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后的农村娃》
第5节

作者: 穷酸书生Q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一个朋友,叫大牛,八几年的时候,他们一家从浮山县山区落户到我们村。我们一块上学,一块玩,一块长大。
  二零一四年快年底的时候,大牛结婚前请我们吃饭,他喝高了,眼睛红红的,又伤心又委屈地说:“知道我为什么那么狠吗?”
  “我没瞅见你哪里狠啊?”我打趣地说。
  大牛伸出食指,朝着我晃了晃,声情并茂地说:“我上五年级的时候,用棍子打破了小旭的头,他在医院缝了五针!”
  他接着又说:“后来他家里人有关系,讹了我家八千块钱。”
  大牛好像有点丧气,但随后,他便慷慨激昂地说:“就这,我见了他还打!”

  大牛盯着我的眼睛问我:“你知道我为什么这么狠吗?”
  我笑着说:“不知道。”
  这兄弟一下提高了嗓门,喊了出来:“就因为我是个外来户!他们就欺负我!从小欺负我……我就拿棍子打他……我就计划打死他的……”
  八九十年代尚且如此,更别说六十年代了。我爸是六四年生的,他从小爱哭。他自己讲过,我二姑也说过,至于为什么爱哭,我爸回答得总是模模糊糊,不同的时候总有不同的答案。不过答案总是围绕着自己是异乡人,我爷爷去世的早,没吃的,没用的。归根结底,我爸他是没有安全感,只是作为一个男人,作为一个父亲,他不好意思说出来。
  日期:2019-01-25 19:00:14

  家是分了,却跟往日没有半点区别,分给我大爸的地,他依然不怎么去。我爸先是只去自己的地,后来瞅着我大爸的地里都是草,这庄稼人的心就又软了,而此时之前的气也消了大半,于是自个自地去了我大爸的地里。哎,这闹腾的,不是自讨苦吃吗?
  此时,我大爸的婚事也提上了日程,我奶奶忙前忙后地张罗着。结婚,是比任何事都重要的事,现在我大爸要结婚了,一家人欢喜得很,前阵子的不快早已抛在了脑后,只想着赶紧把那新媳妇娶进门。
  那大爸结婚那会,彩礼也就是三五百块钱的样子,相当于一家人一年的收成。虽然这三五百块钱不是个小数目,但凑凑也能拿出来,就这样,把我大妈娶回了家。
  我大爸结婚没多久,便从家里拿了米面,住在了他老丈人家,说是离砖厂近,我奶奶心生抱怨,却又无可奈何。
  时间应该是一九八四年左右,那个时候,我爸厌倦了家里的鸡毛碎事,想出去闯一闯。他二爸,也就是我爷爷的弟弟,当时在太原。只知是太原,却从来没有联系过,于是我爸去了封壁村,一个远房亲戚家,去打听他二爸的地址,这一切都是悄悄进行的,瞒着家里的所有人。当年收了棉花后,我爸没有把卖棉花的钱交给我奶奶,整整八百块钱!都被他装在身上,然后只留下一张字条:妈,我要去太原闯一闯。

  我奶奶发现了字条,可又不识字,等我小爸上学回来,这才知道,我爸离家出走了!一家人赶紧分头去找,终是不见踪影。
  从小到大没出过远门的爸爸,就拿着一个那个远房亲戚写的地址,一路问人,奔向太原。他这一走,牵起了二十多年没有联系的亲情线,也开始了家里男人一生的打工路。
  到了太原,蓬头垢面的爸爸下了火车,然后又上汽车,再走路,最后他来到了太原西铭矿,打听来打听去,终于有一个人让他在办公室等一会儿。这等了大概有半个小时吧,进来一个个子不高,干瘦干瘦的中年男人。这个男人表情严肃,好像审犯人一样问我爸。
  “你老家哪里的?”

  “你爷爷叫什么名字?
  “你奶奶叫什么名字?”
  “你爸爸叫什么名字?
  “你咋找到这儿的?”
  我爸一五一十地回答,然后那人把我爸领到食堂,吃了饭,又带我爸回到了他的宿舍。等就剩下了他们两个人的时候,那位刚才还满脸严肃的中年人突然情绪失控,哭了起来,弄得我爸一个惊谎失措,而后也触情生情,掉起来眼泪。
  那个中年人边哭边说:“我成份不好,确实被斗怕了!这么多年来,有家不敢回,有亲不敢认!谁知道这世道怎么变……”

  两个哭了一阵,我二爷又问我爸:“你爷爷奶奶身体还好吗,你爸爸现在是做什么的?”当得知我爷爷已经去世好多年时,他不住地叹息:“那年他走的时候还是个毛头小子,没想到当初一别就是永别了!”
  我爸爸在矿上安顿下来后,这才往家里写了信。家里这边,我小爸给我奶奶读了我爸写回来的信,这心才放回肚子里。
  日期:2019-01-25 19:04:34
  我爸上学那会儿,文化***的浪潮席卷全国,正儿八经的文化课没上几天,就被选进了文艺宣传队,从此学习成了副业。他嗓子好,身段也美,竟成了宣传队的骨干。这唱完了小学,跳到初中,此时文化***已接近尾声。有一天,从北京来了几位戏剧老师,到学校来选苗子。那次唱的《红灯记》,十几个年轻人在台上表演,最后选中了我爸。
  “那个老师,年纪大概五六十岁,讲的普通话,他让我务必去临汾找他,叫什么来着,时间太久了,我忘了,他是个好人。”
  “后来你咋没去?”我问爸爸。
  “去个啥啊?要交十二块八毛的食宿费,那时候你大姑已经出嫁了,咱家七口人,就你奶奶和你二姑两个女人挣工分,吃了上顿愁下顿,哪有那闲钱让我去学唱戏?你奶奶也想着让我出去闯闯,可她翻箱倒柜,卖了下蛋的母鸡,最后只凑了八块三毛钱,所以就没去成。”

  我听我奶奶讲,我爸爸那时候十五岁,窝在被子里哭了半宿,自那以后,他再没有唱过一句戏,连哼都没哼过。
  有什么办法呢?都是穷给闹得!当年公社里为了照顾家里没劳力的社员家庭,在每个队里挑一两名女工到县城的红旗纺纱厂工作。
  我二姑去红旗纺纱厂的那一年是二十岁,正是要结婚的年龄,提亲的媒人踏破了门槛,我奶奶楞是不敢答应。那日子过得,真是穷得连女儿都不敢往出嫁,怕我二姑一嫁出去,就跟大姑一样,成了自己的小家,再也顾上了大家了。
  我二姑任劳任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敢休息一天,舍不得吃,舍不得用,把钱全拿回来补贴家用。她一口气在纺纱厂呆了四年,把自己熬成了一个二十四岁的老姑娘。二十四岁还没有出嫁,这在当时的农村,绝对属于新闻了。没办法,没有我二姑的工分,家里人怎么生活?靠我奶奶一个人,叔叔姑姑们哪有学上?哪有饭吃?哪有衣穿?
  我爸初中毕业后,便开始挣全工分了,被家庭拖累的二姑也终于出嫁了。那时候的人民公社,社员多是出工不出力。时常是社员们上午扛上锨下了地,这太阳落山了,还是原地没挪窝,就在那地头,一坐就是一整天。队长轻易也不怎么管那些偷奸耍滑的硬骨头,大多时候都是睁只眼闭只眼。都是一个村的,低头不见抬头见,有着错综复杂的宗族关系,谁也惹不起谁。我爸却不那样,他一晌能纳五分地,天黑纳一亩,大家都笑他傻,是个老实蛋,我爸也不在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