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护国运动——闲话中国近代史上那段动荡岁月里的人事》
第39节

作者: 老娘路人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3-10 17:08:21
  帝国乱象:蜂拥而来的大鲨鱼(3)
  在这之前,为了方便处理通商后续事宜起见,道光已经在二月一日正式任命耆英当两广总督。如今看到程裔菜的折子,他心里当然也是有嘀咕的,可是更怕的是美国佬当真来了,于是二话不说,当即又把钦差大臣的关防赐给耆英,任命他为全权代表,让他赶紧麻溜的去广州摆平这件事情。耆英呢,估计是又惊慌又得意又烦恼,五味杂陈,要知道,这么大一事情,自己当初都没向皇帝提起,这要是捅出来,多大的罪哦,如今却阴差阳错,皇帝居然不但没有追究,还对自己委以重任,真是想不嘚瑟都难。不过他也不傻,知道这是烫手山芋却又不能不吃,因此一接命令就赶紧昼夜兼程往广州敢,态度要多积极有多积极,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到了广州。

  在这期间,日子最不好过的是程裔采。那个叫顾盛的家伙跟一催命阎王一样,三五不时给他写照会说要去北京见皇帝,态度却各种不友好,最后甚至连战争都搬出来了,说要模仿英国的璞鼎查,用武力占据岛屿。要是只是嘴上说说那还罢了,偏这哥们掐死了中国官方的软肋,知道不动点真格的不够力道,当真召集美国佬的船只到黄埔鸣炮示威,搞得整个广州人心惶惶。在这种环境下耆英的到岗简直就是那啥及时雨,人心安定的同事大家都期待他赶紧搞定那个美国神经病。

  这哥们怎么说,也确实表现得很有大将风度,人到广州,先给顾盛发一个照会,表示本钦差来了,啥事儿好商量,不过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忙,希望你稍安勿躁。然后跟他约定时间到澳门见面。四月二十五日,耆英办完了很多残留的公务,果然带了黄恩彤等人如约从广州出发前去赴会,七日后抵达了澳门附近的望厦村。有了同英国人谈判的经验,耆英这次表现得相对成熟,一上来就劝阻顾盛不要进京,因为这是皇帝让他来广州的任务之一。顾盛自然是不答应,扯皮拉筋,耆英气死了,忍不住怒怼,你去吧你去吧,不过我告诉你,如果你坚持要进京,那这件事我就无权过问了。

  日期:2018-03-11 17:11:15
  帝国乱象:蜂拥而来的大鲨鱼(4)
  顾盛这次做出了让步,暂缓行程,但是却以签订条约作为条约,表示如果耆英在条约的拟定上不能秉持公义,自己仍然要前往北京。这是一个很耐人寻味的场景,很显然耆英很相信自己对美国和英国之间有勾结的判断,也知道英国人对他风评不错,更可能知道西方人怼中国官场的一套很有研究,最怕关键时刻清廷临时换人拖拖拉拉,不然他也不会拿甩手不干来怼顾盛。而顾盛则更是精明,他很清楚自己来中国是带任务来的,美国国会为此专门拨给他四万美元,那表示只许成功,不能失败,所以他看菜下碟,很是知道进退,没有一味的强硬,也没有盲目服软,一切都以美国的利益为要。

  得到美国人让步的耆英很爽快的开始了谈判的工作。在他看来,道光本来就已经同意各国按照新议定的章程一体通商,那么他再和美国人签订一份类似的条约,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顾盛一看这态度,当然是喜出望外,当即表示不去北京了。不过在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他们最后所签订的条约内容并没有完全遵循中英《虎门条约》,而是在顾盛早就准备好的文本上进行增删修改而成型的。很难说耆英在这其中有没有收受美国人的好处,可是很显然他卖国是卖得特别理所当然。根据记载,在这份签订于道光二十四年五月十八的中美《望厦条约》里头,美国不但将英国没有攫取到的关税议定权写入了条例,而且进一步深化了所谓的领事裁判权。更有甚者,他们还允许美国人在通商口岸建造医院、教堂、坟地,军舰可以自由出入港口“巡查贸易”等等。

  最TMD贻害无穷的是,在这份条约里,还增加了一条十二年以后修约的规定,这直接导致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开打。可晕菜的是,就连耆英、穆彰阿都觉得有点不对劲,但作为大老板的道光这次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问题,为毛呢?法国人来了,他们也依样画葫芦要到北京见皇帝。
  说起来法国作为欧洲强国,他们的利益所在一直都不是东亚,看相关资料就知道了,一直以来他们来华的商船都不及英国的十分之一,贸易额只是美国一个小零头,可是世人都知道,有便宜不占王八蛋,于是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打的消息传到欧洲,在国会的授权下,时任法王路易菲利普派出两艘军舰到中国搜集情报,并任命一位叫做真生意的家伙以国王特使的身份前往中国搜集情报。这里科普一下,这位真盛意若是在中国,那是绝对的钦差,身份是见官大一级,但是法国当时已经是资产阶级当政,国王说白了也就是个傀儡,所以他的身份,实在高不到哪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