英国人居住,但一旦贸易结束英国人必须回国,不得常年在此居住;其二是今后的商欠,官府只代为追索,不再代为偿还;其三是通商口岸不准兵船游弋;其四是清朝沿海部队及防御工事主要是为了防御盗匪,英方不用对此有所疑虑;其五是沿海各地尚且不知道已经签订和约而攻击英舰,不能成为开战的口实;其六是赔款付清后,英方要立刻撤军,暂时占据的两地,英军请在船上驻扎,不要上岸居住,两地英军不能侵夺百姓或拦截商船;其七是以后英国商民如果有与内地老百姓交涉案件,应当订立章程,英商归英国自己管理,内地老百姓由内地官府惩办,其他国家的夷商不能援以为例;其八是中国犯罪之人如果逃到英国货船、兵船,英方必须遣送至官府,不能包庇窝藏;其九十不准其他国家的商人到广州之外的港口贸易,英国要与其讲解;其十是各口岸税率比照广东海关办理,由户部核议遵行;最后是和约我们皇帝已经加盖了玉玺表示同意,英国方面也应该同样办理。

  老实说耆英提的这十一条,出发点绝对是向着道光的,也符合他的需求,可是如果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说,这位大清高官却是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那就是根据当时的惯例,条约上没有的内容,本应该由大清帝国自己做主,比如其中最重要的对涉外案件的处理权,但这位钦差在文本里却说什么你管你的,我管我的,一厢情愿的认为如此一来一劳永逸,大家便宜,却不知道这样一搞,等于给了英国方面一项重要的权益,那就是治外法权。所谓治外法权简单来说就是某国的国民在另一个国家犯罪了,那个国家不能管他,这对于一个国家的主权以及法律来说,绝对是一种侵犯,属于强盗行为。耆英一心想给道光皇帝省事,却脑子如此浆糊,也难怪后人评价他昏庸无能。

  不过他蠢,璞鼎查可不蠢。在看完了耆英送来的交涉文本,虽然不满中国人的讨价还价,罗里吧嗦,但这家伙很快就发现了中方文本里头的大空子,正所谓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为了攫取更多的利益,他在回复里没有明确表明自己这边的立场,反而扮演中间人的角色,对耆英提出的条件表示可以商量,同时又不忘记诱导对方:“你所提的其中几条很是重要,应该另外再写一单,附粘在和约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