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鸦片战争到护国运动——闲话中国近代史上那段动荡岁月里的人事》
第53节

作者: 老娘路人甲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8-04-28 17:19:20
  龙椅背后的尘封往事(13)修订增补:
  我说道光选择咸丰是有全面深入考虑的,还有一个证据是他始终没有给奕䜣的生母静贵妃皇后的名分。不但如此,在他修建自己陵墓的时候,还专门下令,静贵妃的陵墓只能修在妃子区,不能修在别处。假如说他有考虑让奕䜣坐皇位,结果为了私人感情或者一些理由临时变卦,比如说某些人认为的因为特别宠爱孝全皇后而选择传位给咸丰,那么以常理来讲,他应该对静贵妃有一份愧疚感才对,而不会是像我们所看到的记载那样,亲自安排静贵妃的身后墓葬规模。

  话到此处,另一个问题来了,既然道光认定了咸丰比奕䜣更适合做继承人,在书写遗照的时候直接写“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就好了,为什么多此一举的在册立奕詝前面要写上一行“皇六子奕䜣封为亲王”呢?我认为这得从两段历史记录里找原因。
  其中一段是他们兄弟俩读书的时代。根据记载,这兄弟俩是文武都要学,然后还学得很有模有样,自己比划创造了几套武功,有刀法还有枪法。道光听说了这件事,有让他们演练给自己看,还给他们使用的刀枪取了名字,枪叫“棣华协力”,刀叫“宝锷宣威”。这里说一下这个“棣华协力”,—《诗经》里有所谓“棠棣之华”一诗,很是有名,是用来歌颂什么呢?歌颂兄弟齐心。道光会给他们用的枪取这个名字,表面看自然是希望兄弟齐心,但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取这个名字呢?根据记载,每次兄弟俩比武,奕䜣都是不打胜仗不收兵,一点都不知道给哥哥留面子,咸丰此次都是输家。

  另一件事是道光临死前。根据记载,他先见的是奕䜣,但只是叹气,没有说话,然后把所有人都招进去,当着大家的面拿来遗诏,由内务府大臣文庆宣读:“皇六子奕䜣封为亲王,皇四子奕詝立为皇太子”,他话音刚落,奕䜣的亲妈静贵妃就跑进来了,不停的大哭大闹,大臣们一看这情势,全都哑口无言。倒是道光自己,一看这情况,赶紧又叫太监拿过笔墨纸砚,又写了一道圣旨,大意仍然是立老四当太子,要求所有的人不要有异议。大臣们一看皇帝这态度,赶紧就在他床前表态拥护奕詝,然后让太监把静贵妃给送出去休息。

  从这两段文字来看,无疑道光对奕䜣个性上的短板是清楚的,知道他有点持才傲物,再加上他有一个执掌后宫的亲妈在,未必会对咸丰服气。咸丰呢,表面上客气,其实心里对什么都有计较。这两种性格的儿子在自己身后会做出什么事情,道光是不难想象的。别的不说,就说他太爷爷雍正时代的往事,就够他反复掂量的。因此,作为一个个性谨慎的皇帝,他必须为自己的身后事做打算,首先要保证的就是他们兄弟俩恪守本分,和平相处,而这,应该就是他在遗诏里写明要给奕䜣亲王爵位的原因,即既保证了他的荣华富贵,又让他明白,他不是他爹心里的皇位候选人,要懂得君臣的礼数。

  日期:2018-05-03 18:53:47
  龙椅背后的尘封往事(14)
  分析到此为止,让我们继续那段历史。根据记载,咸丰被选为皇位继承人的准确时间是道光二十六年秋天,那时他是十五六岁的样子,奕訢小他一岁,按照清代的风俗,都是可以娶老婆的年纪。不过大清帝国历来的规矩一向是皇子亲贵的婚配对象都必须皇帝指定,也就是所谓指婚,这兄弟俩也不能例外。
  经过挑选,道光给老四指定的是出身镶蓝旗的萨克达氏,她老爸是时任太常寺少卿富泰,给老六挑的是出身镶红旗的瓜尔佳氏,她爹是时任热河都统桂良。由于热河乃是清朝另一个政治中心承德避暑山庄的所在地,所以有些人认为道光一度其实有意改选老六当储君,否则干嘛给他挑个军方重要将领当老丈人。但从相关资料来看,我觉得道光会选到桂良主要原因还是想到奕訢有从武的爱好,想让他往军事方向发展,将来好为朝廷效力,所以才特别帮他挑选一个军方的老丈人来帮他学习以及方便他以后建立相关的人际关系。

  媳妇挑好了,就是指婚,一切都按照程序。道光二十七年,正式下指婚命令,即册封萨克达氏当四皇子嫡福晋。二十八年,举行婚礼,再来是老六。
  按说一切都很顺溜,但不知道是碰巧,还是老天捉弄,咸丰虽然有当天子的命,一生却似乎永远都摆脱不了霉运。就连娶个老婆都是短命鬼,两人结婚甚至不到一年多就挂了,都来不及看自己老公身穿龙袍坐上龙椅君临天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