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护国运动——闲话中国近代史上那段动荡岁月里的人事》
第48节

作者: 老娘路人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4-10 17:19:30
  帝国乱象:江河日下的大清内政(13)
  事后,林则徐还以他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一方面派遣将领在云南境内关键地方驻扎,以防范突发事故,另一方面刊发布告,告诉大家要相亲相爱,不许私下闹事。经过林则徐的充分治理,原本混乱动荡的云南逐渐稳定下来,朝廷为此奖励他太子太保头衔。可是在云南这么几年操劳下来,林则徐的肺病不但没有好,反而严重起来,更糟糕的是,他的原配妻子也因为生病没有治愈而离开了他。到了道光二十九年秋,觉得自己实在扛不住的林则徐只好向道光请求辞职。

  道光这次没有再阻拦,批准了林则徐的要求。于是他带着夫人的灵柩,在长子的陪同下回归老家福建,期望可以享几年晚福。但国家江河日下,动荡不安,时刻容易出现意外因素。时间进入道光三十年,林则徐回家不久,正好就碰上了英国人强行租占当地神光寺地产而与当地民众发生冲突。情势危急,林则徐义无反顾,当即与当地士绅联合,共同给老同事闽浙总督刘歆珂以及福建巡抚上书,请求招募勇士,操练士兵以保护省城安全,可惜他们的建议最终没有被采纳。

  也就是在这一年的正月十四,跟林则徐一生都有莫大关联的道光皇帝在大清帝国皇家园林中最了不起的圆明园里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享年六十九岁。接替他位置的,是他与孝全皇后所生的四皇子奕詝,也就是后世所称的咸丰皇帝。咸丰皇帝上台以后,并没有立即改元,所以当年仍然被称为道光三十年。在这一年中,广西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爆发,当地官府几番镇压都没有成功,反而促使其苗头越来越大,震动朝廷。咸丰名下的智囊团赶紧向皇帝推举林则徐,认为只有他能够搞定这件事。

  于是已经风烛残年的林则徐再次被朝廷启用为钦差大臣,到广西督办军务。林老头自己常说苟利国家生死以,自然不会拒绝,但这次老天不给机会,那也是没办法的事儿,尽管他苦苦支撑,一路紧赶慢赶到广东潮州,仍然抗不过身体不给力,最后还没到目的地就离开了人世,享年六十六岁。因为他生前忠于国家,勤勉能干,所以走后大清帝国对这位老臣给予了最高的荣誉,不但撤消了生前一切的处分记录,而且给予他文臣所能享受的最高谥号之一,“文忠”。八卦一下,关于林则徐的死,其实也有中毒一说,具体如何,却是众说纷纭,暂时没有定案。

  日期:2018-04-11 18:28:34
  帝国乱象:江河日下的大清内政(14)
  纵观这位大清名臣鸦片战争以后的人生轨迹我们不难发现,他几乎辗转了大半个帝国的边疆,且每次都是充当类似消防员的角色,去为帝国搞定来自被统治阶层的逆反。这一现象一再出现,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帝国内政江河日下,统治危机不断出现。
  事情为何会变成这样,西方列强的侵略自然有责任,帝国上层,特别是道光帝本人到死都在执政观念上因循守旧,恐惧变格也大有关系。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千年未有的变局,外有强敌在军事,经济方面肆虐,破坏中国传统经济,逐渐断绝老百姓的活路,内有贫富差距扩大,长期高压统治带来的反劲,可以说处处都是问题。在这种时候依然去因循守旧,不加变动,那跟拉着一辆马车去跳崖没有什么分别。

  可惜道光帝对此并不明白,也许,他已经无力明白,因此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说到自己的执政观念时,仍然是这样的:“譬如人家一所大房子,年深月久,不是东边倒塌,即是西边剥落,住房人随时粘补修理,自然一律整齐,若听任破坏,必至要动大工…”从这个观点上来看,他在重新启用林则徐转转帝国边疆,就是为了能够及时修补,以确保国家能看起来整整齐齐。
  想法是不错的,但可惜的是,不是每个地方官都能像林则徐那么卖力,大清帝国的内部问题,却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叛逆,其中发迹皖北的“捻党”就在道光二十五年,二十七年先后两次发动起事,震动数省。这帮人流动,分散,很有打游击的天分,朝廷的剿灭却很不得力,以至于逐渐做大,到道光末年,势力波及包括临近北京的直隶的六个省份。而到他儿子咸丰手里,更进一步发展成为捻军,震动天下。

  另一方面,就在鸦片战争以后不久的道光二十三年,大清帝国西南边陲的广西,一个落地秀才洪秀全,正式创立拜上帝会。到道光二十七年,他在冯云山等人的支持下,信众发展到万余人,以此为根基,前面说到的,不得不请林则徐剿灭的太平天国运动正式拉开帷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