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凭什么从一个小人物登上历史的制高点》
第6节

作者: 映雪青松翠
收藏本书TXT下载
  “长安四周各大关隘,如潼关、大散关、武关、萧关等,可已为叛兵所据?”
  “回大人的话,赵思绾宥于兵力所限,暂无力控此各大关塞,且他们并不曾料想朝廷可迅速出兵,故小人想他下一步应该是先招募流亡、扩充实力。稍后才往附近各处分兵掠地。”
  “好”,柴荣欣喜地道,“只要潼关等处尚未被占,我倍道兼程,旬日可回汴梁,不日即起大兵,此贼不难破也。”
  日期:2019-04-11 14:33:00
  韩通道:“赵思绾的人马现在主要集中在城西和城南,大人此时出城应走东城通化门,出城过十里铺,经华阴,出潼关,顺黄河溯流而至洛阳,洛阳距汴梁虽有六百里,但道路平坦宽阔,快马昼夜可至。”

  柴荣道,好极了,韩通,你这次立功不小,待随我平安回京,定向枢密院保奏,为你加官晋封。
  韩通忙跪下道,谢大人恩典,但请恕小人不能陪侍左右。
  柴荣惊讶,你不跟我们走?这是为何?你私放了我们,赵思绾会放过你吗?
  韩通道,小人今日营救大人,一为报知遇之恩,二是敬佩大人为国家大义不惧生死。但赵思绾于小人亦有救命之恩,故不忍背弃。
  柴荣痛心地说道,因为他救过你,所以做乱臣贼子你也心甘情愿?韩通,你好胡涂啊。就算赵思绾放过你,将来朝廷大兵一到,玉石俱焚,赵思绾必定元凶授首,你也难逃干系。
  韩通并不回答,只俯首向地,“韩通本天生贱命,怎敢劳贵人挂怀。小人今次来,便是奉命取二位首级,请大人不必多言,速离此凶险之地,迟则生变。”

  柴荣见他执拗,无法再劝,只好问道,那赵思绾处,你如何交待,他凶残成性,恐不会放过你。
  韩通道,“多谢大人关心,小人已想好保命之策,只是要劳烦大人身边这位随从大哥。”说罢将手中佩刀向张永德递去。
  日期:2019-04-11 14:53:15
  柴荣先是不解,瞬间又明白过来,他面露不忍之色,“韩通,只是这样太委屈你了。永德,动手罢。”
  张永德迟疑地接过韩通手中的刀,茫然望向柴荣,韩通叫道,“这位兄弟,快朝韩某动手。切莫留情,放心吧,只要不是要害处,韩某皮厚肉粗,死不了的。”
  张永德挥刀朝韩通左肩砍落,刀入肉寸许,顿时血流如注。柴荣见韩通面不攺色,心中赞叹此人勇士。
  只听韩通急促地说道,大人可从后门而出,过崇仁、胜业二坊,至永嘉坊,即可由通化门而出。还有,大人坐骑已为赵思绾所夺,恕小人无能,未可盗出。

  柴荣点点头,“韩义士,柴荣非忘恩背义之徒,今日相救大恩,容日后涌泉相报。”
  张永德上前想察看韩通伤势,被其一把推开,于是也只好抱拳道:“好兄弟,你多保重,今后但有用得着我张永德之处,水里火里但凭使唤。”
  言罢,携了刀,紧随柴荣身后,二人迅速消失于茫茫夜色之中。
  赵思绾得到柴荣逃走的讯息,暴跳如雷,但见到韩通身上血肉模糊、兀自伤重昏迷,也无法发作,只得望向堂上的黑袍僧。黑袍僧仍是一副冷漠的表情,好象对柴荣的逃走并不意外。

  赵思绾试探着问道,柴荣此去,必逃回开封报讯。若朝廷即刻调兵征讨,我们恐难以抵敌。
  黑袍僧眼神里一片冷漠,“他们就算知道了,一时半会也出不了兵。”
  日期:2019-04-11 15:13:30
  赵思绾恨道,早知道刚才就该杀了这个小白脸。
  黑袍僧道,柴荣必定一早遣人回京报讯,此人胆大心细,不会信你一面之词。故他此刻必不忙于返回,而是要去离此地最近的王景崇处打探虚实。哼,他死在王景崇的地盘上更好,朝廷才不会集中精力来攻打长安。
  赵思绾又问道,但王景崇真敢杀他吗?
  黑袍僧一声冷笑,“他还没和王景崇见上面就会死于非命。”
  赵思绾若有所悟,恭身道,总伦师尊算无遗策、烛照千里,弟子不及万一。
  黑袍僧总伦对这番奉承话不置可否,转而再问道,“日前你与契丹密使相会,可曾提及辽军协同出兵一事?”
  赵思绾忙不迭答道,辽使说开封与大辽有盟约在先,故不能轻易发兵。但答允只要我们这三镇一齐起事,大辽铁骑便会以调停为由,立刻麾师南下,与我们夹击开封。
  总伦摇摇头,“契丹狼子野心,未必会真心助我,他们定是要趁我们与开封杀得两败俱伤,然后再来从中取利。但目前形势已如箭在弦,若不能把握时机,等过几年刘氏江山稳固,就再难动摇了。”
  赵思绾道,师尊所见极是,弟子也担心辽人持观望之态,而我们未必能抵抗得住京中禁军。
  总伦道,你怕什么?万事都有李守贞和王景崇在前面挡着,就算事败,弃了长安便是。而且我已有计划,只要能挺过一年,必令契丹与开封失和,哼,盟约?一张废纸罢了,真还会有人遵守么?
  他顿了顿,看着赵思绾手中的霸云刀,“据说这把刀内含一个重大的秘密,你先暂且收好,待我有空时再作参详。”
  说罢举步往堂外走,赵思绾一众忙跪前俯伏,高呼“恭送师尊。”。

  日期:2019-04-11 15:33:45
  离长安六十余里的华州,这里对长安城中所发生的一切还没有丝毫的感觉,夜半时分,城西的周员外家中依然灯火通明,高朋满座。这周员外在前朝石晋时期曾外放过一任县令,现赋闲在家,平素最喜邀约些本地文人雅士,在家中饮酒行乐,品诗论文。
  只听有人唤道,这不是赵先生吗?怎么今日如此低调,竟甘陪末席。王参军没有与你同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先生正挨着门坐于下首,他中等身材,四十岁上下,窄形脸,头戴一条白色的幞巾,身上一件灰色窄旧交领袍,一副极寒素的读书人装扮。

  赵先生见有人唤他,也不起身,只笑笑道,小可不擅诗文,岂敢与诸位夫子并列。魏秀才,你太抬举在下了。
  魏秀才道,今日有本县的秦老夫子领衔会文,每人皆须对句联篇,赵先生又岂能例外。
  赵先生暗骂魏秀才多事,起身拱手道,在下才疏学浅,于诗文之道更是不通,唯愿叨陪末座、洗耳恭听。
  在座诸人见他一味推辞,料他乃是腹无经纶、骗吃骗喝之辈,于是转过身去不理他。这时,周员外家仆役抬出了一个高约数尺的密闭大瓮,又把一个阔约合抱的大缸置于地上,缸上摆着一只大细眼筛子,仆役们打开瓮盖,小心将大瓮斜倾,从里面缓缓倒出一种金黄色粘稠状液体,那液顺着筛子流入缸中,一股浓烈的酒香混合着馥郁的桂花香味顿时充盈室内。
  日期:2019-04-11 15:53:59

  待到大瓮底朝天时,大缸尚将满未满,筛子上还多了一堆黄色酒糟,有两名小厮拈着一根三尺长、碗口粗的木杠置于筛上,反复细碾将余汁榨出。
  众人已是满堂欲醉,秦夫子问道,这莫不是黄桂稠酒?
  周员外笑道,正是在下家酿小醪,蒙各位见笑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