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逝的废黄河》
第8节

作者: 飞天揽明月0
收藏本书TXT下载
  吴二根悄悄地建议:“要不就不要斗了,把地分了就算了,都是乡里乡亲的,游行批斗太伤人了太没面子了。”
  工作队突然认识到这种想法带有普遍性,本着教育的原则拍着吴二根的肩膀说:“同志,这是原则问题,不能有丝毫妥协退让啊!地主和农民,资本家和工人是针锋相对的两大阶级,阶级斗争是残酷的,是你死我活的,任何心慈手软都是要不得的。毛 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我们不把地主批倒批臭,我们农民还会低声下气,挺不直腰杆,失去做人的底气,中国什么时候才能人人平等,而且不把地主们彻底打倒,他们还会对国民党对第三次世界大战心存幻想,一有风吹草动,他们就会跳出来阴谋复辟。我想你也不会看到这样的情况吧?不会再想给吴家做长工吧?”

  吴二根看着他嘚啵嘚啵说了一大堆,心里想:乖乖,真是有水平,从来没见过谁一下子说这么多话。吴二根说:“那当然不想!”

  那人看吴二根有点茫然,暗自摇头:这里农民的阶级觉悟有待提高啊!他又拍拍吴二根的肩膀说:“这就对了,同志。好好理解吧,以后这天下就是我们农民的天下了。你想想看,有了自己的地,想种啥种啥,想吃啥吃啥,想吃多少吃多少,这样的好日子就在眼前了。”
  吴二根被说得裂开嘴笑了:“好,好,过好日子好。”
  于是就开批斗会,工作队把吴有富和他妈反手捆住,在街上游了一圈,带到扬场,把他们按跪在地上。第一次被批斗,两人还挣扎起来,不肯跪下去。被组织过来参加的人都面露不忍,在这关键时刻,工作队队长一个箭步冲上来给了两人四个耳光,把两人打懵了,把在场所有的人也都看懵了。
  这下两人老老实实地跪下了,每人脸上鲜红的十个指印,头发散乱,昔日无比风光的吴大奶奶和吴大公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在光天化日之下竟成了如此模样,心里纷纷大惊:这世道真的变了。
  接下来就是诉苦,工作队员们以身作法,讲述自己原来在地主家受到了种种虐待,讲到动情处,扒开衣服给大家看身上的疤,眼泪也掉下来。其他队员也都流着泪适时高呼:“打倒地主!打倒万恶的旧社会!毛 万岁!”
  刘同志参加过革命,激情重新被点燃,他不顾林英的阻拦,第一个上台控诉一番自己被吴传礼欺负的过往。
  林英想了想,没有上去。
  村里有个李竞芳的小孩在吴家打长工,被吴有富用鞭子打跑了,至今音信全无,生死不知。李竞芳的父母终于爆发了,哭得呼天抢地:“还我儿子!还我儿子!”
  吴二根种着吴家的地,给吴家交租,他觉得那也是理所应当的,啥叫剥削啊?自己又和吴家是本家,实在抹不开面。
  第一天的批斗结束了,气氛没有达到工作队的预期,工作队连夜召集村民反复宣传,讲剥削,讲阶级斗争,号召大家在接下来的批斗会上要踊跃揭发,积极斗争。
  当天夜里吴传礼的老婆,一个风烛残年的地主婆,步履蹒跚地挪到废黄河,跳河了。
  经过反复的宣传,村民们终于知道了剥削和阶级斗争,大家都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觉。本来分吴家的地,吴二根他们还有些不安,平白无故拿人家东西,心里面过不去。现在理顺了,明白了,大家高高兴兴分了吴家的地和吴家的东西,从此种上了自己的地,热火朝天地搞生产,多打粮食,打心眼里感谢***毛 。
  王家在解放前后,57年加入合作社之前生活还是相当不错的,小孩们有吃有喝,趴在花生堆上吃花生,王俊德教书拿点薪水,家里还有十几亩地。在生了四个丫头,其中夭折了两个后,五三年王俊德有了第一个儿子。王俊德想到自己跌宕起伏的大半生,以及多灾多难的国家终于稳定下来,特别是***居然在朝鲜半岛打败了美国鬼子。他深感这个孩子有福气生在了一个好年月,福禄寿三星中,禄和寿不敢指望了,若能福星高照,也是这孩子的造化。孩子这辈是“永”字辈,于是王俊德就把他的大儿子取名叫王永福。

  可惜这个“福星”不灵光了,好景不长,到55年全国公职人员大下放,经济危机,财政吃紧,各部门各单位精简人员。在“三反,五反”运动中,吴有富为了立功赎罪,告发了王俊德,原因是替鬼子做了鬼事,王俊德在劫难逃被下放回家了,从此结束了他一辈子的教书生涯。
  后来王家就祸不单行,一年不如一年了。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要成立集体农庄,取消了私有制。土地和大型生产工具全部入公,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一步到了共产主义,王家当年分家时分到各家的生产资料一夜之间全都姓了“公”。管你原来地主富农中农贫农,土地大家一起种,农具大家一起用,共产主义了,什么都是集体的。国民党当年污蔑***“共产共妻”的说法又沉渣泛起,惹得一些老光棍又开始想入非非,盯着妇女的屁股流口水。

  大家纷纷入了合作社,粮食产量果然提高了,而且越来越高,越来越让人咋舌,最后变成纸上纯粹的数字。
  大跃进开始了。
  在当时那种大哄大叫的年代,干部头脑发热,群众精神失常,吹牛逼,说大话,各行各业放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玉米地里种豆子,山芋地里搭架子。干部把牛逼吹得很了,就成了浮夸风,大领导一看,这么多粮食怎么吃的完,与其放在家里发霉,不如国家收上来,支援工人老大哥。

  工人老大哥确实做了不少事,小小的县城竟然建起了好几家工厂。五八年在盐河岸边建一个化工厂,起名叫向阳红化工厂,又发动农民挑河工,将盐河重新疏浚,在盐河上建了码头、船闸和一座水力发电站。这片沉寂了几千年的土地一边忍受着巨大的痛苦,一边嗅到了一丝现代的气息,不过这气息被圈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对圈子外面没什么影响。
  “人民公社好,吃饭不要钱。”加入人民公社后,大家一起做工,一起休息,跟工人上班一样。为了统一作息,节约时间,办起了公共食堂,大家一起吃饭,好不热闹。一个食堂十几个人弄饭,一家一只打稀饭的小木桶,开始还有点馒头加稀饭,后来就只有稀粥,再后来连稀粥也没有了,这样不到一年就完蛋了。
  食堂倒了以后生产队凭工分分粮,有劳动粮,人口粮,王俊德家只有人口粮,不给劳动粮,一年粮食不够半年吃的。王俊德教了一辈子书,如今做起了小生意,卖过饼,卖过花生,这种角色的转换他真的是无法接受。到了三年自然灾害,加上苏联逼债,全国怨声载道,民不聊生 。但是后来连小生意也不给做了,说要割掉资本主义的尾巴。
  然后吃野菜,吃山芋叶子,树叶子,树花,吃得连拉屎都费劲,说是吃饭,其实只能叫充饥,哄哄肚子,偶尔上边救济一点米皮糠,山芋渣子就是好的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