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暗角:不可思议的南北朝(上承秦汉、下启隋唐)》
第32节

作者: 黄山锋爷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9-01-15 13:10:40
  在政令之下,拆散了世间多少母女,就造就了世间多少怨女,诞生了多少恨男!这些怨气与恨意,飘荡在晋朝的上空,令人不时有胸闷、压抑之感。
  日期:2019-01-15 13:23:15
  事态如此,有人欢喜,也有人愁,皇帝沉迷于美色,国家治理托付给何人?托付得当,执法公正,福泽苍生,严惩贪腐,百姓受益,富国强兵,天下太平,长治久安,也不是没有可能。

  日期:2019-01-16 01:03:43
  他们未能安抚民心,反而激化了世间的矛盾。
  何曾虽好学博闻,事亲至孝,与妻子举案齐眉,无声乐嬖幸之好,主张“为政之本在于得人”,甚为时人称颂,在魏朝时已位列三公,官署司徒,却侍君不忠,奢侈无度,并非品行高洁之士。
  其一门三世受曹世恩宠,魏文帝曹丕驾崩之后,却投靠司马氏集团,成其党羽。明知晋武帝昏庸无为,没有为世人所称道的政绩,也没有为子孙后代做长远的打算,却从不劝勉。知道自己死了之后,晋朝的国运也不会长久,自己的儿子可以避免祸乱,自己的孙子一定遇到乱世而死掉,却不教他们要如何戒骄戒奢,避免为世人所灭。只是指着他们说,“住上开创大业,吾每宴见,未尝闻经国远图,惟说平生常事,非贻厥孙谋之道也;及身而已,后嗣其殆乎!汝辈尤可以免。”

  日期:2019-01-16 01:31:25
  老百姓有的都穷困凄惨的到了卖儿鬻女,逼妻为娼的地步,他家里日食万钱,竟然还说没有什么吃的。你说这气人不气人?不光底下民众受不了,他的同僚,也是被气得不行!但苦于何曾的地位,都拿他没办法。做老子的这样也就算了,他儿子何劭比他还奢侈,一天要食两万钱。几个孙子也是如此,盛气凌人,骄吝横行,别说同僚恒他们,连乡亲们都想弄死他们,只是苦于找不到机会。
  日期:2019-01-16 01:36:19
  为人处世,比起贾充,何曾还算好的。至于贾充,那就厉害了!世人言:做一件坏事容易,做一辈子坏事不容易。贾充可以说是一辈子都在做坏事,没有做过一件好事!
  日期:2019-01-16 12:53:39

  要说才在位没有一点贡献那是假话,但其唯一的贡献是咸宁六年(也就是公元280年)灭了吴国,完成了曹魏、蜀汉、东吴三国的统一。但,这大事,也差一点被贾充给破坏了。
  日期:2019-01-17 00:01:52
  说起贾充也是个人才,审时度势,见风使舵,精通律法,欺下媚上,本领非凡。其德性淡薄,早年却为父守丧,获得了孝子的名声,承袭了父亲贾逵阳里亭侯的爵位。
  日期:2019-01-17 00:28:10
  贾逵一生历仕曹操、曹丕、曹叡三世,驰骋沙场,为魏国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死前都想“斩孙权以下见先帝”,帮助曹氏灭掉东吴,一统天下。在担任豫州刺史期间,兴修水利,凿通运河二百余里,时称“贾侯渠”。其以忠诚勇敢,与贾诩、张既、程昱、顾雍、王浑、刘惔、庾翼被后人尊为“魏晋八君子之一”。却不想,一世英名都毁在了宝贝儿子贾充手里!
  日期:2019-01-17 00:40:19
  司马师废黜魏帝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后,帮助司马氏讨伐毌丘俭、文钦等亲曹势力。曹髦忿恨司马昭独专朝政,带卫兵和奴仆讨伐司马昭时,指示太子舍人成济弑杀曹髦。明明是一个最懂法的人,却偏偏干了最违法的事!
  日期:2019-01-18 13:08:46

  其实,晋武帝手下也有能人,譬如中书令张华,就被阮籍誉为“王佐之才”。阮籍天赋卓绝,但孤僻猖狂;才气纵横,但离经叛道。八岁能写文章,爱喝酒,善弹琴,常长啸,诗文开一代风气,为当世名士,被时人誉为“竹林七贤”之首,连司马昭都想拉他做女婿,但是他厌司马氏所为,不愿为伍,只以醉酒谢绝说客。阮籍这人还有一个毛病,不爱说话,对喜欢的人示以青眼,对不喜欢的人示以白眼。阮籍能给予张华这样的评价,说明张华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了。

  日期:2019-01-19 12:49:44
  但凡,有才能的男人都会遭到同性的嫉妒,就如美貌的女人容易遭到女性的嫉妒。贾充位高权重是不假,但没有张华有才啊!张华倘若性格柔弱,善于化解矛盾,或者依附贾充还好,但张华偏偏性格强硬,是个愤世嫉俗之人,不愿妥协,与贾充势如水火。
  日期:2019-01-19 13:10:10
  身为晋武帝的第一心腹,贾充又怎么少得了给张华穿小鞋。张华有才,司马炎当然是知道的。为了大晋的长治久安,他想出兵灭掉东吴,还问过张华的意见。张华绝对赞同,但贾充坚决反对。矛盾激烈到了什么程度?贾充说,如果出了问题“虽腰斩张华不足以谢天下”。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